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公共游泳课的发展现状

2020-09-10席月亮

体育时空 2020年8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席月亮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06-02

摘  要;公共游泳课在许多高校得到了开设,但课程发展情况却并不乐观。基于此,本文从课程教学和课程学习两方面对高校公共游泳课发展现状展开了调查,发现课程在设施建设、内容教学、课时安排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然后结合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推动课程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公共游泳课;发展现状

在国家《国民健身计划》中,游泳是主要倡导的健身运动,能够调节人的身心健康,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因此需要引入到高校公共课程中进行运动推广,从而加强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培养。但就目前来看,高校公共游泳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还要结合课程发展现状寻求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

一、高校公共游泳课发展现状

为了解高校公共游泳课发展情况,对某地区开设公共游泳课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分别从各学校抽取13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共发放1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70份,有效率97.7%。采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均数处理,能够分别了解课程教学和学习情况。

(一)课程教学情况

1.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主要包含游泳运动历史、健身价值、运动基本理论等内容,通过教师亲身示范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蛙泳技术、转身技术,并对水中救护知识、游泳竞赛裁判方法等进行介绍。课程并未涉及仰泳、花样游泳等游泳技巧,单纯进行蛙泳教授,难度不大。但实际在课程教学方面,并未深入进行游泳运动理论讲解,使得学生对运动动作、技术方法等一知半解,难以科学运动。根据学生反馈可知,65%教师采用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开展教学,仅29%教师额外采用纠错法教学,另外6%的教师采用比赛教学法。在实践技能训练中,由于供蛙泳教学的浮板、浮漂等设施数量不足,常常出现多名学生共用情况。从设施条件上来看,仅配备简单救生圈、救生杆等设施,用障碍物将深水和浅水区隔开,游泳课教学主要在浅水区。对于初学者来讲,难以克服畏惧心理,造成课程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课时安排

从课时安排情况来看,10所高校中7所高校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游泳课,剩余3所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开设课程。课程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二学期5-6月,课时在16-36个学时间不等,60%学校课时在18-24h之间,20%为16h,剩余20%为36h。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高校之所以对课时进行了压缩,主要是由于硬件条件无法满足课程开设要求。高校7月中旬到8月属于假期,为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各高校需要建设室内游泳池。但由于资金不足,数量平均不超过3个,均为50m×21-25m标准池,集中在5-6月开展课程教学,只能缩减课程时间。而采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为36h,使得要求学时与实际教学学时不符,使得学生缺少足够时间进行动作技术练习,教师需要适当放宽考试标准,影响了课程开设质量。

(二)课程学习情况

1.学生参与度

对学生参与度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想要参与游泳课学习的男性占68%,女性占32%。出现这一情况,与女性不愿意在男同学面前穿着暴露有一定关系,也与女性更加难以克服惧怕溺水的心理有关。从学生参与游泳课的动机调查情况来看,72%的学生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游泳技能,45%的学生是对游泳运动感兴趣,36%学生希望得到体魄锻炼,5%学生已经具备游泳技能,希望通过课程开展社交活动。而从后续课程参与意见调查情况来看,60%的学生认为游泳课中规中矩,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32%的学生表示对游泳课有较大兴趣,希望能够参与课程学习。8%的学生认为游泳课十分枯燥,不想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参与课程的动机较多,但参与度将随着课程学习而有所降低。

2.学生满意度

从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来看,46%的学生认为公共游泳课无法满足自身对各种游泳方法的学习需求,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35%学生认为课程教学安排的实践机会过少,使得自身无法熟练掌握蛙泳技巧,对课程满意度一般。仅有19%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教学满意,认为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基础的游泳知识和技巧。受上述因素影响,多数学生在参与课程一段时间后不愿意参与后续课程,认为课程难以帮助自己得到游泳技能锻炼。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情况来看,75%的学生对教师讲解能力表示满意,对教师组织能力表示满意达到45%,对教师示范指导能力表示满意的学生仅有32%。结合学生给出的有关评价可知,在高校公共游泳课教学中,教师普遍具备理论讲解能力,但实践教学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学生对游泳技能学习需求。

二、高校公共游泳课发展问题及建议

结合高校公共游泳课发展现状,还要对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课程改进建议,以便在推动课程建设发展的同时,满足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需求。

(一)存在的问题

对公共游泳课开设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发现,课程内容以游泳基础理论和蛙泳实践教学为核心,内容相对简单、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对仰泳、自由泳等游泳技能的学习需求。而在课程教学方面,则存在理论教学停留在介绍层面,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有效进行游泳理论和技巧学习。课程教学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较少聘请专业游泳训练。缺少专业教师队伍,使得教师一味侧重理论讲解,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只能进行简单示范,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安全保护方面,提供的技能指导不足,无法满足课程教学要求[1]。公共游泳课开设对场馆有特殊要求,但实际高校多缺少足够数量的游泳池,并且配备的设施不足。在课程开设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课时受到了严重限制,课程教学也缺少良好的环境,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阻碍,继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此外,課程教学也忽略了学生个体因素。多数学生在初学游泳过程中面临一定心理障碍,在特殊水中环境中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课程教学缺乏对学生心理情绪调节方法的培训,而学生共用浮板、浮漂等设施也容易出现呛水问题,在遗留安全隐患的同时,给学生学习游泳带来较大挑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以通过公共游泳课学习达到原本目的,因此造成课程满意度不高。

(二)课程发展建议

在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高校首先还要加大课程投入,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加强合作,加快室内、外游泳池的建设,引进完善体育设施,配备充足辅助训练器材,为课程教学提供足够硬件支撑[2]。在场地、设施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可以突破课时限制,按照规定将课时统一调整为36h。在课时得到延长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理论教学方面增加心理教育内容,深入进行相关运动理论讲解。合理进行课程内容规划,能够保证理论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科学指导。而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考虑到学生个体需求,除了讲解蛙泳相关技术,适当引入自由泳等游泳技术。具体来讲,就是将蛙泳当成是统一学习内容,然后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分层次教学,由学生自由选择一项其他游泳技术进行学习,在推动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游泳专项教师负责开展教学,引入比赛竞技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指导[3]。在实践教学中,专业游泳教师能够及时根据学生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教育,开展韵律呼吸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泳练习中,得到游泳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高校开设公共游泳课,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游泳运动技能,在促进学生身体各方面发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对课程教学和学习情况展开深入分析,能够发现课程开设在内容教学、课时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切实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推动课程改革,对课程学时、内容和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课程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杨俊.分层次教学法在我校公共体育游泳课中的应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4):63-64+106.

[2]叶衍青.影响大学生公共体育游泳课参与动机的因素调查分析——以集美大学学生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01):25-27+30.

[3]李垂坤,余启政.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性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5):108-109+111.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