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五针与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2020-09-03郭双娥

光明中医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疗法

郭双娥

睡眠是人类必需的生理现象,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随着社会及生活压力的剧增,失眠患者越来越多,长期的失眠会导致记忆功能及注意力下降、入睡困难、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内分泌紊乱、焦虑及中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西医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患者对药物具有依赖性。中医针刺疗法操作简单且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采用头五针与调卫健脑针法对我院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4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为(48.42±2.26)岁;病程0.5~8年,平均(3.32±1.08)年。观察组57例,男25例,女32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为(49.17±2.24)岁;病程0.5~7.5年,平均(3.25±1.06)年。2组患者资料比较,P>0.05。

1.2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辨证标准。心烦不寐、睡眠不安、入睡困难、多梦、遗精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急躁易怒、脉细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近1个月未服用治疗睡眠药物;对本研究临床试验知情,家属及患者均同意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重大器官严重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以致不能完成研究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有沟通及精神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调卫健脑针刺疗法。患者处于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以平补平泻手法分别针刺百会、四神聪、申脉、照海4个穴位,均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15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头五针针刺疗法。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取患者百会穴,以拇指、食指持32号毫针以15°夹角,沿头皮与颅骨骨膜间逆督脉前行方向以捻转手法进针1寸左右,留针30 min,四神聪穴进针方向、深度与手法同百会穴。2个主穴位每隔10 min行针一次。对于表现有心脾两虚患者,可以配合心俞、脾俞、三阴交穴;心胆气虚患者可以配合心俞、胆俞、阳陵泉穴;心肾不交患者可以配合心俞、肾俞、太溪穴;肝郁气滞患者可以配合肝俞、太冲穴。患者每隔1 d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1.5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睡眠率达65%以上;有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睡眠率达55%以上;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情况。本研究采用的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其中的6个因子指标(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每个因子0~3分,得分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2]。③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越高说明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④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采用WHO-QIL-BREFL量表进行评定,此量表从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心理、独立性、生活信念6个维度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6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例,

续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AS得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 (例,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睡眠是生命的根本需要,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抑制的一种结果[3]。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内的各个系统得以恢复休息,而且只有睡眠才能使得神经元和相关组织得以休息。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促进生长发育,同时有利于调节人的心理健康[4,5]。失眠症在临床中是一种表现为持续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多梦盗汗、醒后疲乏、心悸气短等症状[6,7]。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会出现口干、头晕、乏力、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患者停药后会出现激动、抑郁等情绪,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成瘾性,其治疗效果不理想。

失眠,中医也称为“不寐”,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景岳全书·不寐》中记载:“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有邪气之扰,一有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是实,无邪者多为虚”[8]。说明不寐的病症主要在于心,并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因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长期失眠可表现为虚实兼夹。针灸是中国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段,其简单廉验,作用比较安全,相对于西医药物不具有毒副作用,同时针灸疗法疗程短、起效快,可以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中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欢迎。针刺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将毫针按一定角度刺入机体内,用捻、提等针刺手法对患者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进行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在临床失眠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9,10]。本研究对我院失眠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但失眠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理变化较大,为了探究更加有效的针刺疗法,分别对我院失眠患者进行头五针与调卫健脑针针刺治疗,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睡眠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头五针针刺疗法对于失眠症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属督脉,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头顶正中,同时位于帽状腱膜中,周围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11]。百会穴具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缓解头痛的作用;四神聪穴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其有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分布,并有枕动脉、颞浅动脉、额动脉的吻合网分布,具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作用[12]。两种针刺法均以百会、四神聪为主穴位进行针刺,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但不同的失眠症患者其机体功能状态差异,致使失眠的影响因素各异,头五针疗法根据不同中医辨证不同类型的患者分别加以不同的配穴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更有利于患者的症状恢复。中医认为失眠多由心神不宁、心神失养所致,而其多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等有关,长期失眠症患者往往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心率加快导致身体部位缺血,使其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生活中常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15]。头五针针刺法,分别针对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患者配以心俞、脾俞、三阴交、胆俞、阳陵泉、太溪、太冲穴治疗,有效调节患者的肝郁、胆怯、脾肾亏虚症状,恢复机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头五针针刺疗法治疗失眠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水平,降低不良情绪的产生,使患者身心得到修复,获得优质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失眠症针刺疗法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