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莫兰迪静物画与东方哲学的契合

2020-09-10郑无非

今古文创 2020年48期
关键词:莫兰迪

【摘要】莫兰迪静物画中有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本文从构图角度出发研究莫兰迪静物画中“计白当黑”和“三远法”的运用;从创作角度出发,莫兰迪的静物画是一种将主观情感剥离、注重表达万物内在属性的绘画方式,是一种“观物取象”;从创作主体出发,莫兰迪有着中国式的审美心胸,是老子“涤除玄鉴”理论的践行者。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画;东方哲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61-02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色系”对后现代设计和时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但莫兰迪一生乐衷于那些简单的瓶瓶罐罐,几乎没离开过博洛尼亚这座小城,正是这种修道士般矜持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与东方文化相契合。莫兰迪从未深入了解过东方哲学,但其静物画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具象绘画大师巴尔蒂斯将其称为“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理清莫兰迪静物画与东方哲学的契合,辨析两者的异同,有利于深入了解东西方艺术的差异,加强东西方艺术的交流。

一、莫兰迪静物画与“计白当黑”

莫兰迪的静物画多为小型尺寸,颜色柔和、偏灰色,没有极度写实的细节,画面通常概括成简单的形体,用微差的冷暖、虚实加以区分。那些瓶子、罐子、纸盒时而遮掩,时而平行,时而翻转,时而垂直,画面总体呈现平和、宁静、神秘的感觉,稚拙中别有生趣,略微变形的静物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灵魂,诉说着平凡和淡然。

从构图角度出发,莫兰迪喜欢采用平衡、协调、稳定的构图,喜欢探索瓶罐间的遮掩和层次的微妙变化,桌面和背景则用简单的冷暖进行平涂和区分,有时甚至留白,这种“计白当黑”的创作手法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中被广泛应用。所谓“计白当黑”指在虚空处当作实画一样布置安排,虽无着墨,亦为整体布局谋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著名书画理论家、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描述:“虚实相生,无画之处皆成妙境。”[1]在莫兰迪的某一幅作品中,他在画面的近三分一处进行了画面分割,三分之一以下为桌面,三分之二为背景,颜色构成也对比为暖灰棕色和冷灰蓝色,没有塑造肌理,笔触也是随意松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是为视觉中心的瓶罐服务的。当桌面和背景被抽离于现实,呈现出一种无为的状态时,观者的视点会被引导着看向那些挨挨挤挤的罐子。相反,处于黄金分割线焦点的白色罐子被塑造的略微写实。松动平涂的桌面背景与结实紧密的罐子对比明显,呈现出一种稳定有序的节奏感。莫兰迪没有着墨桌面和背景,而观者却能明显区别出画面的节奏感,这就是其构思的独特之处。如我国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就经常运用这种手法,只画出烟波浩渺的河流,河流之上一片虚无,但观者能体悟到远处的天空,无画之处皆为有画。

郭熙在《林泉高致》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前山而窥山后,謂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2]以高远来言,观者可明显感受到罐子底部阴影较为深沉而写实,刻画比较细腻,而自下而上,瓶口较为虚化;以深远而言,前排的瓶子多为浅色,而后排的瓶子多为深色;以平远而言,莫兰迪则直接采用“计白当黑”的手法,不去刻画。

莫兰迪的画面构成和中国山水画有神似之处,但并没有证据证明莫兰迪学习借鉴了中国山水画。如桌子和背景的画面分割,来自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定律,即1∶0.618。前排罐子为浅色是为了和后排罐子进行对比以拉开画面层次,罐子轮廓线的刻画呈线形,是受到文艺复兴初期马萨乔和波提切利等人的影响。

二、莫兰迪静物画与“观物取象”

艺术界很难去定义莫兰迪的绘画流派,他的绘画既不是抽象艺术也不是具象艺术,而是一种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艺术,倒是同齐白石的“绘画旨在似与不似间”相通。莫兰迪的静物画是意大利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的融合,他的静物画有着乔托、马萨乔的边缘线处理,有着文艺复兴盛期讲究平衡稳定的构图和优雅的气质,有着印象派多变的色彩感受,有着后印象派的略微变形和表达自身直觉的信仰,也有着形而上画派如梦如幻的体悟。这些因素造就了莫兰迪绘画取象于物却超脱于物的特点。

莫兰迪认为没有比用眼看到的世界更不真实了,肉眼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其本质的样子,只是人们所赋予它的一种符号。“不存在超真实的东西,因为没有比现实更抽象的东西了。”[3]莫兰迪认为:“事物存在着,它只有它自身的内在意义,却没有我们为它附加的那样的意义。我们只知道杯子是杯子,树是树。”[4]莫兰迪的静物画并非完全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而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来表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样子”。同样是模仿,莫兰迪的观点与朴素唯物主义有着明显区别,但又和“直觉论”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艺术家模仿自然可分为两点,第一,创作主体对事物加以“理想化”;第二,承认“理想化”却不单纯是艺术家的主观产物,而是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的。这里的区别在于,莫兰迪“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样子”是带有客观唯心主义色彩的,是玄学的、神秘的,而非唯物主义的定义。而塞尚的直觉说,是指画家应当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尊重内心的感受,并将其表达在画面,旨在表现内心的真实,而非表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样子”。

我国的“观物取象”却很好地契合了莫兰迪的艺术观点。《系辞传》提出“观物取象”,指 《易》象是“圣人”的创造,但并非是“圣人”的自我表现,而是对于宇宙万物的再现。这种再现,不仅限于对外界物象的外表模拟,而且更着重表现万物的内在特性,表现宇宙的深奥微妙的道理。[5]“观”指对外界事物直接的观察和感受,“物”指世间万物,“取”是在“观”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象”指万物之形象。莫兰迪的静物画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并非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而是一种将主观情感剥离的,注重表达万物内在属性的绘画方式。莫兰迪的画中是“无我”的,观者能感受到的并非是创作主体的情感表现,而是一种剥离于现实的、神秘宁静的、永恒的精神符号,它似乎给每个瓶罐赋予了灵魂。但两者的区别在于,莫兰迪更多的是从基督教神秘玄学的角度出发,用类似于修灵法进行体悟:“在摆好静物的接下来几天,莫兰迪都会寂静地注视眼前的瓶子,连续好几天,直到忽然某一种形式或色彩触动了他,才拿起画笔开始描绘。这种对物的灵修般的凝神注目,是一种等待,一种迎接,迎接事物对象本身的原初的显现。”[6]

三、莫兰迪静物画与“涤除玄鉴”

绘画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对艺术创作起着重要作用。莫兰迪所处的时代是工业文明兴起的时代,亦是未来主义和形而上画派流行的时代。未来主义诞生于意大利,旨在歌颂新时代,反对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表达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赞颂工业化进程和依靠科技征服自然。形而上画派则刚好相反,反对工业化所带来的空虚和落寞,着力表现病态的社会,将幻觉、直觉和潜意识应用在画面。与两派不同的是,莫兰迪的静物画能使人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用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将观者带入虚静空灵的状态。莫兰迪静物画总是采用灰色系,颜色中庸雅致,没有强烈的明暗对比,这和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契合。

《老子》第十章道:“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涤除”指“洗涤去除”,“玄”指“道”,“鉴”指“镜子”,意思旨在告诫人们“洗去各种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般清澈明亮。”其中“鉴”是对“道”的反观。老子的“涤除玄鉴”有几层深刻含义:“第一,所有认识都应归于对道的观照,审美观照的实质是对生命和宇宙本体的观照。第二,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第三,为实现审美观照,必须拥有审美心胸。”[7]这三点都和莫兰迪的生活状态相符合。第一,莫兰迪的绘画是对生命和宇宙本体的反映,绝非单纯的摹写现实,也非表达画家本身的情感,而是在神秘主义中静候宇宙本体的自然显现。第二,莫兰迪是真正的隐士,在艺术创作和生活中,总是保持安逸淡然的心态,他总是谨慎地挑选出几个乐趣、品性相投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不然就静默在自己的世界中。第三,审美心胸在中国艺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强调“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要求艺术家排除对自身生死祸福的忧虑,抛弃功名利禄与各种利益得失,做到“无己”境界,讲究德行。从此角度出发,似乎莫兰迪是老子理论的真正践行者。

不过,老子的“道”和莫兰迪的“神秘体验”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老子的“道”讲求是“宇宙真理”,而莫兰迪的“神秘体验”只是一种生活、作画的方式。

四、結语

莫兰迪静物画中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从构图出发,其“计白当黑”的手法与郭熙的“三远”法前后呼应,使画面“无画之处皆为妙境”。从创作角度出发,莫兰迪静物画并非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并非是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而是一种将主观情感剥离的,注重表达万物内在属性的绘画方式,是一种“观物取象”。从创作意义和生命状态出发,莫兰迪有着中国式的审美心胸,是老子“涤除玄鉴”理论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3][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

[2]郭熙.林泉高致 · 山水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8.

[4]康乐.重塑现实:乔治·莫兰迪与阿维格多·阿卡尔具象表现绘画的共性启示[J].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5][6]蒋梁.直观、时间、显现——莫兰迪绘画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5.

作者简介:

郑无非,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学历,现任意大利巴里美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油画。

猜你喜欢

莫兰迪
莫兰迪:在淡泊生活中寻觅平静的艺术
莫兰迪笔下的高级灰
莫兰迪,用颜色抚慰世界
莫兰迪绘画表现语言的特征
钟爱莫兰迪
他的瓶瓶罐罐和我的花花草草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莫兰迪绘画中的古典意蕴
时间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