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同时测定食品纸包装中的两种荧光增白剂

2020-09-03黄金飞骆立刚

分析仪器 2020年4期
关键词:增白剂检测器乙腈

黄金飞 骆立刚 段 然

(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杭州 310013)

白度是衡量食品纸包装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抵消原材料中纤维和胶料填料本身的微黄色,人们会在其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来提高纸质包装产品的白度。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在纺织、造纸、洗衣粉、肥皂、橡胶、塑料、颜料和油漆等方面[1,2]。食品纸包装行业使用的增白剂主要为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增白剂,主要有VBL和APC两种。VBL中文别名荧光增白剂85,名称为4,4’-双[(4-苯胺基-6-羟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二钠盐,,CAS号12224-06-5;APC中文别名荧光增白剂220,名称为4,4’-二(4-(二(2-羟基乙基)氨基-6-(4-磺酸苯胺基)-1,3,5-三嗪-2-基)氨基) 对称二苯代乙烯-2,2’-二磺酸四钠 , CAS号16470-24-9。

荧光增白剂具有典型的环状共轭结构,极易被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粘膜组织所吸收。这类物质通过食品纸包迁移到食品中,再被人体消化,会很快进入人体循环后达到各个器官[3,4]。由于其分子结构稳定,不易被分解,长期累积下来,会让细胞发生变异,是潜在的致癌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接触含荧光增白剂的食品包装材料时,人体皮肤可能吸附荧光增白剂的量是0.001~0.03 mg/(kg体重·d),若接触过量,会增加致癌的风险[5-7]。我国颁布的《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添加荧光增白剂等有害助剂[5]。国际上也对荧光增白剂提出了限定要求,如欧洲委员会2009 年2月12 日颁布了《1 号技术文件——预期接触食品的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生产使用的物质清单》要求26 种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迁移量不得检出。意大利卫生部1973 年3 月21 日部长令《预期与食品或个人用品接触包装、容器和用具的卫生控制》规定荧光增白剂的允许添加量(单独或组合使用)不得超过总量的0.3%( 质量百分比,以干基计)[8-10]。

目前国内外对对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有白度法、荧光白度法、紫外灯照射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液相色谱荧光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11-16]。本实验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HPLC)联用技术,在不使用离子对试剂的条件下,同时对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两种荧光增白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建立检测方法。解决了目前分析样品前处理溶剂消耗量大或回收率低的问题,延长了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在实验室普及率较高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为分析器,快速同时测定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纸用荧光增白剂,降低了试验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

ASE 350加速溶剂提取仪(ThermoFisher,美国);10 mL萃取池;Vanquish系列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ThermoFisher,美国),配二元高压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变色龙7.2数据处理系统。

1.2 试剂与材料

标准物质VBL,APC购自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醇,乙腈:Fisher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国药集团;水:18.2 MΩ/cm,Millipore公司。

1.3 样品前处理

将样品用剪刀剪成1 cm×1 cm大小的碎片,准确称量1 g,倒入事先垫有纤维过滤膜的10 mL萃取池中。采用ASE提取,定容至25 mL,过0.45 μm滤膜,待HPLC分析。

加速溶剂萃取条件:萃取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萃取温度为80℃;静态萃取时间为5min,循环萃取2次;吹扫体积为60%,吹扫时间为120s。

1.4 分析条件

色谱柱:Acclaim 120 C18, 2.1*100 mm, 2.2 μm(ThermoFisher,美国);柱流速:0.4 mL/min;进样体积:5 μL;柱温:45℃;流动相:流动相A:水;流动相B:乙腈;检测器波长:350nm。流动相:A:5 mM醋酸铵水溶液,B:甲醇,甲醇初始梯度15%, 2min升至35%,最后9min升至65%。色谱图见图1。

图1 APC和VBL色谱图(标准混合溶液浓度10 mg/L,APC和VBL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12和8.09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萃取条件选择

2.1.1ASE萃取溶剂选择

本方法分别采用甲醇、乙腈、水、N,N-二甲基甲酰胺和N,N-二甲基乙酰胺对餐巾纸中的荧光增白剂加标回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能取得最佳萃取效果,VBL和APC两种荧光增白剂的回收率均大于80%。

2.1.2ASE萃取温度选择

本方法分别考察了40℃、60℃、80℃、100℃和120℃对荧光增白剂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加,VBL和APC的萃取率随之增加,80℃达到最佳;当温度大于80℃的时候,萃取率下降。综合实验结果,本方法选择80℃作为后续的萃取温度。

2.1.3ASE萃取循环次数选择

本实验以5min作为静态萃取时间,考察循环次数对两种荧光增白剂萃取率的影响。参考1.3部分进行试验,称取1g样品,设置萃取循环次数为1次。对该样品连续萃取3次,分别收集萃取液,定容至25mL。采用UHPLC测试3个萃取液中VBL和APC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第1次循环对VBL、APC的萃取量占总萃取量的96.1%,96.4%;第2次循环对VBL、APC的萃取量只占总萃取量的3.6%,3.5%;第3次循环对3种荧光增白剂的基本未检出。综合实验结果,本方法选择两次循环。

最终ASE方法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萃取溶剂,萃取温度80℃,静态萃取时间5min,循环2次。

2.2 紫外波长选择

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在3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确认APC和VBL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50和348.9 nm,考虑检测方便性,以及VBL在350和348.9 nm处响应差别很小,故方法统一选择350 nm作为检测波长(图2)。

图2 APC和VBL最大吸收波长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

2.3 色谱柱选择

考察4种不同类型得到色谱柱对两种荧光增白剂的分离效果。包括Hypersil Gold Vanuqish aQ (2.1*100 mm,1.9 μm,极性封端的C18固定相),Acclaim 120 C18(2.1*100 mm,2.2μm,高载样量的通用型C18固定相) ,Acclaim C8 (2.1*100 mm,3.0 um,高载样量的通用型C8固定相)和Acclaim PAII(2.1*100 mm,2.2 μm,C18内嵌酰胺基团的交叉键合固定相)。发现四款色谱柱对两种荧光增白剂均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其中APC结构中有更多的磺酸基团,极性相对VBL更强,因此在C18上保留较弱。综合比较峰形、分离度等因素,以及考虑方法通用性,选择Acclaim 120 C18色谱柱作为方法优选色谱柱。

2.4 流动相选择

有机相方面:选择常用的甲醇和乙腈两种有机相进行比较,发现乙腈对荧光增白剂的洗脱能力较强,尤其是APC在乙腈作为有机相时在色谱柱上基本无保留,而同样条件下甲醇作为有机相时,两种荧光增白剂在柱子上均有较好的保留,峰形、分离度均较为理想,故最终选择甲醇作为有机相。

流动相添加剂选择:比较了水-甲醇、乙酸铵-甲醇和乙酸-甲醇体系下两种荧光增白剂的分离效果。使用5 mM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体系时,相对于纯水相,可以增强待测物和固定相的相互作用,而当使用乙酸水体系时,由于在低pH条件下APC和VBL结构中磺酸根更多以磺酸形式存在,反相作用增强,使得两种荧光增白剂在柱子上保留增强。在水-甲醇体系下峰形差,使用0.1%乙酸水溶液-甲醇体系时,分离度差,两种体系均不适合。在5 mM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体系下能兼顾待测物保留、峰形和分离度,故最终选择5 mM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体系。

最终UHPLC条件为Acclaim 120 C18为色谱柱,采用5 mM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体系进行分离,在12min之内完成两种荧光增白剂的分析检测。在色谱柱分离萃取液的过程中,不使用离子对试剂条件下的分析参数,解决了色谱柱固定相与离子对试剂结合而减少寿命的问题[11,12];在检测器端,采用了使用较为广泛的二极阵列管检测器来进行分析,解决了荧光检测器适用范围较窄,质谱检测器较为复杂昂贵的问题[4, 11, 14,15]。

2.5 方法学数据

分别配制0.05、0.10、0.50、1.0、5.0、10.0和20.0 mg/L的2种荧光增白剂混合标准溶液。考察仪器线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组分在0.05~20.0 mg/L此区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见表1)。以3倍信噪比(S/N)计算各组分检出限,结果样品前处理过程,VBL和APC检出限分别为0.036和0.06 mg/kg。同时对0.1 mg/L标准溶液连续6针,考察仪器稳定性,仪器RSD分别为1.2%和0.8%之间,仪器稳定性满足要求。

采用1.0、5.0、10.0 mg/kg 3个加标水平,分别考察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1.0~10.0 mg/kg的加标情况下,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3.7~95.8%,满足分析检测要求,见表1。

表1 检出限、线性、加标回收率及RSD

2.6 样品分析

于市场上选择3品类包装纸,采用本方法进行分析检测。将样品用剪刀剪成1 cm×1 cm大小的碎片,准确称量1g,倒入事先垫有纤维过滤膜的10 mL萃取池中。采用ASE提取,定容至25 mL,过0.45 μm滤膜,待HPLC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包装纸中均含不同程度的荧光增白剂,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避免各类荧光增白剂危害消费者的安全(表2、图3)。

图3 样品及样品加标色谱图(加标量为1.0 mg/kg)

表2 样品分析结果 mg/kg

3 结论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ASE-HPLC)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APC和VBL 2种荧光增白剂。实验优化了ASE前处理条件,在以萃取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萃取温度为80℃;静态萃取时间为5min,循环萃取2次时,能达到最佳萃取状态,整个样品前处理只需要20min即可完成,无须经过繁琐的人工前处理过程,不仅时间消耗少,试剂消耗量少,并且操作简单,回收率高。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方法采用常见的甲醇和缓冲盐作为流动相,摒弃了文献报道的离子对色谱法,简化了液相色谱方法,提高液相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同时兼具仪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本方法是食品纸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测定的快捷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增白剂检测器乙腈
高纯乙腈提纯精制工艺节能优化方案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出厂水中6种卤乙腈
基于二次否定剪切选择的入侵检测方法*
车道微波车辆检测器的应用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回吸检测器的研制与应用
7-ACT缩合反应中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代替液体三氟化硼乙腈的可行性分析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双乙腈二氯化中钯的含量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