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09-10陈文娣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陈文娣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人学业生涯中的奠基性学科,一向为社会各阶层所重视。目前,随着国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群体也开始追求高效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教学法由此脱颖而出。本文通过调查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教师如何加强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生活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将一些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来提高孩子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近年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益处被逐渐发掘。若将该方法恰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可在提高孩子数学分数的同时有效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

1生活情境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1.1增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等内容的理解

一般来说,数学课本中的理论、算式等内容比较抽象,算术题、部分应用题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能力有限,难以从复杂的算式中把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讲述课本中的知识性内容,就会使孩子觉得数学脱离实际,会增加孩子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感,不利于孩子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使抽象的数学公式在具体化的同时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提高孩子学习兴趣,还能增进孩子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1.2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老师在授课时引入或创设的生活情境通常都具有积极意义。生活情境在在数学课堂里的应用也令孩子知道生活是数学的基础,学习根源于生活,能使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趣味。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通常会让孩子观察教室里或生活中常有的图形,如长方形的窗户、圆形的瓶盖等。这使孩子变得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细微常见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建立起对生活的热爱,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沛的人。这不仅仅利于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可以使孩子心中充满激情,满怀热忱地面对以后的生活。

1.3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小学数学课本中许多应用题都被蕴含在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由数学课本上延伸至课堂外部,使孩子思路得到拓展。同时,生活情境法可以使师生共同参与课堂,避免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时学生思路跟不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参与课堂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孩子在亲身参与实践中得到的印象会比单纯被人告知得到的印象更为深刻。所以,利用生活情境法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感官体验。

另外,生活情境教学法贴近生活,该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大量应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2运用生活情境法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1在合适的时间引入恰当的生活情境

在一节小学数学课通常的45分钟里,教师需要将复习、授课、做习题等环节相糅合,做到环环相扣,才能为学生们带来一节高质量数学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法时把握住引入情境的节点,是整堂课的节奏稳而有序、快而不乱。如果教师引用情境过多,会将整体性的数学课程节奏打散,不利于孩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如果引用较少,则无法体现生活情境法的教学优势。由此可知,生活情景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高要求导致教师需要严格把握生活情境引入时间和类别的恰当性。

2.2引用的生活情境应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注意联系实际情况,同时将所教孩子的特性和当地区域特点纳入考虑范围,力求最大化还原学生日常生活,营造出趋近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有身入其境的感觉。如果一味追求情境的创设而与生活联系不紧密就会使情境“悬浮”于日常生活之上,难以增强孩子的代入感,从而不利于生活情境法的应用,甚至还可能导致孩子对数学产生消极心理。所以,教师在教课时,需要创设尽可能比较逼真的生活情境。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具体途径。

3.1将数学用品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纪较小,习惯用眼睛等第一感官感受世界,难以把握表象后更为深层的联系。所以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第一时间观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来代替相对枯燥的教具,用拐棍糖代替小木棒,用乒乓球代替球形教具等。细节处的替换可以给孩子带来课堂上的小惊喜,牢牢吸引住孩子的目光,使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从而乐于学习数学。

3.2将生活中实际人物代入数学题中。

众所周知,与一般算术题相比较,数学应用题通常含有一些生活情境,在题干中包含一定的人物和事件。比起为空洞的题目人物解决数学问题,孩子们更愿意运用数学知识为自己解决困难。教师可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心理,转变数学题目主体,将生活中实际人物代入数学题中,以促进孩子积极思考。在常见的分配大巴车的问题中,教师可以将自己与学生代入题目主体,设定一个班级出游的有趣场景,以增强学生代入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时刻发生在身边的学科,从而更加積极主动地思考分配方法。将生活中实际人物代入数学题中,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效果。

3.3教师应潜心钻研课本,拟订恰当的教学大纲。

生活情境法若想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应用,离不开教师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对教学大纲的拟订。在授课时何时引入生活情境、引入什么样的生活情境、如何引用等等,都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前需要经过严密考虑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潜心研究课本,将课本上的任何一个公式定理都理解通透,明确在什么地方引入什么样的生活情境,以求使课堂呈现出最好的授课效果。另外,上课是一个实时性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突发性事件,例如学生提出解题新思路或新疑问等。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临场反应能力,巧妙利用各种生活情境,以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长久以来,生活情境法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有应用,尤其是在讲述应用题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针对生活情境的引用较为零散,生活情境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在教学时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但随着教育部门对生活情境法关注度的提高,该方法也在日益成熟,最终会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近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娄阿凤.如何在低段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1,(05).

[2]王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现代阅读,2012,(08).

[3]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