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外贸新服务新制造”背景下基于需求分析的浙江商务外语人才育人模型构建研究

2020-09-10徐雨雯朱慧芬

科教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

徐雨雯 朱慧芬

摘 要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外贸行业的大规模升级转型,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新外贸、新业态不断发展,新型外语外贸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问题。本研究针对浙江省外语外贸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调研,从而构建商务外语人才模型和立体化育人模式,为面向行业就业的商务外语教育教学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需求 商务外语人才 人才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16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about large-scal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dustr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orms and business forms have continuously develop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new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de talents,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i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in foreign trade related indust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o as to build a talent model of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ng mode, and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foreign languages that suits the employment.

Keywords enterprise demands; business talents of foreign languages; talent model construction

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融合升级,企业对从业者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细致化。当前,传统外语外贸行业进行产业大规模转型升级,以杭州市为例,杭州综示区2018年发布了“新外贸新服务新制造”计划,旨在培育新型业态模式,培育跨境电商新型外贸,促进产业融合。根据《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的大数据分析,2018年,杭州跨境电商企业中,有61%的企业需求增加。而其中,最受产业青睐的四类人才中,具有较强外语能力,且具备多语种能力,具有较高的外文口语、读写能力的人才位列第二,其余三类人才分别为具有外贸知识和平台运营技能人才,计算机技术人才和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虽然新业态背景下的新型外语外贸人才需求增加,但是根据2017年《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发展报告》研究,目前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发展任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技能型人才匮乏,原因在于教育和培训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脱节;人才成长后劲缺乏,原因在于目前仍未形成相关行业人才发展、培训、终身学习的体系;人才标准体系缺乏,人岗难以合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成本高,管理难度增大等方面。

因此,基于目前职业能力模型构建理论,尽快建立适应新型外语外贸行业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培养适应新型外贸、服务、制造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复合型、发展型外语专业人才,明确新型产业模式下外语类相关岗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 浙江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需求分析

本研究通过电话、面谈及问卷调研等形式,对全省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发放问卷112份,有效问卷110 份,受访企业主要分布于杭州、嘉兴、绍兴等地。其中,47家企业主营外贸类产品,17家企业从事语言服务与培训,另有少部分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和物流行业。

1.1 岗位需求和综合职业素养描述

问卷对受访企业的毕业生岗位需求和职业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从多到少依次是外贸业务员、语言服务与培训机构助理、跨境电商营销人员、语言类销售人员。除15%的企业对从业人员有本科学历要求之外,大部分企业对从业人员仅要求专科学历,或没有学历要求,只要毕业生职业能力能够适应岗位即可,可见企业对外语外贸类人才能力要求高于学历要求。

在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的能力模型理论中,综合职业素质是从业者核心能力,且需要长时间进行培养,对从业者具有最深远的影响。根据调研结果,相关企业对入职者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中,最受重视的综合职业素质依次是学习能力(65%),吃苦耐劳精神(58%),合作沟通能力(54%),责任意识(54%),应变能力(31%),诚信意识(19%)和组织协调能力(12%),在访谈中,部分企业强调从业者必须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应对行业变革和发展。

1.2 从业者语言能力需求

由于外语外贸行业具有专业特殊性,语言能力作为从业者专业能力,是外语外贸专业学生核心职业竞争力所在。问卷调查了受访企业对不同语种商务人才需求情况,除了英语人才之外,根据调查,企业亟缺的商务人才包括西班牙语人才(27%),阿拉伯语人才(23%),法语和俄语人才(分别12%),日语人才(8%),德语人才(4%)或其他语种人才(8%)。

在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中,受访企业普遍最看重口语交际能力(77%),其次是商务电子信函写作能力(50%)和商务翻译能力(42%)。与此同时,根据企业描述,从业者在以上三项能力方面仍有欠缺,大部分企业(73%)认为从业者商务口语交际能力存在问题,其余存在问题的能力项目为商务电子信函写作能力、商务翻译能力和商务网站外文信息搜索和理解能力(各15%)。

1.3 职业能力(业务能力)需求

职业能力(业务能力)是从业者从事具体事务的能力,属于较为浅层的能力,能够通过系统集中的教育进行培养,与从业者所在的岗位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直接相关。

根据受访企业对从业者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关键词归纳和统计,研究发现外语外贸类人才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处理的高频工作任务分别为:客户沟通(网络沟通)、信函(电邮)写作、询盘报盘还盘、产品推广推销、产品上架(产品描述)、以及翻译营销和图像处理与销售文本制作。以上工作任务基本符合受访企业主营业务和需求岗位特征。其中,部分企业对以下工作能力具有较高要求:58%企业要求从业者能够熟练、精准、流畅地进行信函(电邮)写作;58%的企业要求从业者能够基本准确地进行客户沟通;38%的企业要求从业者基本准确地进行产品上架(产品描述)。

2 基于行业需求的商务外语人才模型构建

研究基于企业需求调研和能力模型理论,将商务外语人才模型分为三个能力维度,分别为综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外语能力)并对各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提出高职商务外语人才模型如下:

2.1 具备综合职业素养

高职商务外语人才应具备核心职业素养,包括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应变能力、诚信意识、创新能力等。其中,由于互联网时代外语外贸行业变革更新频繁,商务外语人才应尤其具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2.2 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一定的第三语言基础

高职商务外语人才主要面向外语外贸相关行业和岗位,需首先满足企业的外语岗位需求,应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商务信函写作能力和翻译能力。另外,为满足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商务外语人才应掌握至少一门第三语言,能够做到借助翻译工具进行简单和达意的基本口语沟通,并且能够借助翻译工具和语料模板基本理解和写作第三语言。

2.3 具备良好职业能力(业务能力)

从业者应同时具备行业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外语外贸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从事外语外贸相关工作岗位具体工作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够进行客户沟通、邮件写作、外贸跟单操作等,对核心高频业务能力,如电邮、客户沟通等做到基本准确甚至精准流畅。

3 对策与建议

基于企业调研和商务外语人才模式,研究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以“综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语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三维立体化培养: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推广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在教学中强化实习实践,融入行业情景,加强教育的实践性和行业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行业工作场景中进行语言教學和语言训练,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动手实践英语,提高外语技能的同时进行适当的第二外语教学补充,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

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可以对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具体的工作任务,针对目前从业较多、与外语联系较为紧密的岗位需求,将教学与行业情景、实践实习相结合。可设置外贸业务员、翻译、商务助理几大模块:

外贸业务员模块:在培养学生英文写作,特别是外贸函电写作能力基础上,夯实外贸技能。教学和实训内容包括模拟函电写作、模拟外贸跟单操作等,指导学生进行情景化、合作式学习。

翻译模块:在教学中应突出商务翻译方向,重点培养实践型人才。基于外语类专业的师资、课程优势,适当增加第二外语教学实践内容,同时通过发展会展翻译和服务进行口语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商务助理模块:应在培养学生商务写作能力,尤其是笔译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进行模块教学时,应注重发挥企业力量,在课程构建和课程资源建设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技术服务合作,从而构建稳定合作关系,保证学生职业素养、业务能力、语言能力这三个维度的发展,从而实现紧跟企业行业需求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

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课题“‘新外贸服务新制造背景下基于需求分析的浙江商务外语人才能力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028);2018年浙江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需求分析的浙江商务英语人才能力模型构建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国际化应用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超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2):97-99.

[2] 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5(17):178-180.

[3] 陈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03):78-81.

[4] 侯松,曾美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35-39.

[5] 鲍文,纪淑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力体系的调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7(02):108-112.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
《合成氨化工仿真》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究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新常态经济下外贸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浅析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