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农村校本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0-09-10蒙永社

南北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农村

蒙永社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气息。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新气息的一个重要内容,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它是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遵循学校的教育哲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托当地的课程资源及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教师为主体而进行的适合学校特点的课程开发策略,能很好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同样要依托当地社区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升。互联网不断的发展,也为农村校本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  校本学科资源库  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4.039

没有课程资源,课程就没有成长点;没有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语文校本课程应怎样开发,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比较广阔的,无论是书报、杂志、广播、网络还是身边的环境等,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并非只有教科书是课程资源。很多人都会说,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资源严重不足,根本没办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确,农村相对落后,但是对于城市而言,课程的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要丰富得多。农村学校没有科技馆、展览馆,但有山川、河流与小溪,这些事物同样能带给人美的愉悦与享受,也同样能实现教育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这个课程目标。关键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存在我们身边,我们能不能识别,能不能很好地开发与利用。互联网为我们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资源提供了条件。

一、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资源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数字资源。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有三种途径:一是数字化现有教学资源,即数字化纸质资源;二是教师和学生创造的电子作品;第三是专业人员开发和建设的资源;第三种方式是数字资源的主要来源,它通过专业人员收集资源、整合材料和内容,通过资源库中的索引、质量检查、数字文件归档、存储等一系列步骤,完成数字资源的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数字资源教学中的开发利用,就是通过共享平台将原有的独立资源连接起来,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供用户使用。Internet+信息技术的一个特点是把每一个资源用户都变成一个资源提供者。信息资源的聚合能力是巨大的,它使用户能够与平台与平台之间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因此,可以在农村小学搭建数字资源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开发团队中,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二、制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围绕课标中关于三个维度的要求,农村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期达到的目标是:

1.学生通过参与本土文化資料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学习等,逐渐了解本土文化中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互相协作能力等,学习冷静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

2.通过对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质,客观分析不同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其他族群的文化,减少偏见,关爱他人,培养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交往能力。认识主体文化与所属文化间的差异,获取一些在主流文化中生存的技能。

3.在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增进学生对当地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使命感。

4.通过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能辩证地审视所属族群的文化,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

5.通过对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利用好语文,发挥语文在人类发展中的强大功能。

三、制定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业的评价、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

1.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不但重视学生在农村本土文化具体专题活动结束时的测量,而且注重学生在专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注重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2.坚持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重视对学生专题学习的总结评价,而且重视学生在认知阶段中的评价,每一阶段给予一个相应的评价,感知、思考与领悟阶段等的表现都要有所记录。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不可运用唯一的标尺来衡量学生,既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也重视学生个人前后时期的纵向比较。

4.本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史哲知识,因此在专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文史哲知识的衔接评价。

我国推行校本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它是改变集中课程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建设特色学校,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农村小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理论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晖,依托乡土文化开发语文校本课程[J].江西教育科研,2015.

猜你喜欢

互联网小学语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