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筒在湖南花鼓戏演唱中的作用研究

2020-09-03刘华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7期
关键词:主音颤音花鼓戏

□刘华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拉弦乐器,形似二胡,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的,琴筒蒙蛇皮,两根弦,用竹弓拉奏,弓上系马尾。因在花鼓戏中的主奏乐器地位,通常又被称为花鼓大筒。大筒的演奏法,有几个技巧,即:“弹、打、揉、压、滑”,在演员的演唱中,同样有这些技巧的表现,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如:轻颤、重颤、打音、不颤音、垫音、尾巴音等。而这许多唱法,轻颤、重颤、打音、不颤音、垫音、尾巴音等都与大筒的定弦和演奏方法有关。

【十字调】定弦是2||6,内弦为“2”,外弦为“6”,但是,内弦的“2”音,基本不用,外弦的“2”音,正好是“切把”的中指,是最好压弦的位置,内弦“5”音也是传统“切把”最好压的一个音,所以,它的颤音还是“2”和“5”。演唱颤得最厉害的音就是这两个,有人称它是“气颤音”,有人称它为“触电腔”,不管何种叫法,唱和大筒高度统一,就是要强颤。“1”音是“切把”的外弦一指,它没有中指那么好颤,因此唱腔也不能颤得强烈,只能幅度稍慢地颤抖,是常说的“槽子腔”那种颤,辽阔而悠长。不颤的音是是空弦,当然不能颤,而中音“3”音在外弦“切把”的3指,不是好颤的位置,一般不颤,也就变成木棒腔了。唱腔到了“3”音,一样的不颤,也成了木棒。以四音结构的那些曲调,都有这种颤和不颤的规律。

反十字调

十字调

花鼓戏的【打锣腔】,大筒是1||5定弦,“1”“5”是空弦,不能颤,只有打音。唱腔也就跟着大筒一样,“1”“5”也不颤,或来几个打音式的装饰音。大筒到外弦的2指和内弦的1指,由于指头好压弦,那个旋律音中的“2”音,颤得好厉害,颤的幅度也密。如果拉大筒和唱花鼓戏的演员不会颤这个“2”音,真的要开除出花鼓戏行列了,这个音是最有特点的。到大筒最能表现滑音的外弦3指,演唱到这类曲调的“3”音,就总是下滑。还有一个用得不太多的“6”,拉和唱是一样的轻颤,这个音是大筒外弦1指,不及2指压的密度那么大,演唱就跟着大筒跑了。

还有一个大筒上的垫音,为了缓冲,或为演奏得圆润,在两个音之间加一个音进去。演唱时,也学了大筒加一个垫音的方法。特别是出现高音之前,加一个垫音,对演唱有很大的好处。如“1、2、5”音,在“5”音前加一个“3”音,有时会起到绝妙的效果。

嫂子调

产子调

山川调

手拉风箱

为什么用2||6定弦的【洞腔】,又不与【川调】是一样的颤音方法,而是相反,将颤的“5、2”变成不颤音,将不颤的变成颤音呢?既然演唱跟着大筒跑,为什么这里又不跟大筒的颤音跑了呢?

因为这里的大筒跟着调式跑了。调式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不管是空弦,还是便于压奏的音,颤或不颤都必须根据调式来,【川调】一般是“6”调式,或者说是“羽”调式,主音是“6”,属音是“3”,主音和属音,要求稳定,不能颤,只能以打音的方式来一点“打音”,或先唱直,再来一点装饰音。而【洞腔】是“5”调式,或者说是“徵”调式,主音是“5”,属音是“2”,为了稳定调式,不能颤。但是“6”“3”作为向主音和属音靠拢的音,要造成不稳定,这样调式才变得舒服自然。也可能是习惯于弦【反手洞腔】的演奏方法,到了“2||6”弦的【洞腔】仍然是【反手洞腔】的演奏法一样,吟颤方法没有改。

所以,花鼓戏演员练唱,要跟着大筒练。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为了演员练嗓,十多人的乐队,每人发一把大筒,每天清晨一个小时,一个乐手负责两个演员的练习。一段时期以后,演员的唱进步了,乐手也进步了,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并且很多演员也练习了拉大筒,花鼓戏味道更是有长进。据说有一个声腔老师,叫杨福生,他自拉自唱,唱和拉的吟颤方法结合得天衣无缝,让剧院不少演员、乐手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主音颤音花鼓戏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和声小调音阶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
颤音在长笛演奏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