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手法护理缓解骨肉瘤患者疼痛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2020-09-03姚清丽

光明中医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化疗疼痛疾病

姚清丽

骨肉瘤是骨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人群。其主要发生在胫骨上端、股骨远端,该病的发生与间质细胞病变有着密切关联[1]。患者主要表现包括持续性强烈疼痛、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一些体质较弱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体质量减轻等症状。临床上对骨肉瘤的治疗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的方式,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副反应,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手法护理缓解骨肉瘤患者疼痛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效果,选取56例骨肉瘤患者展开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骨肉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2~43岁,平均(27.28±4.3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年,平均(5.86±1.18)个月;发生部位:股骨上端4例、肱骨上端5例、胫骨下端7例、股骨下端1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1~45岁,平均(28.14±4.5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5.75±1.26)个月;发生部位:股骨上端2例、肱骨上端4例、胫骨下端8例、股骨下端1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参考骨肉瘤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肉瘤。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骨肉瘤;②患者年龄<60岁;③神志清晰,精神状态良好的患者;④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语言障碍患者;②近期接受过大型手术治疗的患者;③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干预与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中医手法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病房环境,调整病房内的光线、温度、湿度,确保患者可以安定心神。②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息息相关,骨肉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极易出现治疗不耐受与各种毒副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患者的情绪波动会造成机体气血不合、阴阳失调,可能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加重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安抚患者情绪,结合“喜胜忧”的思想[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疏导。并向患者讲述骨肉瘤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在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应对方法,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倾听患者诉求、给予患者安抚,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并结合放松训练,降低患者的焦虑感;通过语言暗示、鼓励安慰,列举往期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除患者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疼痛耐受度。③膳食疗法:中医学认为“疾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充分体现了饮食的重要性。由于化疗药物多呈寒性,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寒毒入侵,阳虚阴寒,胃肠蠕动能力与脾脏运化能力都会明显减弱,导致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消化道反应,故在饮食方面需要给予患者开胃健脾的膳食结构,改善患者阳虚阴寒的体质状态。④针灸按摩:骨肉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患者的日常饮食与能量摄取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后续治疗的继续进行。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按摩,对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冲、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施以平补平泻之法,以患者出现痒、胀、麻、酸感为宜,留针30 min。分别在化疗前30 min与化疗后10 min进行,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1.5 观察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取一标有0~10刻度的游标尺,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感受进行疼痛评估,其中0代表无痛,随着数字的增大疼痛感随之上升,10代表最痛。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评估,量表共计8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患者得分情况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记录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护理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39.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骨肉瘤是一种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时期。该病在疾病初期往往无典型症状,待患者确诊时通常已发生转移[4]。该病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结合化疗等方式治愈,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受到疾病带来的生理不适感及心理压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化疗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为不耐受,导致患者的预后情况往往不佳[5]。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干预被广泛用于临床辅助治疗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认知,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量临床护理经验表明[6,7]: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通过实施中医手法护理,探究其在缓解骨肉瘤患者疼痛及化疗相关副反应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医典籍中并没有关于“骨肉瘤”的记载,但根据其疾病特征,可将其归于“筋瘤”“骨疽”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在于肾气虚亏,阴阳失衡。加之在化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多呈寒性,故在化疗过程中,需给予患者膳食疗法,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并结合针灸按摩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患者消化道不适感,减少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在疾病恐惧的支配之下,患者中枢神经对疼痛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强,导致疼痛耐受进一步降低,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8]。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正确的认知,并通过情志调节,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排解心理负担,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一系列的放松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阈值。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实施中医手法护理,通过放松训练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骨肉瘤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情志调节,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通过中医手法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因化疗出现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中医手法护理能够有效减轻骨肉瘤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化疗疼痛疾病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