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田径训练有效性策略探讨

2020-09-10程腾飞

体育时空 2020年6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有效性策略

程腾飞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75-02

摘  要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从事任何运动训练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的作用和功能,作为基础项目的田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田径训练的概念和意义着手,阐述了现在人们田径训练的现状,并对提高田径训练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人们的训练热情和有效性,希望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做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  田径训练  有效性  方法和措施  策略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显著提高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田径作为最为基础的运动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存在一些误区或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田径训练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希望为田径项目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一、田径训练的分类

广义上把田径训练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用于国家培养专业性的田径人才而开展的训练,田径运动开展普及,国内外比赛众多,国家也培养了专业性的人才,开展了专业的田径训练,目的是提高我国田径项目竞技水平,为国争光;第二种是针对我国各级学校中体育课所开展的田径训练,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体育课中田径训练都是规定科目,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种是社会群体或个人有目地的田径训练,如夜跑社团等,这种形式丰富了全民健身,是人们打造健康体魄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研究的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的田径训练现状。

二、开展田径训练的意义

田径训练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部分项目操作简单,对场地要求极低,人们易于掌握技术动作,普及性强,参与度高。无论是哪种群体,人们进行田径训练都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起到愉悦身心的效果,通过田径训练使自己放松,可以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田径训练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田径项目的运动技能,促进运动水平,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对社会群体而言,规律的田径训练,可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有助于压力的释放,是生活质量和品质的保障。对运动员而言,无论任何项目都需要田径打牢基础,田径训练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

三、人们田径训练现状

(一)学生群体田径训练现状

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体育运动受重视不够,尤其是田径训练,许多学生认为项目单一枯燥,没有其他项目趣味性强,所以田径训练不能很好的开展。从现实看,有不少学生对田径训练有抵触心理,训练的主动性和意识较差,在面对中考体育时,是被动的进行锻炼。文化课压力较大,体育课学时较少,田径训练也得不到保障,很多田径训练时间被其他课程占用,课程设置也缺乏合理性,使得学生对田径的兴趣降低,训练效果和质量也不能保障。在面临考试或比赛时,许多学校会采用临时突击的方法,进行突击训练,达不到长期效应。

随着体育的分值增加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考试改革,把体育的成绩提高,很多学生就逐渐重视体育运动了。在学龄阶段,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田径训练都占了部分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有意识的进行田径训练,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田径训练的意识开始加强,也有部分学生开始晨跑或者夜跑,中小学生把田径训练作为提高身体素质、取得较好成绩为主要目的,终身体育思想开始萌芽。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体育作为一门公共课,是必修课,许多学校硬性要求体育不达标不能领取毕业证,所以,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大学生群体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主动地进行田径训练,以期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

(二)社会群体田径训练现状

按照年齡划分,把社会群体分为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对青年群体而言,这类人群普遍运动不足,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年来,年轻人的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了社会的难题之一。当代年轻人体育运动锻炼情况较少,田径训练情况也不容乐观,空闲时间较少。但也有部分青年人愿意花费时间去健身,他们对体育训练的概念和意识较好,愿意进行田径训练,但多数青年人由于时间较少或者压力较大很少进行田径训练。

对中老年群体而言,多数人开始关心健康问题,会选择一个或几个项目进行健身,其中慢跑或健步走是深受中老年喜爱的项目,他们通过田径训练放松身心,改善自身健康状况,但是,中老年人缺乏专业的训练指导,没有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靠摸索来进行体育锻炼,他们的训练量适中或较小,田径训练对促进中老年健康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提高田径训练有效性的方法与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田径训练有效性方法

1.设计相关的体育游戏

要把田径训练和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要设计相关的体育游戏。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在设计游戏时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老师可以在田径训练中融入游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准备阶段,首先要将学生带入游戏环境当中,老师要在开展教学前科学合理的设计游戏流程,以消除学生对田径训练的恐惧和忧虑等负面心理,在田径训练时也要保证趣味性,在游戏进行的过程当中,老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游戏为学生介绍关于田径的知识和动作,并且为学生加以示范,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并且还不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田径训练效果。

2.科学合理安排田径课程

许多学校对于田径训练的关注度比较低,所以针对田径训练展开的课程也很少,一定要适当的增加关于田径的课程,便于学生的掌握和学习。教师要根据自身和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制定一份训练计划,授课之前要先设计教学环节,做好授课的准备。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不同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变,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田径训练的要点。教师最好能开发校本教程,才能让田径课更有针对性。

3.不断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

在实际训练中,要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同学不同的体质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标准和训练计划,需要体育教师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田径训练的方式方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和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得参与到田径训练过程之中。如学生对单纯的跑步有抵触情绪,应当变换方式,可以让学生直线加速跑,弯道减速跑,或者进行接力或追击游戏,综合运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关于社会群体的田径训练

社会群体背负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闲暇时间少,时间和精力缺乏,很多人没有条件来参加训练。针对社会群体,有以下建议:1.强化健身意识。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事物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摒弃无效社交和不良习惯。2.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有规律的进行田径训练,如制定每周跑步次数、快步走次数,制定相应地锻炼时间等,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能半途而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3.要合理制定计划。要根据自身能适应地运动负荷,制定合理计划,如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不适宜做大力量、大负荷的运动。可以做小力量、多次数练习,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是从事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从现实看,学生群体对田径训练兴趣不高,社会群体缺乏科学的锻炼或没有时间锻炼,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希望改善田径训练现状,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田径项目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提高田径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田径,2019(03):6-7.

[2]王增光.提高田径训练水平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2(01):77-78.

[3]刘继伟.浅析基层田径训练课心理负荷测定与评价的注意事项[J].科技信息,2009(25):607-608.

[4]王雅文.恰如其分科学训练——田径科学训练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37-38.

作者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有效性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中学田径训练模式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Passage Four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