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握叙事作文中的叙事角度

2020-09-02罗梅兰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伙计孔乙己角度

罗梅兰

叙事角度是指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通俗的说,就是记叙者(文章作者)叙事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对于一件事情的发生,如果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述,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换而言之,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叙述,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么,叙事的角度有哪些呢?怎样安排叙事的角度,才能实现最佳的表达效果呢?

一、高屋建瓴,洞察一切

这种叙事角度需要叙事者站在高处,知晓故事的来龙去脉,包括人物的一切隐私和内心细微的心理变化。同时,叙事角度要自由灵活,叙事者只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自如,才能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均采用这种叙事角度和方法,因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是由说书发展而来的,而说书人可是全知全能的叙事者。这种叙事方式的安排,有利于作家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

如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就采用了叙事角度,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儿整天自由地穿梭着,他让抗日将士感到快乐,让日本士兵心惊胆战。老头儿由于过于自信,导致运送的女孩受了伤。最后,老头儿机智勇敢地消灭了十几个日本士兵,为女孩报了仇。在整个叙述的过程中,作者站在高处,把握全局,设计着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二、身处其间,追求真实

这种叙事角度通常采用第一人称,而“我”一般是故事的一个特定人物,这个人物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事件的发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会使读者觉得好像某人正在讲自己的故事,好像在倾听叙事者的亲身经历,因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如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我”在鲁镇消夏时受到的优待,以及与伙伴一起乘船去赵庄看戏,回来的途中偷吃豆子的故事。“我”是其中的一个小孩——迅哥儿,迅哥儿全程参与了文章的故事情节,所以从他的角度对这里的景物、风俗、人文等进行了描绘和叙述。由于有着亲身体现,作者写出来的文章会让读者倍感真实和亲切。

又如鲁迅的《孔乙己》通过描写咸亨酒店中一位小伙计的眼光,将故事浓缩在咸亨酒店这个场景中,取得了很好的叙事效果。小伙计是一个没有完全浸染社会世故,却也略知人事的“少年”,鲁迅用他来叙事,带来了第一人称叙事的真实和亲切。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旁观者,作为叙事者,会让读者感觉到“我”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疏离和冷淡,这与鲁迅在小说中表现的人情薄凉的人生感受是非常一致的。另外,小伙计年纪轻轻就浸染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未来会怎样,会不会变成“看客”,隐约可见这个安排与鲁迅先生时刻惦记的“救救孩子”的忧虑相吻合。

三、旁观者清,一览无余

旁观者的讲述使读者能看到更多的行动和事情的发生与发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生活的原生性与客观性。但是,因为无法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有着许多空白,读者需要在阅读时填补。叙事者只需要向读者客观地叙述所见所闻,将人物的言语和行为、生活场景和事件进程直接展现给读者。在这种情况下,叙事者的作用就像是摄像机和录音机,他只要观察对象的外部呈现,不需要了解内部奥秘,解密的事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完成。

如聂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就采用了这种叙事角度,文章记述了作者在参加一次悼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中的“我”只是承担了录音录像的功能,与南斯拉夫作家莫马德尔语言交流、参加纪念作品朗诵活动、阅读受害者临死前留下的纸条等,历史和现实交织,贯穿着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和平心愿。在历史的陈迹面前,作者只是一个旁观者,从作者的讲述中,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参考文献:

[1]金天紅.关于小学语文叙事作文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9).

[2]叶永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

[3]郝洁.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叙事类习作教学述要——例谈课文中隐含的叙事法则[J].语文教学通讯,2018(8).

(作者单位:吉水县文峰小学)

猜你喜欢

小伙计孔乙己角度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被优待的驴子
一只蛐蛐一张犁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角度不同
人啊
剁肉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