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2020-09-10徐映东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科思维素质教育探究

徐映东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教学大环境下,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问题解决型学科来说,学生的学科思维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专业素养构建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我就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入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科思维  素质教育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46

众所周知,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之下,我们不仅对整个教育理念进行重新的定义,还针对于各阶段各学科的特点,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让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每一步都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真正为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储备有对应素养和能力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本身各学科所涉及的就是基础性的内容,日常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和能力基础为核心目标,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具备扎实的知识和较高的学习能力,进而为未来进一步接受教育,最终迈入专业领域奠定基础。那么,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构建离不开一个基础,那就是学科思维的形成。就如哲学所讲“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认识塑造的过程,而学科思维的构建又是其中事关学科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学阶段,我们更是要狠抓学科思维构建这一方面,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最初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意识。

本文中我选择探究的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从学科所承载的知识特性来看,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知识客观性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突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基本可以看作是不断运用规律去推算结果,或者是通过已知的组合去探寻未知的过程,所以更加需要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具有综合性思维和多角度、多层次去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尤其是应试教育教学制度下的数学教学,基本惯性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传输知识,应对考试考点方面,反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我们重点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进而构建学生学习能力方面。那么,下文中我就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入手,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一、做好课堂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科知识的时期,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都停留在基础水平阶段,极少部分学生在家庭环境或者父母刻意教育的结果下具备稍微多点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但从班授制的教学制度来看,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处在统一的起跑线上,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师对于知识规划和能力的引导都是一个有规划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先从课堂知识学习思维的引导入手,先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不再是知识的教导者,更多的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数学公式和定理等给学生分析清楚,然后运用最为直观的例题分步骤做思考的示范,让学生先掌握最基础的公式定理运用思维。然后再进一步进入正式的例题涉及,此时就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定理,自己去尝试思考、假设下一步的解题角度等,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到细致观察,并且及时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大部分的小学生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眼界和思维宽度不足,所以即使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较好,但題目稍加难度,思维稍微一拐弯学生就容易掉“坑里”,此时教师要适度的提醒学生,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让学生借用一定的“助力”自己爬起来,这样既避免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还给学生思维的塑造一个慢慢主动提升的过程。

二、注重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止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上我们要通过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从而做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举一反三。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从教学实际来看,本身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就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所以课堂上往往呈现出懒得思考,教师说啥听啥的表现,这就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维固定化,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我们可以起到“催发剂”的效果,督促着、推动着学生去思考,去学习,去参与课堂思维的打开和发散,从而形成一个多思、多想的班级环境,进而影响整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启发和表扬相结合。小学阶段,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心骨地位更加凸显,学生不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都对教师有着较高的信赖感和依赖感,所以更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和认可。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例题讲解过程中我们要结合问题,提问不同能力的学生,并且互动中给予一定的启发,及时肯定学生的勇气和能力,双管齐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进步、感受到动力,从而更积极地去思考,去探寻。

三、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重在解决问题,所以数学思维构建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在数学课上我们可以就一个问题,给学生小组探究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对应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达到跳一跳才够得着的程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希望,得到对应的乐趣,同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其次,在小学数学课上,我们可以采取探究比赛的形式,同一道题目学生相互比赛看谁最快得到解决办法,或者想出的解题方法最简单、最多等。让学生在学习上感受到来自彼此的竞争力,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再将目光仅仅定位在知识传输方面,更多的要着眼于学生未来数学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以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第一目标,逐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系统性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巨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小学时代(教师),2010(1).

[2]郭俊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3(23):19-20.

猜你喜欢

学科思维素质教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应培养怎样的学科思维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