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与分析

2020-09-10孔涛

体育时空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术水平

孔涛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99-02

摘  要  针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以数据研究与总结的方式,探究当前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明确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分析,以期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  技术监测  技术水平

举重为较为古老的运动,随着现代体育竞技事业的发展,近代举重运动逐渐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对举重运动实施训练方法、技巧等监测,能够避免经验训练等问题的发生,丰富科学指导理论,对现代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事业的发展,举重运动员技术水平、能力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将结合当前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技术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1名,健将级。年龄为20岁,身高160cm,体重65kg。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收集、整理等方式,对国内外优秀男子举重运动的技术监测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的体重运动发展现状,明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且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与整理。

2.实验法。采用高速摄像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同步动作拍摄,设备为德国生产的AOS高速摄像机,拍摄频率为120帧/s,分场为240帧/s,截断频率为6Hz。一台摄像机处于人体的正方位状态,处于左侧面位置。另一台摄像机处于正方位右侧面位置。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为90°,机高为1.2m。使用国产三维框架,美国生产的Kwon 3D解析软件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实施解析。

3.录像观察法。观察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的情况,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技巧进行观察,且可以对研究项目实施训练,邀请国际著名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交流。

4.数据统计法。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分析,以Excel实施数据记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优秀的男子举重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项能力,合理使用技术,且保证技术的稳定性,进而在比赛中方可获得优异的成绩[1]。人体的运动能力比较复杂,男子举重运动后所获得的成绩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2]。基于生物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晰认识到技术核心、本质特点等,继而实施技术的监测与诊断。以R型因子分析的方式,对相关变量进行观察,抽取影响举重技术的生物学力指标,确定12项内容,对生理力学参数进行比较。

主要的技术指标如下所示:S1 引膝时间;S2 引膝回屈角度;S3 发力最大力量;S4 发力开始时刻膝角;S5 发力开始时刻髋角;S6 发力最大Fy-Fz夹角;S7 杠铃最大速度;S8 发力后杠铃惯性上升高度;S9 杠铃至最高点高度;S10 发力结束躯干最大后仰;S11 接铃回落距离;S12 接铃回落最大速度。

对上述指标实施归类分析,得出表示抓举技术特征的综合指标,获取特征值高于1.5的前3项因子矩阵详见表1。

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具有包含带铃、引膝、发力以及接铃等动作技术,常规技术分析中多结合某些特征前后关系进行探究,但是通常为个别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整体举重运动由多个因素影响而成。技术诊断主要是对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进行准确描述,分析技术使用的优点与缺点,特别需要考虑技术使用的不足性问题,技术失败的原因等等。

三、讨论与建议

(一)影响因子分析

1.发力效果因子。举重运动中杠铃的最大速度,发力后杠铃的惯性动作等等,均会直接影响发力的效果。发力作为举重运动的惯性上升运动,在发力完成后便可以为运动员获取更多的时间[3]。在发力完成后,杠铃惯性上升时间主要是通过提肘拉腕的方式,使杠铃持续上升,进而获得更高的接铃高度[4]。发力时杠铃达到的最大速度、发力最大力量为运动员发力技术的直观体现,能够直接用来测量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基于发力效果的因子分析,能明确举重技术特点,动作失败的原因等,且对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以此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2.接铃调整因子。在接铃期间,成功技术的动力表现能够直接影响举重的效果。在跳步乏力,双脚腾空再落地的动作中,举重运动员需要实施跳步,不同运动员的后跳距离具有较大差异[5]。对举重运动员后跳的距离进行测试,能够明确其极限负荷,在落地时能够形成较大的支反力,且对接铃身体准备姿态的控制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也是影响接铃效果的重要因素。

3.运动趋向因子。男子举重运动员在运动期间,其运动趋向因子能够直接反应发力期间杠铃的水平运动变化情况。杠铃水平运动能够彰显人、铃系统的稳定性。发力时杠铃与股四头肌前部碰撞所形成的向前水平,能够加速分量,这个期间需要充分利用力量。

(二)运动训练的方式分析

1.静力训练法。静力训练是一种较好的运动训练方法,能够提升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提升运动员素养的有效对策。比如在半蹲力量训练中,需要注意以下幾个方面。其一,大强度静力训练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需要指导举重运动员使用95-100%的力量,使膝关节保持90°半蹲及静止的状态,重复规定动作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运动的能力,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训练的强度,慢慢增加静力训练静止的时间。在这种方式下,能够对运动员肌肉力量产生刺激作用。其二,半蹲力量训练。以100-120%的重量训练,训练2-3次,逐步提升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其三,中上等强度训练。静力训练中要求运动员保持80-95%的重量,膝关节保持90°半蹲静止状态,增强举重运动员的半蹲力量。

2.身体机能力量的训练。男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力量训练也非常重要。首先在下肢力量训练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其一,杠铃负重深蹲训练。训练中需要将60-80%重量的杠铃放在深蹲架上,要求运动员将杠铃放在颈后位置,向后两步,而后根据由上至下的方向深蹲。6-8次,重复4-6次。在这种训练模式下,能够增强举重运动员的前置肌、膝盖骨肌的负重能力。其二,可以开展颈前杠铃深蹲训练。其次在腰部力量训练中,举重运动员可以通过侧腰肌训练的方式,增强其腰部力量。比如可以指导男子举重运动员双手提拉30%重量的壶铃,且保持身体的稳定平衡状态,在左右重复运动的模式下,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腰部力量控制能力。

3.动力训练方法。根据运动员的训练状态,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运动员的潜在能力。比如力量速度训练等,可以逐步增加强度,提升其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士民.探讨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和运动创伤相关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43-44.

[2]张龙.我国小级别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整体技术评价模式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05):1-9.

[3]刘英,龙望春,李剑锋.四川省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监测研究——以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五名举重运动员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14,33(06):41-43+86.

[4]刘向晖.第30届奥运会男子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4(02):40-43.

[5]黄宗能,谭周荣,郭旭霞,等.生化指标在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定中的运用——以男子56kg级举重冠军李争为例[J].体育科技,2010,31(02):62-65+86.

作者单位:  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技术水平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措施分析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多球训练法对羽毛球初学者技术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
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青年男子足球守门员技术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放型经济对提升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训练“弱势手”,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技术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