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下)

2020-09-10陶行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冲突同志生活

生活教育既以生活做中心,立刻就与几种传统思想冲突。第一种传统思想与生活教育冲突的是文化教育,它以文化为中心。德国战前之教育即是以文化为中心。中国主张此说的也不少。依生活教育的见解,一切文化只是生活的工具。文化既是生活的工具,哪能喧宾夺主而做教育的中心?第二种传统思想与生活教育冲突的是教、训分家。在现代中国学校里教、训分家是普遍的现象。教育好像是教人读书,训育好像是训练人做人或是做事;教育好像是培养知识,训育好像是训练品行;教育又好像是指所谓之课内活动,训育则好像是指所谓之课外活动。所以普通学校里,有一位教务主任专管教育;又有一位训育主任专管训育。某行政机关拟以智仁勇为训育方针,那么,教育方针又是什么呢?生活教育的要求是: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知识与品行分不开,思想与行为分不开,课内与课外分不开,做人做事与读书分不开,即教育与训育分不开。生活教育之下只有纵的分任,决无横的割裂。某人指导团体自治,某人指导康健是可以的。这是纵的分任。若是团体自治的智识是功课以内归教务主任管,团体自治的行为是功课以外归训育主任管,这就是生活的横的割裂,决说不过去。第三种传统思想与生活教育冲突的是教育等于读书。生活教育指示我们说:过什么生活用什么工具。书只是生活工具之一种,是要拿来活用的,不是拿来死读书的。书既是用的,那么,过什么生活便用什么书。第四种传统思想与生活教育冲突的是学校自学校、社会自社会。从前学校门前挂着闲人莫入的虎头牌以自绝于社会,不必说了,就是现在高谈学校社会化,或是社会学校化的地方,也往往漠不相关。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一来,它立刻要求拆墙,拆去学校与社会中间之围墙,使我们可以达到亲民亲物的境界。不但如此,它要求把整个的社会或整个的乡村当作学校。与“生活即教育”蝉联而来的就是“社会即学校”。第五种传统思想与生活教育冲突的就是漠视切身的政治经济问题。我们既承认“社会即学校”,那么,社会的中心问题便成了学校的中心问题。这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我们最初定教育目标时对于政治经济即特别重视。赵院长后来又做有力的宣言说:“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江问渔先生近著《富教合一》和《政教合一》两篇文字,使生活教育之内容更为明显。我也作《富教合一后论》《政教合一后论》《政富合一论》以尽量发挥三者之关系,终于构成政富教合一理论之系统。晓庄所办之自卫团、妇女工学处,现在向省政府建议设置之试验乡以及十九年度计划中之生产事业,都是想把政治、经济、教育打成一片,做个政富教合一的小试验。政富教合一的根本观念是要将政富教三件事合而为一。如何使它们合起来?要叫它们在“遂民之欲达民之情”上合起来。现在这三件事的中间有很大的鸿沟。它的根本原因不外三种:一是富人拿政治与教育做工具,以遂富人之欲,而达富人之情;二是政客拿富人之力与教育做工具,以遂政客之欲,而达政客之情;三是不肯拿教育给富人和政客做工具的教师们存了超然的态度,不知教人民运用富力和政治力,以遂民之欲,达民之情。我们要知道等到富力成为民的富力,政治力成为民的政治力,然后生活才算是民的生活,教育才算是民的教育。在教育的立场上说,我们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我们要教人知道,不做工的不配吃饭,更不配坐汽车。我们要教人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最大的罪孽。我们要教人知道富力如同肥料,堆得太多了要把花草的生命烧死。我们要教人民造福的社会,不造福的个人。从农业文明进到工业文明,我们要教农民做机器的主人,不做机器的奴隶。这种主张,不消说,不但和“先富后教”、教育不管政治一类的传统思想冲突,凡是凭着特殊势力以压迫人民,致使民之欲不得遂、民之情不得达的,都是我们的公敌。

最后,晓庄是同志的结合,我不要忘记了叙述。晓庄的茅草屋一把野火可以烧得掉。晓庄的同志饿不散,冻不散,枪炮惊不散。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来的。这使命便是教导乡下阿斗做中华民国的主人。要想负得起这个使命,便不能没有特殊的修养。这是我们自己勉励的几条方针:

(一)自立与互助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首《自立歌》,晓庄的人是没有不会唱的了。我们所求的自立,便是这首歌所指示的。但是自立不是孤高,不是自扫门前雪。我们不但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人中人。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筑在互助的友谊上。凡是同志,都是朋友,便当互助。倘不互助,就不是朋友,便不是同志。我们唱一首互助歌吧:“小小的村庄,小小的学堂,小小的学生,个个是好汉。好汉!好汉!帮人家的忙。”

(二)平等与责任

在晓庄,凡是同志一律平等。共同立法的时候,师生工友都只有一权。违法时处分也不因人而异。我们认为,在同一的团体里要人共同守法,必须共同立法。但同志的法律地位虽平等,而责任则因职务而不同。职务按行政系统分配,各有各的职务,即各有各的责任。责任在指挥,当行指挥之权;责任在受指挥,应负受指挥之义务。

(三)自由与纪律

晓庄团体行动有一致遵守的纪律,五十岁以上及对本校学术有特殊贡献的人,得由本校赠与晓庄自由章,不受共同纪律之限制。但这些纪律的目的,无非也是增进团体生活的幸福,防止个人自由之冲突。晓庄毕竟不但是个“平等之乡”,而且是个“自由之园”。晓庄以同志的志愿为志愿,以同志的计划为计划,以同志的贡献为贡献。晓庄虽然希望每个同志对于共同的志愿、计划是要有些贡献,但是乡村教育的范圍广漠无边,除非是身在乡下心在城里的人,总可以找出一两样符合自己的才能兴味。大部分的生活都是供大家自由选择。学园的成立是由于园长选同志,同志选园长,格外合乎自由的意义。试验自由是各学园的础石。晓庄所要求于个人的只是每个人都有计划,要按着自己的计划进行。至于什么计划,如何实现,都是个人的自由。在理想的社会里,凡是人的问题都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谈,自由地试验。晓庄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但愿意努力创造这样的一个社会。这里含蓄着进步的源泉,这里孕藏着人生的乐趣。乡下人的面包已经给人家夺去一半了,剩下这点不自由的自由是多么的尊贵哟!

(四)大同与大不同

这又是一对似乎矛盾而实相成的名词。我们试到一个花园里面去看一看: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那构成花园的伟观的成分正是各种花草的大不同处。将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它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现出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晓庄不是别的,只是一个“人园”,和花园有相类似的意义。我们愿意在这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以构成晓庄之美。如果要找一个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学成和他一样,无异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园丁的智慧。晓庄不但是不要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并且也不愿他们出去照样画葫芦。晓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如果只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便算本领没有学到家,便算失败。没有两个环境是相同的,怎能同样地办?晓庄同志要创造和晓庄大不同的学校,才算是和晓庄同,才算是第一流的贡献,才算是有些成功。

同志们!记牢我们的使命是教导乡下阿斗做中华民国的主人。乡下阿斗没有出头之先,我们休想出头。乡下阿斗没有享福之先,我们休想享福。我们若是赶在农人前面去出头享福,只此一念便是变相的土豪劣绅。与农人同甘苦,共休戚,才能得到光明,探出生路。我们大家唱首《劳山歌》,为中华民国的主人努力吧!

老山劳,

小庄晓:

咱锄头,

起来了。

老山劳,

小庄晓:

新时代,

推动了。

(原载1930年3月15日《乡村教师》第7期,选自《陶行知全集》第二卷,原文有改动)

猜你喜欢

冲突同志生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FOR YOU, O DEMOCRACY
冲突管理
向雷锋同志学习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