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020-09-10任利军

体育时空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构建应用

任利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3-051-02

摘  要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观念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生态体育”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探讨了如何构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并研究了生态体育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  生态体育  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  构建  应用

传统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其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的理念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而展开的体育教学,根据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帮助学生亲近自然,锻炼体育专业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爱护自然的本能,进而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内涵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全面协调人类、体育、环境,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在和谐,帮助学生亲近自热,热爱自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其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自然性,“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融入自然社会环境中,在课堂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其二是具有时代性,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奥林匹克体育思想也发生了转变,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更符合当前时代的特征。其三是具有适应性,现在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高校体育培养模式逐渐从专业性人才转变成了多元化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1]。

二、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缺乏创新式思维模式,并不重视高校体育教学,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被动式学习,导致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度降低。其次,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仅仅为了完善教学任务,忽视了体育的教学目标,难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更忽视了与社会自然相契合的重要性,使得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最后,高校体育教学缺乏个性化培养,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注重学生期末考核达标能力,以硬性指标来评定,却忽视了体育生的个性化培养措施,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及能力水平。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生态体育教学环境构建

生态体育环境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环境,二是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器材等,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内容综合选取运动场地,营造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设施器材的选取也十分重要,需要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器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巧,快速入门。其次需要考虑时空环境,高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规律、课堂质量等因素,按照学生兴趣和实际水平进行分班教学,推动学生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对于精神环境,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合适自然场地,在生态环境中进行授课,推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体育水平[3]。

(二)结合校内及自然环境

构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增加在自然环境中教学的比例,按照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定高校学生户外教学内容,固定自然生态体育课,根据学生的总体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结合校内和自然环境,帮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个性化教学

构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重视期末考核的结果,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增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体育课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针对体质差的学生,需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逐步增强体育难度,进行个性化教学,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体育水平。

(四)体育课堂评价更生态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一贯注重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评价方式单一,因此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重视学生在神态体育教学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念,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实现生态体育教学的人文化教学目标[4]。

四、高校體育教学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项目多样化

生态体育教学需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因此,学习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征,将体育课安排在周末,因此不会占用学生专业课学习时间,还能够进行课外体育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登山、远足等,在开展生态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安全措施,掌握保健和危险事故预防措施,充分结合人与自然、人与保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学习。同时,生态体育教学不用太过于频繁,可以一个月一次,组织多个专业学生进行生态化教学,帮助学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走出教室,感悟大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社交使用能力,打破固有的教学场地限制,既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又缓解了场地和器材的压力,丰富高校体育教学项目[5]。

(二)教学目的发生转变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生活,打破了传统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体育教育以竞技健身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帮助学生感悟在大自然锻炼身体带来的快乐,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时,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和健康两个主要方面,组织学生参加更加多元化的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全方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生态体育教学时,可以灵活选择上课模式,打破传统由于场地显著的局限性,根据天气情况以及学生的整体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训练。例如,如果遇到风比较大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放风筝活动。如果学校位于比较偏远的地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登山或者交由,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真实快乐。最后,开展生态体育教学需要考虑教学的潜在风险,在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爱护自然,不要破坏自然环境。开展登山等活动时,需要做好预防措施,提前演练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组织形式发生转变

生态体育教学场地随着环境、季节的变化而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及心理状态,及时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游戏。在教学组织环节,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不再受到场地束缚,带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场地中进行户外游戏,为教学带来不一样的风景[6]。

(四)规避学生不良心理隐患

高校需要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也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开展“生态体育”教学模式能使得大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帮助大学生规避懒散厌学的行为,对未来更加充满自信,增强学生的奋斗热情。这种教学能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氛围高涨,帮助学生缓解抑郁焦虑,走近大自然,缓解人际交往的紧张感,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结束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专业生态体育人才,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学生整体水平。因此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形式,教学目的,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及心理健康,发挥出“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远.“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分析[J].丝路视野,2018(36):244.

[2]张宁宁.高职院校体育公共课程生态体育观研究[J].中文信息,2019(10):126.

[3]林淸.“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卷宗,2017(29):138-138.

[4]田永周,李小坤.高校體育教学生态化结构与发展趋势[J].才智,2019(6):121.

[5]高国军.高校生态体育教学环境建构研究[J].内江科技,2017,38(5):74-75.

[6]孙彩红,孙双林.“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7(4):101.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构建应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