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防汛救灾第一道防线

2020-09-06周晨亮张也

人民画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会商气象卫星气象部门

周晨亮 张也

在防汛救災工作中,气象保障服务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全国气象工作者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值模式等科技的力量,第一时间为天气把脉、为民生服务。近年来,在原有气象监测预报与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更大力拓展新技术研发和公共气象服务方式,积极发挥气象部门在减轻极端天气灾害损失、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国家气候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支撑和业务服务作用。

本刊记者在抗洪救灾紧要时期走进中国气象局,一探气象工作的究竟。

7月22日,大暑节气。清晨7点,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

今年6月以来,中国南方遭遇持续强降水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地日降雨量或累计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流域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压力骤增。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综合利用包括风云气象卫星在内的多源卫星资料,对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重点湖泊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提供了多期监测服务材料,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主任唐世浩介绍说:“气象卫星的监测数据可以为天气监测预警及洪涝灾害监测提供支撑。目前中国现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业务运行。最新一代的 “风云四号”A星,可以对中国及周边区域每5分钟进行一次成像观测,可以对云系的发展变化、大气的垂直廓线还有闪电进行探测,可以对暴雨和强对流进行短临监测和预警。”

8点整,会商在中央气象台准时开始,在场的每个人紧盯墙上的大屏幕。

“山东已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2日黄淮之间有中到大雨”“江苏今明两天自北向南有一次强降水过程”……对预报员来说,每天早上8点的会商是一天繁忙工作的小高潮。除此之外,下午4点中央气象台还有内部会商。进入汛期后,要视情况连线地方进行加密会商,跟水利、应急等部门进行跨部门会商。6月以来,气象部门已经与应急、水利等部门会商20多次,快速、及时地为防汛抗洪各项决策提供气象预报信息。

截至7月22日,全国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国家预警发布系统累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达到了194条,包括省级6条,市级66条,县级122条,通过短信向9.1万应急责任人发布,通过国家级和地方各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国各级预警发布中心团结一心投入到防汛救灾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第一线,争分夺秒把最新的预警信息发送出去,把人民的福祉安康放在首位,筑牢防汛救灾第一道防线。

猜你喜欢

会商气象卫星气象部门
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极轨卫星派
科技部与贵州省启动新一轮部省会商合作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二号H气象卫星,助力“一带一路”
科学预测震情山西有了新手段
省级气象视频会商网络故障分析
深圳空管天气可视会商讲解系统的功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