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谈】2020年汛期的气象保障

2020-09-06

人民画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洪涝气象卫星工作组

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多,间歇期非常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马学款: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中国气象局先后派出了5个工作组,指导帮助重点地区上下联动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请问工作组在一线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王亚伟:针对防汛救灾严峻形势,中国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派出由局领导率队的5个工作组,分别赴安徽、江西、江苏、浙江、重庆、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检查督导汛期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局党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电话连线多地气象部门加强指导,召开视频会议及时统筹调度防汛重点地区气象服务,局领导率工作组赴重点地区检查指导、靠前指挥,多措并举压紧压实气象服务责任。工作组将立足防汛重点地区工作实际,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深入防汛一线现场了解情况与需求,检查指导基层气象业务服务工作并慰问一线人员,帮助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困难和短板弱项,推动防汛救灾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在防汛救灾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中,各有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负责人领班、专人值班制度,做好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支持、科普宣传及相关保障等工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多源卫星进行“一江三湖”流域水体变化情况的监测,请问最新的监测情况如何?目前卫星观测的重点区域在哪里?

唐世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江西、湖南、江苏等省级气象部门合作,综合利用包括风云气象卫星在内的多源卫星资料,对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重点湖泊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提供了多期监测服务材料,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如7月8日、7月13日、7月14日的多期监测表明,鄱阳湖及周边水域水体面积持续增大,超过10年同期最大值,相关资料被决策服务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引用。

除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外,因受持续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水位持续上涨,淮河王家坝水文站7月17日22时48分涨至27.50米,与警戒水位持平,7月20日上午,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安徽省气象局合作,持续利用最新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对包括蒙洼蓄洪区在内的淮河流域多个蓄洪区及巢湖流域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

气象卫星在强降水洪涝监测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

唐世浩:中國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具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业务气象卫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一,目前有七颗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其中包括四颗静止气象卫星,三颗极轨气象卫星,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全球近1/2左右区域实现小时级连续观测,可对中国及周边区域实现5分钟级连续动态监测。

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可对全球进行6次全覆盖观测,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250米。风云气象卫星可提供全球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为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气象卫星观测资料也是数值预报模式的主要输入数据源,近些年来,气象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准确率、有效预报时效均显著提高,主要得益于资料同化技术的发展和气象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大量应用。

此外,气象卫星还可以对火灾、洪涝、积雪等地表环境灾害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洪涝等灾害发生后,气象卫星与其他卫星联合应用,可第一时间捕获洪涝水体面积信息,并对洪涝的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模式提供的降水等气象信息,还可以对洪涝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为水利、应急减灾等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每天早上8点的会商,对预报员来说是一天繁忙工作的小高潮。 摄影 张也/人民画报

猜你喜欢

洪涝气象卫星工作组
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极轨卫星派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助力“一带一路”
浙辐802翻秋直播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呼伦贝尔2016年年度气候变化特点分析
皖南烟区渍(涝)灾害分析与应对措施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排水设施管理几点建议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