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

2020-09-10刘嘉宁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音乐情感老师

刘嘉宁

音乐教学并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综合传授与音乐技能综合训练的过程,更重要的一点,它是一个引导学生对现代音乐教学艺术的一种感觉、理解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将会获得更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那我们音乐教师在实践中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一、教师自身素质开发

作为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对作品的审美感,对作品的深入挖掘的能力,这也是作为音乐老师的重要业务素质之一。作为音乐作品的传播人,在授课之前,应准确理解、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脉络。然后把这种感情传给学生们。具体地说就是吃透教材,利用教学内容自身的知识和艺术性,去做必需的引申发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卢沟谣》这首歌时,老师对作品时代背景的讲述和歌曲创作的意境进行了研究,知道这首歌用小语言唱出了爱国的大情怀,并结合歌曲搜索相关历史资料,课上结合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讲述,这么好的作品陈述引起了学生内心向往,增加听唱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了解它的内容,与作者同悲同愤,这就是音乐感情教学的一个基本阶段,也是学生对作品进一步了解的铺垫。

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的素质好坏是上好每堂课的关键。当老师的示范唱奏达到规范、传情的境界,学生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印象和好感,从而受到感染;欣赏课中听老师的范奏,就被乐曲的美所打动,进入乐曲描绘的情景氛围,进而产生学习的热望;随着老师优美的舞姿翩翩起舞,进而体验民族音乐和地域文化的魅力,自觉的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样在老师美好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会受到熏陶,也会兴趣满满的上好一节课。

二、不断丰富内心体验

音乐课是一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在音乐教师的具体组织和教学引导下经常开展。学生受年龄的限制,没有多少生活经验,情感的体验也较浅,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也就会不断丰富起来。我们的老师要把情绪寓于教学中,调动学生感觉体验。以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表演,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音乐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体验艺术形象,领悟音乐的情感,帮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在学校综合音乐教学中,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地与参加各种各类音乐教育活动,参加各种各类音乐教育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表现,也是丰富学生情感的一种方式:如学完一首歌后,进行一段简单的即兴演出或欣赏一首乐曲,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内心的经历,或者用图绘来表达一种境界。这一步骤能充分发挥学生艺术的潜能,体现学生主体功能,激发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活动。还可以多听一些悠扬活泼、优美的音乐。用生动的声音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为了养成低年级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兴趣,我将常规的音乐训练与听音训练相结合,如学生进出、师生问好等,都要用音乐来驾驭。课前组织教学,用律动音乐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来组织学生起舞,使孩子兴致洋溢地进入到音乐氛围中。在教学上还结合孩子的特点,注意赔养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幻想的能力,选择一些很好的儿童歌曲来欣赏,如《劳动最光荣》,《种太阳》,《七子之歌》,等等,不断地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音乐倾听习惯,发挥思维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认知音乐的能力。

三、选择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歌或唱一曲之前,必须研究一下教法。例如:把讨论和欣赏相结合,把演唱和动作相结合,把声乐和器乐相结合等等。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把枯燥的、难解的阅读知识联系起来,用一些形象的、直观的教具来引发思想,各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教师、学生、音乐相互融合,把情感的体验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里。音乐老师每一教歌,都是以对歌曲进行分析,亲切感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范唱、范奏,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与联想。同时激发学生以生动、贴切的语言来描述作品内容,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让他们感同身受。

赏乐入情:好的音乐把孩子的心灵拨动,得到美的享受,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环节,用有启发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联想空间,进入音乐的情境中。现行的音乐教材所选的歌曲,都是中外精选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清晰的思想和较高的艺术意义,通过渗透的演唱和欣赏,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例如:学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了解我们国家日新月的变迁,用歌唱抒发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在唱《国歌》的时候,学生们激发出爱国的情感,让他们了解今天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更加愛我国的祖国;学习《卢沟谣》让孩子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铭刻历史的瞬间;通过对《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的欣赏,学生可以认识到,它用拟人的方式赞美了我们家乡;通过对《春节序曲》这样的优秀民间音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悠久史文化;《长江之歌》等著作则加深了学生对大好的祖国河山的爱;《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五十六个国家幸福生活的民族,团结发展。

参与达情:音乐活动课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可采用综合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给予鼓励。如:器乐进课堂,口琴、竖笛、葫芦丝等,演奏适合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意境表现,通过音乐创造活动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课外活动:如:小乐队,鼓号,花束,合唱,舞蹈,等,在活动中,大家都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例如,在合唱队排练过程中,指挥和合唱队之间的配合,唱和伴唱之间的配合,唱和低声之间的配合,等等。这样,就必须培养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点,让他们明白,任何小意的疏忽,都会对整体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让学生自幼就养成了团结、顾全大局的道德风范,这种情感教育既发展出学生的性情,又增加了集体合作意识,还培育了学生的开朗性格,与周边人友好、默契相处的能力,为学生未来适应各种人际组合,更好地投身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有百倍热情

在上音乐课的时候,老师不管是范唱,伴奏,还是语言表达都应该情绪充满,富有表达力,在美好的歌曲中,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觉得亲切。我更倾向于用自身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用自己的热情对学生进行鼓舞和鞭策。老师们有饱满的感情,歌声优美,孩子也会精神奕奕,老师如果说话不好听,学生们也就没有精力,演唱不好。老师精心示范,会给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总是喜欢模仿,老师们的一首美妙的舞姿,一首动听的歌,一句美好的话,一句赞许的微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让他们愉快的心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体会音乐是快乐的。如果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漠,学生会对学习的表现表现得非常冷漠,就会使认识过程中出现间断、障碍的现象。教师也要对所有学生的态度诚恳,合理地运用鼓励的话语,这也是教学的法宝,对学生来说,一声“给你赞”“你真棒”“好极了”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应,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情感的共鸣,心与心拉近距离,使课堂的教学更加有声有色。

我们一般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音乐人,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能够通过艺术来体验人生的美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情感教学,以情促美、以情促德、以情促智,使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发挥,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形象,感受音乐的感染力,对音乐艺术产生真正的热爱。

猜你喜欢

音乐情感老师
情感
台上
音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