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09-10赵志军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素描教学高中美术有效性

赵志军

摘要: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审美及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美术教学当中,素描属于基础内容,也是造型的基础。唯有熟练掌握素描技法与专业知识,才能为绘画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文章对高中美术基础教学中素描学科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与学均要以“做”为中心。而“教学做合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亲自动手去感受艺术。高中美术基础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过硬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便对素描教学的策略展开深入分析。

一、加强线条练习

在实物造型的创作当中,线条的作用极为关键,其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条线,同时也是对物体外部特征的高度概括,更能象征不同面的结合,在表达颜色之间的转换方面也有一定作用,还能发挥提示方位、调子间衔接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教师则应当选择石膏的几何形体作为入门素材。原因在于纯白色石膏的几何形态与周边环境能够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初学者对同一空间内物体相互影响的相关原理形成深入理解,进而在绘画中合理运用。正因为几何形体的结构非常简单,所以初学者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形态转折的关键点,对于物体形态结构也有更深的理解。鉴于几何形体简单,学生便能花更多时间去练习线条的排列组合,并且利用线条去表达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从而对物体的质感、空间感形成初步认知。教师需要加强线条结构训练,重点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掌控能力,使其掌握透视法则,保证画面的有序构成。

二、利用静物与石膏头像进行写生

一方面,需要以勾勒形体为核心,加深学生对形体穿插结构的理解。在对单纯的几何形体进行素描练习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向更复杂的层次前进,对静物或是石膏头像进行写生。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形体勾勒、对象结构理解方面,主要以直线为主,紧密结合对象形体结构特点,反复进行比较与修改,简化明暗层次的刻画。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对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练习中也不会受到偶然细节的干扰,能够从整体上抓住形体结构特点,用画笔表达感受时也更加果断。可用垂直线、水平线进行反复比较,从而确定对象形体。正所谓“整体决定局部”,唯有保证形体整体的正确,才能确保局部细节的精准,让学生理解素描并非简单的轮廓描绘,要有内在形,让他们透过两线看到构成的形。

另一方面,需要构建立体概念,展开全因素素描,表达出素描对象的空间感、质感与体积感。学生经过对物体形体结构的反复练习之后,基本上能够具备不错的勾勒水准。此时,教师需要加深学生对物体全面关系的理解。除了对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如光线规律、明暗变化、光影与立体关系等进行讲授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需求去创造独特光源,通过调整光源位置、选择光线以及创造反射光、高光等,通过光线支配去控制想要表现的形体。如果投影对形体形成破坏且容易带给观者错觉,需要大胆去除。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光线选择能力,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摆出不理想的光线,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调整。

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物体主次关系有了清晰认知,往往拿起画笔便马上抓形体、找结构,所以还要着重教授学生“大关系”的观察方法。其一,要对比看。缩短对单个对象形体的观察时间,与周边形体交替展开绘画,在潜意识中不断提示自己即便是画单一形体,也要注重其与周边形态的比较,保证进度一致。其二,要眯眼看。眼睛眯起来看能够让画面变得更统一,实现整体观察。但是,这一方法无法刻画局部,需要始终观察整体。其三,要同时看。兼顾周边形态,不能对细节过度刻画,避免与整体关系相脱节,做到同时观察与同步调整。

三、训练整体表现手法

其一,从大到小。这里所讲的大与小,主要是指形體的大小比例关系。比如,针对一组静物,需要先从大形体入手,搭建起整体框架,然后再对细节小形体进行配置。

其二,从草到精。在创作开始阶段,不管是线条还是色调,都可稍微放开手脚,保证整体效果良好。待整体关系全部确定了之后,再对细节予以刻画。如果太早精致追求细节,很容易造成整体画面“破碎化”,最终形成的整体如拼接一般,毫无均衡感与整体感。

其三,从直到曲。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说过:“宁方勿圆。”在绘画中,直线造型能够很好地归纳与总结形体,提高形体把握的精准度。过于关注曲线表现会忽略整体形态。

其四,从深到浅。绘画中的调整需要从最暗处着手,按照暗、灰、亮的顺序进行依次调整。唯有暗部逐步深入,才会推动整体进展。如果素描中的色调关系模糊,整体画面看上去会很“灰”,绘画进展也非常拖沓,严重影响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

其五,从实到虚。整体效果的凸显很大程度上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近实远虚是基本规律。如果对这一效果处理不佳,将会影响到整体画面的空间感。

其六,从近到远。主形体的刻画一定要有周边物体的烘托,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否则会因为主次关系处理失当而导致画面中的元素“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四、有效实施临摹与写生

学生学习素描一定离不开对范画的临摹。同时,临摹与写生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均为快速提升学生绘画水平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能够在临摹中得到解决。比如,在结构关系当中,黑、白、灰的关系与点、线、面的关系,均可在临摹中有所收获。写生的主要特征在于直观,临摹则是对前人画作的借鉴参考,属于理性表达。写生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会遭遇瓶颈,所以一直机械化练习而不思考只会浪费更多时间。通过适当地借鉴、模仿他人作品,能够有效弥补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当然,学生同样不可以太过依赖临摹,长时间临摹会导致大脑、双手形成模式概念,久而久之,会丧失发现美的能力,失去创新思维,得不偿失。因此,综合来讲,临摹与写生需要互补穿插进行练习,在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积累素描经验,提升素描能力。当素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便能够自主地去操控画面。当然,临摹成作并非目的,关键在于通过临摹掌握表现手法,学会举一反三。

许多学生临摹非常不错,但是一到写生便不行。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临摹时仅是机械化地将看到的照搬下来,并未深入理解,所以在写生时就失去了“主心骨”。再加上归纳总结不到位,所以难以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此时,教师可同步进行临摹与写生,将类似于写生景物的临摹范画摆出,让学生在写生时一边参考范画的内容构图、角度、光线等,一边去理解并创作。

五、结语

素描在美术造型创作中属于基本功,为了提高高中美术基础教学中素描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对素描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一方面,要对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现状有清晰认知,找出其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要通过线条练习、临摹与写生、培养表现手法等训练,助力学生素描基本功的不断提升。高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素描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陆莉.浅谈高中美术课堂素描教学策略[J ].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04-105.

[2]董安良.试论高中美术素描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03):120-121.

[3]王淑静.探讨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及艺术[ J ].华夏教师,2018(04):44-45.

[4]云丽.提高高中美术课素描教学的质量[J ].华夏教师,2017(22):61.

[5]叶冰峰.高中美术素描系列化教学模式初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7(03):156-157.

猜你喜欢

素描教学高中美术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素描教学改革要凸显素描的本质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