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2020-09-10苏一辉

南北桥 2020年4期

苏一辉

【摘    要】众所周知,交流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和信息不可或缺的工具,口语交际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他人喜欢,社会上最稀有的就是会说话的人才,因此,说话是一门艺术。对于每个人来说口语交际都是需要去用心学习的技能,那么身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更应该用自己的方法教导学生会说话,说好话,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性格,制定有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课程,本文围绕农村中学生讲解口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文字发音  性格修复  说话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53

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世界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农村环境下成长的中学生都很努力和勤快,并且身体强壮,但是在口才和沟通这方面大部分学生有所欠缺,因此,语文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走向大城市工作或生活的时候能够友好的和他人交流,更快融入社会。下面,我将以三个方面讲述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纠正学生的文字发音

农村中学生最常见的交流问题就是口音问题,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周围的人说的都是家乡话,从而导致学生很少接触到普通话,形成说家乡话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下意识的就会说家乡话,就算说的是普通话也会带有地方口音,这导致在和他人交流时,会理解错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识。[1]对于中学生来说,解决这一问题就更加困难,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习惯,改正一个习惯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不止学生,有些教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是用地方口音和学生讲课。[2]

语文教师要先和爱说家乡话的农村教师交流,让这些教师改善这一习惯,这是帮助学生改正这个习惯的第一步。然后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方法来让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有意识的标准说话。比方说,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将古诗写在纸上,然后让学生分别根据教师的指示以普通话和家乡话,两种形式读出古诗,在学生用普通话朗诵古诗时,教师提示,学生就要转换家乡话朗读,以此反复,看那个学生朗读的标准,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普通话和家乡话,减少口音的影响,同时让学生在说话的时候产生意识,明白什么情况说那类话,而不会因为习惯下意识地说家乡话。

二、克服学生畏惧开口的心理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愿意说话的基础上的。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和比自己富裕或者是和自己喜欢的人交流时,常常会因为害羞或者自卑而不敢说话,这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交流阻碍的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所以心理也是教師需要帮助学生克服的。[3]

教师可以进行语言鼓励,和学生说:“我们先天条件比不过他人,我们就要在后天的技能上超越他人,要比他会说能说,这样才能补足先天的劣势”。类似这样的话,反反复复的暗示学生他们不差,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产生意识,认为自己和别人没区别,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人时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流利的话,和他人有效沟通。

三、教导学生会说话,说好话

很多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让学生文字发音能标准,朗读能有感情,说话流利不结巴,这些只是口语交际能力的皮毛而已,真正要培养学生的是交际的情商。大部分农村的学生说话比较直接,不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的话能表达意思,却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打架和争吵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没有表达对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说话的艺术,会说话,说好话。

教师可以将我们常常表达情感的词汇拿出来展示学生面前,再进行细分,比方说,当我们夸赞他人的时候常常会用聪明的、优秀的、杰出的、厉害的等词语来表达自己欣赏他人的感情,杰出的更加官方,而聪明的和优秀的更像教师对学生说的话,而厉害的适合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说更有亲近感,间接使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还有就是看对方神态说话,对方如果是悲伤的,和他说话不应该用愉悦的语气,反之也是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关注流行的词语,比方说,现在比较流行的几句话:那咋办嘛、牛皮等,这样交流时可以活跃气氛。还有很多种说话情商教学的类型。教师应该设计好课程,培养学生会说话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进入之后的学习或是到社会上进行工作都能和他人进行愉悦的交流。

没有人是愿意整天辛苦劳作,碌碌无为的过完这一生的,农村的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渴望变得富裕,成为成功人士中的一员。可是,由于天生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交际能力较弱,说话带有地方口音,性格内向,从而被别人歧视和区别对待,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这基础上提升学生说话的情商,这样学生在进入社会上工作时才能和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郑东旭.两部《中学语文教学法》对比及对教育研究启示[J].文学教育(下),2019(11):128-129.

[2]周彦邦,焦丽.论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19(32):89.

[3]胡冰雁.让中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