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Q方法论的综合性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设计偏好研究

2020-09-09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博物馆样本中心

张 吟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综合博物馆不仅赋予收集和维护艺术、科学和历史的重要对象的使命和目的,而且在提供人文、艺术,历史,收藏和教育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综合性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向公众传达藏品、艺术、知识和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和扩展社会教育的价值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综合博物馆的发展中,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儿童被视为重要和特殊的设计服务对象。

近10年来,中国的综合博物馆在筹建新馆或改造旧馆的时候,也增加了儿童体验中心。但由于数量不多,依然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长期面向成人的博物馆缺乏对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经验,而缺乏设计的指导则成为影响儿童体验中心发展推广的瓶颈。为此,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相关专业人员对儿童体验中心设计的研究,为今后的设计提供现实对策。

1.2 研究问题的建立

研究问题:通过对设计专业人员的研究调查,得到了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要素。

问题1:设计专业人员对儿童体验中心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2:通过设计专业人员的经验分析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偏好。

2 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虽然我国各地方博物馆数量大幅度地增长,但是关于儿童的博物馆并不多,有限地资源限制了儿童博物馆在地方的发展。博物馆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服务场所,而儿童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地方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开设儿童体验中心,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儿童的心理、身体需求设计。同时不拘于固有的内容和形式,如书本、图片或是讲授,利用博物馆内的一切资源引导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授予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

3 研究方法和设计

3.1 Q方法

Q方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William Stephenson)于1935年提出的。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涉及技术(分类)、方法(因子分析)、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Q方法揭示并描述了小组中的不同观点以及共识。Q方法论的前提是,可以通过交流来证明该主题的主观性,因此只要在分析过程中尊重这些特征,就可以对主观性进行系统且严格的定量检查。

Q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点:Q方法论强调主观性;Q方法的受访者必须至少熟悉测试领域,并且在测试中,测试的组织者不会事先构造概念或理论来帮助受测者理解,这完全是由受测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2 研究设计

3.2.1 选择Q项目

Q论点,是指关于一个主题的观点、主张等,也可以称为观点的主体。Q论点不仅涉及语言文字,还包括绘画、艺术品、图片、照片甚至音乐作品的集合等。

Q项目,首先进行相关的文献研究(研究范围2010—2019年间发表的相关内容)。通过第一次小组讨论从相关的198篇论文中提出80个论点,再通过邮件的形式收集专家意见筛选出45个论点,并与相关设计者进行两次讨论(2020年4月15日至2020年5月5日)。经过慎重地修订和添加后,选择了33个项目作为本次研究的Q样本。Q样本如表1所示:

表1 Q选定的陈述

3.2.2 选择P样本

P样本(P样本)是测试的主体。Q方法需要相对较少的人,因为这不是一个变量和样本。受试者的数量足以产生因素,并比较因素,因为它们涉及个人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个人之间的差异,而是个人内部的重要性差异,因此受试者的数量不受到限制。

这项研究针对设计专家、设计专业教师,以组成P样本。在受访者中,57%是男性,43%是女性,40多岁是37%,30多岁是28%,20多岁是35%。此外,在职业生涯中,0至1年之间,35%,1至5年之间,28%,5年以上为37%。如表2所示:

表2 P样本的一般特征(N=14)

3.2.3 Q分类

Q分类(Q分组)是指每个被选为P样本的人在阅读声明后强制分发声明的过程,以模仿自己对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态度。Q集的强制分配不是要求对特定项目的批准和反对,而是专注于Q样本如何分布在一个人中,所以每个样本必须根据特定项目的相对含义和重要性在整体视角中进行。

Q字分布由Q样本分布图中描述的声明项目号组成,其中4个由2个分区,3个为3个分区,2个为4个分区,1个为5个分区,2个为+4,3个为+2,5个为+1,5个为+1,5个为+1。Q分类等级卡片,如表3所示:

表3 Q分类等级卡片数

3.2.4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选择P样本的25个组的集合完成后,收集的数据从1点开始,其中5点(0)中立,5点(+4)中立,最同意,9点按顺序分配。并根据句子号码编码给定的分数,然后通过Ken-Q Analysis在线分析。研究的程序和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Q方法论的步骤

4 研究结果的分析

4.1 成果分析

通过在线软件Ken-Q Analysis计算出相关矩阵,保留了3个特征根。即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因素,根据三张不同因素的Q项目,进行分类总结。三类型的特征值和方差比,如表5所示:

表5 各类型的特征值和方差比

按类型和因素的分布和重量如下:第一类分为8种,第二类为2种,第三类为4种。如表6所示:

表6 按类型分布和因子权重

4.2 Q类型分析

4.2.1 第一种类型:以儿童用户体验为主的设计

三种类型的第一类偏向于以儿童用户体验为主的设计,这一类型的设计专家认为在设计儿童体验中心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儿童的心理、身体设计,目前国内的相关设计案例较少,大多的博物馆儿童区域设计偏向成人化。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更需要抓住儿童的特点,研究儿童的喜欢,通过对功能需求、空间形态、材质、色彩、造型、光环境等元素的设计,满足儿童全方位需求,更好的实现教育儿童的目的。第一种类型的Q选项如表7所示:

表7 类型1和标准评分(±1.00或更高)的声明

4.2.2 第二种类型:重视体验中心与博物馆相关性的设计

第二类是偏向重视儿童体验中心与博物馆相关性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专家更多的考虑到整体性的设计要求,为了大力推动儿童博物馆教育,在综合博物馆中加入儿童体验区是最符合当前情况的选择。在设计两者时,应当多考虑融合性的设计,这样才能将两者发展的更好,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种类型的Q选项如表8所示:

表8 类型2和标准评分(±1.00或更高)的声明

4.2.3 第三种类型:偏重于人体工学的设计

第三类是偏向于人体工学为角度的设计,这一类的设计者更重视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儿童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保护意识相比成人更薄弱,常常会忽略外界的危险,为自己造成安全隐患。设计中考虑儿童的身体尺度范围以及环境影响,避免危险发生。第三类型的Q选项如表9所示:

表9 类型3和标准评分(±1.00或更高)的声明

4.2.4 项目以外的意见

在收回的14份问卷中,有3个人提出了项目以外的意见,包括“在空间中充分挖掘符合儿童兴趣的元素”“除了启发式教育,也要多考虑儿童在博物馆的趣味性,增加互动游戏空间”“除了儿童观众以外,也需要考虑到陪同参观的成年人,以及馆内工作人员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5 结论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应用Q方法来确定综合性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要素。研究的受访者针对相关的设计人员、设计专业教师,通过文献调查和深入访谈,共组成了33个问题。根据调查对象的Q方法问卷,通过Ken-Q Analysis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相关设计人员偏向三种类型,即“以儿童用户体验为主的设计”“重视体验中心与博物馆相关性的设计”和“偏重于人体工学的设计”。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影响设计的要素有很多,而通过调研发现相关设计者更偏向“以儿童用户体验为主的设计”。2006年,贝弗利·塞雷尔(Beverly Serrell)提倡从观众体验的角度建立展览评估标准。该指标包括4个方面:舒适度、吸引力、提升和意义。说明设计者应该更关心使用主体的感受,在综合博物馆儿童设计中需要重视这部分。而与博物馆相关性设计和人体工学也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要素。因此,在今后综合性博物儿童体验中心设计的时候,应当要多考虑这些因素。目前国内缺乏对博物馆内的儿童体验中心的设计研究,笔者希望能通过这次研究为今后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设计提供一个设计参考。

猜你喜欢

博物馆样本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博物馆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村企共赢的样本
露天博物馆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