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模式在《四书导读》课中的探索与建构

2020-09-10李敬峰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金课翻转课堂

摘要:“翻转课堂”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前视频学习”和“课中问题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四书导读》课程,需要从视频制作、问题研讨和课后强化三步入手进行建构,有利于打造金课,提升教学效果,为通识课教育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和尝试。

关键词:翻转课堂;《四书导读》;金课

自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打造金课”的教学理念以来,如何打造“金课”便成为当下教学改革所努力和聚焦的方向,各种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而这其中,舶来品“翻转课堂”模式受到较多的关注和应用,一线教师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大学通识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如何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四书导读》课程当中,提高课堂实效,无疑是打造《四书导读》金课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一、《四书导读》“翻转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我们有必要先来追溯一下“翻转课堂”的流变。众所周知,“翻转课堂”是一种舶来品,它最早是由孟加拉裔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通过制作视频的形式辅导其家人学习数学,后这些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和流转,引起关注和好评,于是可汗成立专门的“可汗学院”研究此翻转课堂,并受到比尔盖茨和谷歌公司的高额赞助。对“可汗”的这一模式,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的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2007年首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之中,真正使“翻转课堂”名副其实。他们改进可汗的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发布到公共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学习,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讲解。这种一改传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在美国流转开来,并在各级的课堂教学中得以实践,并最终风靡全球。“翻转课堂”传入中国则相对较晚。2012年,国内出现首篇推介“翻转课堂”的理论文章”,此后渐趋开始在中学、大学课堂里大规模的出现和应用。尤其是随着“金课”理念的提出和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更是受到追捧和青睐,我们很容易从这几年关于“翻转课堂”论文的发表数量看的出来。

那么,何谓“翻转课堂”呢?顾名思义,翻转课堂就是颠覆以往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上讲授+课下思考改为课前视频学习+课上讨论,将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改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留足充足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具体来说,翻转课堂相较于其它课堂模式,它的优势在于实现了三个突破性的转移:

1.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从头到尾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无法参与到课堂中去,难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翻转课堂则能有效避免这一弊端,因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大量的教学过程分配给学生去参与,让他们通过课前学习教学视频,来提炼和总结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完全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消解教师的地位,教师依然要安排和主导教学的秩序和过程,区别在于“师生之间的身份异位”,[1]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和差异,从以往的单一主体变为双重主体。

2.从讲授为中心向研讨为中心转移

以往的课程教学多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讲授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将教学内容完全呈现出来,从形式上保证教学秩序的稳步推进。但弊端亦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生一方基本处在失语状态,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这就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而翻转课堂模式则有意矫正这一问题,将原来的讲授时间改变为研讨时间,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有重点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投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这就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以单一考核为中心向多维度评价中心转移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采用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且多是单一的考试形式,这种评价模式较为死板,且不能灵活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则是采用全程评价的方式,贯穿到学习过程的始终,大致可以划分为课前评价,课中评价和课后评价。这种全程式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的弊端。

二、《四书导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四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2]就翻转课堂来讲,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块,课前视频学习、课中研讨和评价,课后作业与强化。就《四书导读》这门课来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利用现代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四书导读》体量庞大,内容繁多,若采用句读方式,则需要大量的教学时间来完成,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整体上对《四书导读》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認知和理解,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和布置,然后再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视频的制作,就制作的要点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对整个四书内容依照近似性进行划分之后,也就是所谓的模块化分割之后,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该将每一模块的内容再进行划分,划分成小知识点,然后再进行视频的录制。二是每一个视频的时间不宜太长,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我们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太长的视频则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将大大折扣。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每一个短视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不能是零碎的,而是系统的。比如我们讲孔子的孝思想的时候,就应该将《论语》中涉及的有关“孝”的内容进行归类整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三是视频的制作应该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当下的学生是一群处在信息变革时代的00后,他们信息量大,接触面广,喜欢新颖的事物,性格外向,活跃度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视频时,不能是一个人对着视频从头讲到尾,而应该注重课堂思政的建设,将思政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然后引入古今案例,服务于教学内容,使其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可以适当使视频内容活泼可爱一些,不能是灰色系的,而应该是多彩的。比如讲孟子的义利之辨的时候,可以采取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四是注重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进行引导和讲解时,一定要设置问题,因为学生的资质不同,有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强,而有的学生相对弱一些,无论何者,教师都应该注意问题的设置,以便学生能够有目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并进行课前准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参与讨论,提高教学效果。以上就是制作教学视频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制作好视频后,应该根据教学角度,发布视频,设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要勤于检查和督导,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翻转课堂的第二步就是课堂研讨。前面已经说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进行单一的传授,而翻转课堂则另辟蹊径,课堂时间主要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也就是所谓的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围绕问题进行建构。而这问题主要来自于两大块,一是教师的引导和设置,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分类整理,设置为几大问题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细节:一是要進行启发式引导。翻转课堂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问题式的启发,不要直接就问题给出的答案,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回答,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和解答。这样学生才能在对话中有所收获和长进。第二个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置问题一定要紧扣本节课所讲内容,不能溢出所讲内容之外,否则就会出现错位。如在讲《论语》的“礼”时,教师应该围绕“礼”设置诸如什么是礼?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怎样的改造?“礼”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等。三是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教师设置问题不应随意和分散,而应该注重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之间或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或者是并列相关的关系,只有这样,问题式讨论才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四是要注重学生发言的均衡性。翻转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热情。因为每个学生的资质和性格不同,有的学生积极性高,外向,善于表达自己,会出现霸着课堂的现象,反之,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也不善于表达,就会出现沉默到底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注意平衡,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沉默的学生进行课堂回答,弥补和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正是翻转课堂的要义和精髓。同时,这第二步骤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评价的问题。翻转课堂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采用全程式评价。教师应该设计好评价目标和体系,对学生参与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打分,及时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出和纠正,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不断地进行进步和提高,避免那种一考定终身,等学生发现问题时,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改正了。

翻转课堂的第三个步骤就是课后作业的设置和强化。研讨式教学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问题,会出现预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就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以及薄弱的地方适当布置一些作业,进行强化学习。如就《四书导读》课程来讲,教师应该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历代四书的经典注解,进行对比分析。再如可以让学生去中国知网就某些专题性的问题下载相关论文,进行阅读分析,去扩充四书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要之,第三步骤是建立在第二步的基础之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需要教师自主把握,掌握分寸的进行实施。

三、结语

《四书导读》是一门内容较多但又极具重要性的通识性课程,尝试和建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打造“金课”必要的方法之一。较之以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往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难以用心,自然学不精,学不透,而翻转课堂首先是倒逼着学生去准备,去参与,而在这种倒逼的过程中,慢慢建立兴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如此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上来。另一方面它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深度参与课程教学的目标。总而言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事物,将其应用于《四书导读》课程中是我们打造金课的一种较为有意义的尝试,值得我们去推广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丁跃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日比较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年第8期。

[2]连凡:《高校人文通识课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以武汉大学“四书导读”课程为案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敬峰(1986-),男,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课题名称: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翻转课堂在哲学硕士经典研读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校20180290)。

猜你喜欢

金课翻转课堂
虚拟仿真实验“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探
打造以本为本的学前教育“金课”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