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上)

2020-09-10陶行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合一中心理论

今日是何日?

当念三年前。

愿从今日起,

更结万年缘。

三年前的今日,老山下的小庄出了一桩奇事。他们是来扫墓吗?香烛在哪儿?强盗来分赃吗?如何这样客气?他们是开学的哟。开学?学堂在哪儿?连燕子都不肯飞来的地方,忽然这样热闹,奇怪得很!

不错,我们是来开学。说得更确切些,我们是来开工。还不如说,我们是来这儿开始生活。“从野人生活出发,向极乐世界探寻”是我们今天所立的宏愿。学堂是有的,不过和别的学堂不同。它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它的围墙,大千世界是它的课室,万物变化是它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它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它的先生,也都是它的学生。晓庄生来就是这样的一副气骨。

到了今天,已经是三周年了。说到可以看见的成绩,真是微乎其微。它所有的茅草屋,稍微有点财力的人,只要两个月就可以造得成功。一阵野火,半天便可以把它们烧得干干净净。至于每个同志之所有,除了一颗血红的心和一些破布烂棉花的行李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然而晓庄毕竟有那野火烧不尽的东西。这些东西的价值,也许只等于穷人家在天寒地冻时之破布烂棉花,也许就是因为这些破布烂棉花的力量,那血红的心才能继续不断地跳动,那怀抱着这血红的心的生命便能生生不已。我现在所高兴说的就是这些东西。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因为它爱人类,所以它爱人类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中华民族;因为它爱中华民族,所以它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之农人。它爱农人只是从农人出发,从最多数最不幸的出发,它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在吉祥学园里写了两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晓庄是从这样的爱心里出来的。晓庄可毁,爱不可灭。晓庄一天有这爱,则晓庄一天不可毁。倘使这爱没有了,则虽称为晓庄,其实不是晓庄。爱之所在即晓庄之所在。一个乡村小学里的教师有了这爱,便是一个晓庄;一百万个乡村小学里的教师有了这爱,便是一百万个晓庄。虽是名字不叫晓庄,实在是真正的晓庄了。

晓庄三年来的历史,就是这颗爱心之历史——这颗爱心要求实现之历史。有了爱便不得不去找路线,寻方法,造工具,使这爱可以流露出去完成它的使命。流露的时候,遇着阻力便不得不奋斗——与土豪劣绅奋斗,与外力压迫奋斗,与传统教育奋斗,与农人封建思想奋斗,与自己带来之伪知识奋斗。这奋斗之历史,也就是这颗爱心之历史。晓庄没有爱便不能奋斗,不能破坏,不能建设,不能创造。今人没有爱,便没有意义,即使在晓庄,也不见得有贡献。所以晓庄和各个同志的总贡献——破坏也创造——如果有的话,都是从爱里流露出来的。晓庄生于爱,亦惟有凭着爱的力量才能生生不已咧。

我们最初拿到晓庄来试验的要算是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了。当初的方式很简单。它的系统也就是晓庄一面试验一面建设起来的。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哪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这样一来,我们便与两种传统思想短兵相接了。一是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中国的力量是很大的。它在教育上的影响是:教劳心者不劳力;不教劳力者劳心。结果把中华民族划成两个阶级,并使科学的种子长不出来。二是先知后行的谬论。阳明虽倡知行合一之说,无意中也流露出“知是行之始”之意见。东原更进一步地主张:“重行必先重知。”这种主张在中国教育上的影响极深。“知是行之始”一变而为“读书是行之始”,再变而为“听讲是行之始”。“重行必先重知”也有同样的流弊。请看今日学校里的现象,哪一处不是这种谬论所形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知识是要自己像开矿样去取来的。取便是行。中国学子被先知后行的学说所麻醉,习惯成了自然,平日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是一无所知。如果有所知,也不过是知人之所知,不是我之所谓知。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我很诚恳地敬告全国的同志:“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先知后行的学说的土壤里,长不出科学的树,开不出科学的花,结不出科学的果。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最初是应用在培养师资上面的。我们主张培养小学教师要在小学里做,小学里学,小学里教。这小学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中心,也就是师范学校的中心,不是它的附属品,故不称它为附属小学,而称它为中心小學。培养幼稚园教师的幼稚园,和培养中学教师的中学,都是中心学校而不是附属学校。现在实行的学园制即是艺友制,每学园有导师、艺友及中心学校,更进一步求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之贯彻。现今师范教育之传统观念是先理论而后实习,把一件事分作两截,好一比早上烧饭晚上请客。除非让客人吃冷饭,便须把饭重新烧过。教学做合一的中心学校就是要把理论与实习合为一炉而治之。

教学做合一不是别的,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方法。当初,生活教育戴着一顶“教育即生活”的帽子。自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试行以后,渐渐地觉得“教育即生活”的理论行不通了。一年前我们便提出一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来替代。从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方法便脉脉贯通了。

“生活即教育”怎样讲?是生活即是教育。是好生活即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即是坏教育;有目的的生活即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即是无目的的教育;有计划的生活即是有计划的教育,无计划的生活即是无计划的教育;合理的生活即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即是不合理的教育;日常的生活即是日常的教育;进步的生活即是进步的教育。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说来: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反过来说,嘴里念的是劳动教育的书,耳朵听的是劳动教育的演讲,而平日所过的是双料少爷的生活。在传统教育的看法不妨算他是受劳动教育,但在生活教育的看法则断断乎不能算他是受劳动教育。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他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原载1930年3月15日《乡村教师》第7期,选自《陶行知全集》第二卷,原文有改动)

猜你喜欢

合一中心理论
“三线合一”用法多
人剑合一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盛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