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0-09-09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科室护理人员

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科,湖南郴州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目前急诊领域中十分常见的病症,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胸骨后持久类型的疼痛,心律失常,如果不能合理进行抢救,将会导致其病情加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1]。在此情况下,为更好分析急诊护理工作方式,下文研究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合理评价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法的优势。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试验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5~77 岁,平均(54.33±1.22)岁。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54.34±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实际检查后符合具体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求;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效果比较(n)

排除标准:对这次研究的内容有拒绝态度。

方法:⑴对照组: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利用基础性护理方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进行生命体征的监督管理,合理参与到各种检查活动中,以最短时间开展相关溶栓治疗活动,然后针对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督,情况稳定以后,送入到科室中治疗。⑵试验组:要求在原来的工作上,针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革。①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和相关救护车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在入院以前全面了解基本病情,以此有效制定相关计划方案,全面增强各方面工作效果。护理人员还要与检查科室的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合理准备抢救设备,使得救护车到达医院以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急诊和检查,将患者合理转入到急救中心[3]。②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合理评价患者实际情况,科室也应该建设相关急救小组,制定完善责任计划,明确每位人员工作责任,以便于更好开展相关急救活动。③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基本情况、呼吸机情况和静脉通路情况合理监督,第一时间将各种结果通知给科室,并正确进行检测和管理。同时相关护理人员还需要进行检测,在获得检查结果以后,将其汇报给相关医生,并按照医嘱要求,合理使用药物。同时还需与导管科室相互联系,开展PCI 方面治疗活动,将具体结果告知医生,以便于更好进行治疗。④在抢救之后转入到科室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与科室医生相互沟通交流,更好开展相关治疗活动,达到预期工作目的[4]。

表3 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每个阶段时间比较(±s,min)

表3 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每个阶段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急诊到心电图 急诊到导管室 急诊到给药 急诊到介入治疗 急诊到住院试验组 23 4.5±0.6 11.2±0.6 21.3±0.6 44.5±0.6 81.2±1.2对照组 23 7.7±0.9 16.7±0.9 31.3±0.9 55.6±0.9 122.3±2.2 t 14.187 9 24.385 6 44.337 4 49.214 6 78.654 9 P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观察指标:⑴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所有症状改善;②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但采用实验室的检查方式进行分析,还有一些异常现象;③无效:症状没有出现改善,甚至有加重的现象。⑵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满意度,总分10 分,8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5~8 分为一般满意,5 分以下为不满意。⑶记录急诊到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时间、给药时间、介入治疗时间、到住院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效果比较:对照组护理工作效果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急诊救护每个阶段时间比较:试验组急诊救护每个阶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生活方式也开始发生转变,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全面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开始增加。此类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出现心理负担或者是经济负担问题。而在急诊工作中如果不能合理进行护理,将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危害,所以,在急诊工作领域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树立正确观念意识,采用合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5]。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急诊救护每个阶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护理的工作中,针对相关的流程进行优化,应该要求每位急诊护理工作人员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指导急诊护理人员正确地与救护护理人员相互沟通交流,正确地为急诊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各种信息,使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养成良好习惯,全面增强其工作效果。在实际护理期间必须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正确进行急救方面的指导,尽量缩短各方面工作时间,预防出现各种风险问题,为维护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帮助[6]。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实际抢救期间,针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有助于全面提升各种护理工作效果,预防出现工作问题,并全面提升各方面护理工作急诊效果,保证可以增强急诊的护理工作可靠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科室护理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