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为导向下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2020-09-10居国金蒋建珍顾晓燕达军

环球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物流专业中职学校

居国金 蒋建珍 顾晓燕 达军

摘要:由于物流的迅速性与便利性,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在物流行业获得迅速发展过程中,对物流人才也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很多中职学校现已设置物流专业,但是在专业人才有效培养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以致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和企业实际需要相符合,因此中职院校应注重教学改革的实施,需将就业作为改革方向。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物流专业

物流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在人才储备方面比较匮乏,很多社会中的物流入人才都是由中职学校输入。但是就当前现状来讲,中职学校中的物流专业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教育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内容。在此情况下,教学改革的实施十分必要[1]。

一、将就业作为导向教学改革实施的重要意义

首先,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物流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细化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文明程度的发展。扩大就业属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社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扩大就业。当前我国经济呈持续发展状,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大众生活水平需得到进一步提升[2]。在此过程中,需将扩大就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切入点,进而促进文明的不断进步。其次,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关文件中曾指出,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教学需和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相适应,将就业视为自身在办学时的主要目标。因此物流专业在教学中需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现对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主要对策

(一)重视专业技能培养

物流专业的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也要强化教学实践的实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训二者结合在一起[3]。校内模拟主要是利用实验模拟系统、实训设备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流在操作时的整个过程,对物流不同环节中的相关技术、设备知识有一定认识与了解,进而实现对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与合理调配,在深化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动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实训基地能力能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使其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能,并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促进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属于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保证,课程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办学理念。由于物流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因此在课程体系上需将传统模式中学科、知识作为主要框架的教学体系,逐渐转变为将过程、能力作为主线的体系,即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过程中,需将区域当中的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依据。如运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将学生在工作中需具有的职业能力总结出来,其中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人际沟通、问题分析、信息应用等。对于物流专业来讲,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设施设备使用能力等。因此需要的岗位人才主要有管理员、营销员、设施维护员等。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设置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程[4]。同时在进行课程建设时,需注重其持续发展,对企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保证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实现平稳过渡,并且对一些动态性影响因素,如师资、设备、教材等进行动态性分析与管理,进而使物流专业教学呈良好发展态势。

(三)强化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将企业作为依托,就业作为主要导向,将产学研作为发展纽带,秉承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原则,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中,运用轮岗的方式在企业中工作,工作中需得到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真正的步入工作岗位。同时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运用定单培养的形式,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直接进入到企业中,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也能为其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让企业对学生有直接了解的同时,不断疏通就业渠道,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教师可以发挥基地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物流方面的科研水平。

(四)加强教学理念创新

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将市场实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将促进就业作为教学导向,提升服务作为教学宗旨,实现产学之间的结合。在此过程中,需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并了解学生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教学更具创新性。人才培养中,需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作为改革时的重点,将岗位实际需求逐渐内化为教学目标,给予职业技能培养充分重视,将素质和技能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当中的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形成全新教学理念。同时,也需注重评价机制的完善。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发挥对學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监督作用。完善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监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机制的完善性,能够使考核更为全面,除了成绩考核之外,也会将日常表现,实践情况、出勤情况等凸显出来,促进监督考核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物流专业教学当前正处于不断探索、完善的状态,中职学校在教学中,需将学生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保证课程在制定时的可行性,强化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给予实践教学充分重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物流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同时中职学校需对就业前景、就业趋势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有效把握教学主要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更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鲍静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97):1.

[2]蔡维灿,陈由辉,范燕燕.现代企业经营VR环境下的跨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平台创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42-246.

[3]钟莹.项目教学法在物流快递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人文之友,2019(22):149-150.

[4]吴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港口物流课程质量评价研究[J].管理观察,2019(34):139-141.

[5]张建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订单驱动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11):17.

猜你喜欢

就业为导向物流专业中职学校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德育工作浅谈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