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习的“输入”与“输出”

2020-09-10王学勇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输入输出协调

摘要:高效课堂是所有从教者与学习者的共同追求,本文从学习的“输入”与“输出”两个端点展开对高效学习的研究,从追寻学习输入通道的打开,到输出的方式与关键影响,突出强调了学习通道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并对“输入”与“输出”误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输入;输出;协调;多元化

追求高效率是所有学习者的共同选择,然而在现实学习中,却常不能如愿。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这里想从学习的“输入”与“输出”谈一些观点。学习要经历三个过程:输入、内化、输出。知识的掌握并非是一个单向通过这一通道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得到信息反馈后一次次强化、校对之后的确定。优秀的课堂设计,总能很好的兼顾到输入与输出两个端点,让输入时有更多通道打开,让输出有适时的发生。在合适的时机设计了讨论、练习等。小至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也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站在系统的高度,去优化各个环节间的关系,很难成为一节好课,学生也很难有收益的最大化。

对于任何一名学习者而言,客观上输入的通道本是多元化的,好的输入是多元化通道共同协调的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问题,应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打开更多的通道。教师的语言、行为、书写、演示等,都事实上都在为打开这些通道提供支撑。好的课堂设计也总是能让这些通道得以打开,并建立起通道间的协调与合作。但事实上,不会是所有学习者学习的所有课程在理想化状态之下。这里着重从学习者视角去看这一问题。任何一个课堂里的学习者,都是在接受知识的输入。当输出端的教师一定的情况下,在学生那里却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做为被输入者,自己应该积极调整,让自己从一个被动输入者转化为主动的输入管理者,即让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另一个控制者。在任何一堂课、任何一场报告,活动结束后,不同的人收获会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主要原因是学习者不同的自我控制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输入的管理者,而不让自己成为一个被装满的容器是可能的,因为事实上通道的阀门是真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许多学习者总是期望别的人课程能够符合自己的期望,但当不能满足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关闭了一些学习通道,甚至用另外的通道做着“三心二意”的事情,离“一心一意”便更加遥远。在课堂学习之前,学习者应有明确清晰的意识,给自己身体的各个信息通道一个明示:全体待命,随时捕捉机会,即时参与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注意总是选择性地对信息进行加工,而有意注意也是学习知识最为重要的途径,在1953年心理学家做的双耳实验中,“追随耳”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而“非追随耳”获的信息几乎为零。因而让“通道传感器”待命是重要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常有的课堂现象;一边儿听课一边儿喝水,一边儿听课一边儿转笔,也是经常而普遍性存在的情况。表面上,通道是开的,实际上却是关闭的;表面上通道是开的,但却并不开向所學习的知识本身。让通道待命,让通道准确参与应该参与的,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用心去培养的。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习优秀的人总是会自然地协调各个器官的运动,他们能边听、边想、边记。而学习落后者,常常是若听讲则忘了记录,若记录则忘记了听讲。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需要在关键时候,提醒学生们去记录。在学习者自身的各个变量中,总是无法达成步调上的一致。这有点儿象初学游泳的人,动了手就忘记了脚,而脚蹬起来,手又忘记了划。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技巧门可言,就是反复地进行专项训练,时间长了,肌肉有了记忆,自然就成了。而一名学习者,是不是在平常的学习中有特别用心,去培养自己协调起各种器官加入到学习的输入过程中来呢?等待指令是绝大多数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状态。笔不离手,是我对学生们经常提的要求,但这种提醒对一部分学生会一直持续,而被提醒者并没有觉醒。

许多人在课堂学习中专注度开始是高的,但会很快降低。为什么呢?其原因之一是没有适时的输出设计。若在输出端缺少了适时并明确的要求,那么输入端就会变得越来越迟钝。输出端的问题设计,应该是精准的而非是模糊的。模糊的问题,因边界不清晰,而让参与者缺少更高的兴奋点,这个精准的要求,也可以出自于参与者本身。比如,你要用新掌握的公式进行某些内容的计算,你得给出明确的指令:在自己记忆了公式的完整形式之后,开始演练用其解决问题等。输出有时是有形的,有时则是无形的。在有形的输出中,有提问、讨论、练习、测试、制作等。学习的输出形式之一是语言表达,任何人在用语言表达其某种观点时,他的大脑是会快速思考以配合好需要的表达。在课程中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为急于表达的语言找到了一个适时的出口,3-4人的小组,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而更多的表达,反馈了信息,让输入端会变得灵敏。练习与测试也是常有的输出形式,在练习与测试过程中,无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怎样,所有人都会积极调动大脑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但在不同的学龄阶段,课堂的表达机会并不相同。高中阶段这种机会就会少很多,一方面课程的内容多,另一方面课程的时间又紧张,学生们常是得不到太多表达机会的。作为学习者自身如何去引导表达,以得到大脑的支撑呢?我给的建议是:无声语言与文字加工。记笔记好象更是一件输入端发生的事情,而事实上,优秀的记录者更会将记笔记当作输出来对待。学习的记录是什么?当然不是抄写,而是协调强化、协调记忆、协调理解等。习惯于机械抄写的人,永远会让输入的其他通道处于关闭或至少是半关闭的状态。记录的方法是需要单独去学习的,一堂下来,自己要反过来核对自己的记录,那些是有效的记录而那些是无效的记录。没有反思,只有重复的学习,很难有智慧的火花闪现。而且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常常并不在PPT里,而是在老师的语言表达中。把老师的语言化成自己的文字或记录的符号是尤为重要的。而将语言转化为文字,是需要多通道同时合作的。无声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无声语言是自己跟自己的适时对话过程,在课堂中尝试去养成用无声语言表达的习惯,会牵引自己的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学习语文时的默读,虽然无声,但却常常应伴有嘴唇的动作,这便是无声语言的表现。用一种默读的方式跟随老师的课程,就会自然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起一种关系。无声的嘴唇动作,是一种肌肉的动作,肌肉与神经之间,本就有最直接的相互作用。

练习与测试都是输出端发生的事情。在中学的课堂中,最大程度地支撑起知识掌握的是解题。练习也好测试也罢,都是在解题。然而尽管学生们解了好多年的题,但许多人并未曾认真思考练习与测试的本质。练习为了什么?而测试又为了什么?为了达成对应的目标,过程又有怎样的差异呢?练习与测试常是不加区分的,有很多老师曾反复强调:象对待考试一样做练习,其实那是不科学的。练习的目标在于形成,从练习走向测试是一个这样的过程:逐渐摆脱依赖而走向独立。这个过程最初是模仿,需要模仿老师课堂的举例、教材的举例,去完成一些初步的任务。到后来,摆脱模仿,而是直接去完成任务,遇到记忆空缺就翻阅资料或与人讨论,直到解决问题为止。练习的最终目标是独立地解决了问题,这时便认为形成了初步的识记与再现。而测试则不同,无论是课堂提问式测试、还是完整性测试,其意在测试感觉“自我认知的没有问题”的真实性,意图去确认些,同时寻找缺陷与漏洞。很多人做练习一直沿续一种模式,始终无法走出模仿的初级阶段,任何一个练习题目,都必须找到教材才能得解,或者直接去问别人,其并没有通过练习达成最基本的独立完成任务的目标。练习的再多,因为缺少了独立性方向的努力,因而其成果是极不可靠的。而测试是什么呢?测试是记忆的输出、是知识内化后的输出,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借鉴,所有的信息都源于个人的大脑。其目标很简单,就是对于独立性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检测。当得到检测信息时,去再反过来去校对、去调整、去优化。

最后,谈一谈输入与输出的误区。输入是有误区的,有些人片面追求输入量。包括多读书、多记录。有些人会给自己定一个庞大的读书计划,读的书很多,但知识能力并没有多少提升,为什么?因为缺少了输出支撑的输入常常是一种超短时记忆。学到的知识要拿来用,这方面个人是有深刻体会的。我曾特别喜欢看电影,每场电影结束后,无论多晚,总会固定地去写故事梗概。这样慢慢写下来,电影就从消遣娱乐变成了掌握知识的一条途径,因为有了输出的支撑,输入的时候,你会关注一些重要的情节,关键的转折点等。有人读书是消遣娱乐式的,与学习基本无关。过度记录是很多既勤奋又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共同特点。在他们的记录中没有结构上的重点,缺少了选择性,又缺少了简洁性,记录本应以清晰简洁为美的。他们总是认为,先记录下来,后机再找机会慢慢消化。其实,那里有那么多“慢慢”的机会呢?如果能用一个字记录清楚的内容,就绝不用两个字,这是记录应该坚持的习惯。在输出端要避免的错误是:急于输出。有些人的学习是缺少内化过程的,一知道点儿新知识,就急于去表达,从不肯让自己安静下来。我们说“让自己成功地动起来”与“让自己成功地静下来”同样重要。在集体讨论中,你会发现,有些人是活跃的“正确内容”的表达者,而有些人则是活跃的“错误内容”的表達者。喜欢参与,喜欢表达,在有些人那里是一种思想方法的交流,他们重视的是交流,在交流中解惑,在交流中碰撞。而在另一些人那里,则只是一种他喜欢的热闹氛围,只是一种争执,常常与知识无关。

参考文献:

[1]李汉松.心理学的故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桦泽紫苑.学习的精进.天地出版社,2018.

[3]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学勇,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输入输出协调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