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2020-09-10陈孝珍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谈话语言表达语言

陈孝珍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培养、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作为少数民族的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思维、认知、行为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在日常谈话和家庭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激发幼儿的语言天赋,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通过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可以将幼儿的语言表达特点按照年龄段分为三类,分别为3-4岁、4-5岁、5-6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语言表达特点有明显的特征,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并且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一、少數民族幼儿的语言现状分析

我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主要由藏族、纳西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3个民族构成的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的幼儿,由于其母语不是汉语,他们平时交流用的都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许多少数民族的幼儿在刚入园的时候连当地的汉话都听不懂,就更谈不上说普通话了。这就给他们学习汉语言表达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一大任务。少数民族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很胆怯,他们总怕说不好而不敢说,在语言表达上难免出错,语无伦次、张冠李戴。

总之,培养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多练,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长期地观察和一线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一点点的收获:

二、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言表达能力的几个途径

(一)开展语言集中教学活动,让幼儿有能力表达

幼儿集体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对集体教学持有错误的观点,认为集体教学压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实际上,集体教学可以将教师丰富的经验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语言特点不一样,他们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尽量采用规范化的口语,注意使用丰富的语言给幼儿提供语言范例来模仿,使幼儿体会在不同的情景、场合中不同的语言表达向幼儿讲述故事、朗诵儿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看图讲述等,既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又对培养幼儿学习规范化语言、完整连贯表达语言有特别的作用。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二)开展讲故事活动,让幼儿有表达机会。

1.开展绘本故事教学活动.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熟悉绘本,然后将其绘本中的故事讲出来。有些幼儿在讲述绘本故事的时候存在较多无效语言的问题,影响了表述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对表述比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扬,以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并让这些讲述好的幼儿到前面讲给其他幼儿听。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评,并顺势指出其他幼儿讲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组织集体教学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幼儿自尊心强的特点,教师采用榜样教学法。

2.坚持午睡之前听故事活动。午睡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能稳定幼儿的睡眠情绪,还能让孩子有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决定了孩子喜欢听故事,经常念故事给孩子听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运用多种方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学习最佳时期,学同样内容就要花6-7倍的时间。故事讲述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积极手段。教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故事讲述,可促进幼儿语言、想象等多项能力的提高。

4.在家坚持让幼儿练习讲述故事。孩子在家给家长讲故事,懵懂的孩子向家长传递他们对自己刚刚结识的人文和社会的初始价值观的“显示屏”。家长可通过孩子选择所讲的故事实施“影响力”。孩子给别人讲故事时,最先听到的是自己,受到最大的教益自然也是自己,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

(三)找机会与幼儿谈话谈心,表达所思所想。

1.晨间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晨间接待时间进行讲述活动就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这时幼儿一般都会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作介绍。教师在谈话中往往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间接地指导活动的展开,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谈话,交谈方式也是多方位的,因而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

2.午睡起床后谈话。当幼儿起床后,利用给幼儿梳头的时间,跟幼儿谈话。谈话是指语言交流方式使双方彼此之间通达。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和孩子说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孩子在和成人的谈话中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在幼儿园工作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谈话的重要性,特别是和个别幼儿进行个别谈话,更能对孩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个别谈话是教师与孩子单独谈话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谈话技巧,锻炼幼儿言语表达能力。

(四)在游戏活动中,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提高语言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对幼儿语言表达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最投入,最放松。因此,我们要开展多种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五)激励幼儿学习故事、儿歌、诗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让孩子爱说。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幼儿词汇、句子。教幼儿朗诵诗歌、儿歌、绕口令等。儿歌、诗歌、绕口令等文章具有优美、压韵、有趣的特点,幼儿爱唱、爱学,容易接受。给孩子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以提高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复述故事,用孩子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这是对孩子的语言、记忆、思维、逻辑等能力的最好锻炼。还能利用日常生活的有关环节或户外活动的时间做上几个动作,让幼儿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中学说短句。实践证明,他们不仅对老师的表演感兴趣,争着讲述,而且他们也自告奋勇地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让观看的小朋友评述。既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又对培养幼儿学习规范化语言有特别的作用。

(六)通过国学经典,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经典国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云流长、气势磅礴、词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孩子学习语言的范本,提高专注力、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幼儿可能对文章中文字的意思理解不是很充分,但最先接触的音节韵律让幼儿易于接受并记忆深刻,这不仅起到锻炼记忆力的作用,无形中还对音律和情商起到了激发作用。实践证明,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有助于开启幼儿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感,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

三、结束语

教师可以在这些常规活动中插入语言表达训练的话题,引导幼儿参与到语言训练中。幼儿从小班到大班,通过长期的日常生活训练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许多幼儿表达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他们可能会畏惧表达。教师可以在一日常规活动中不断引出话题,不断鼓励幼儿表达,使幼儿获得经常性的表达机会,从而可以调节幼儿的心情,发展语言表达的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有自己的语言发展特点,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分析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发展是一项长期过程,因而教师要将语言训练融入到各种活动中,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

参考文献:

[1]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2013

[2]戴璐《幼兒园语言集中教学活动质量的个案研究》2013

猜你喜欢

谈话语言表达语言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我有我语言
小小主持人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