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瓶颈”摭谈

2020-09-02张巧云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瓶颈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张巧云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中之重,而且写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遇到了“瓶颈”,小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出现了“瓶颈”,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出现“瓶颈”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瓶颈

大部分小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感到头痛,即使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句话,只能编造故事来应付写作,这正是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瓶颈”现象。要想突破写作“瓶颈”,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瓶颈”的原因

1.教学方法不当导致作文教学出现“瓶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授写作方法。如教师会告诉学生作文的结构分为总—分—总、分—总、总—分写作文时要注意首尾呼应……还有很多教师鼓励学生多看优秀作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作文,作为各种文体写作的范本。

虽然笔者赞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观点,这种方法对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来说也非常实用,让他们写作时不会跑题,也能有话可写,但是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容易产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过度强调作文格式,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范文,则会最大限度地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难以养成热爱写作的好习惯。不仅如此,在这种教学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2.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出现“瓶颈”

目前,很多小学生都在抱怨作文难写,写出的作文内容不真实、空洞无物,没有可读性,究其根本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首先,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学生没有积累字、词、成语、俗语和名人名言的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差。其次,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大部分学生家长和语文教师认为,小学语文写作只是课堂上的事情。但是,学生要想写出真正有文采、打动读者的作文,必须接触自己的写作素材,并亲自体验。

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一篇题目为《一个周末》的作文。看到交上来的作文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得空洞无物,有的学生是仿照作文书上的范文写的,还有的学生无从下笔,这些作文里实在没有一篇令人满意的。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要求学生在周末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积累作文素材。接着,笔者要求学生重新写过这篇作文。不负所望,学生这次的作文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十分生动。

3.教学评价机制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出现“瓶颈”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难以摆脱评价机制的消极影响,学校、教育机构,甚至整个社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分数为标准。王尚文教授说过:“从获取分数的角度看,依据考纲甚至只是依据试卷的那条由若干固定的点所组成的固定的线来实施教学,当然比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指向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小,何乐而不为?须知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这样,語文教学就自然而然成了旨在依据考纲掌握那由若干个固定的点所组成的一条固定的线的反复训练,语文教学由教语文、学语文变成教考语文。”

近几年,虽然国家为教育改革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可是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机制没有变——还是分数,为了追求短期效果,教师和学生只能选择成本低、见效快、风险低的方法,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要学会应试作文的基本写法,考试分数的差距就不会很大。因此,很多教师,包括学生家长都认为,基础题是导致分数差距变大的关键,所以都将重心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二、突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瓶颈”的方法

1.创新课堂,强化训练,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为了开创作文新课堂,笔者主张原生态作文教学法,不拘泥一种教学形式,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生活的原生态,才有作文的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也才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师强调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关注生活的原生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便于较好地体现命题作文的公平性,让学生普遍有材可选、有话可写。因此,在作文训练时,教师必须着眼于提升学的整体水平,再将具体操作分类、分步完成。如教师应加强每次训练作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系列化训练,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都应教师应根据作文训练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效果,科学地进行分类、分步。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好“生活小镜头”,不断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使作文教学由课堂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多写“生活小镜头”,便可以让作文之树常青。

2.加强阅读,提高积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词语的运用、写作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语文阅读的训练,只有多看书,读好书,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一般来说,小学生都爱看书、爱听故事,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一边看一边讨论,激发学生看故事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童话书和故事书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换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写,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定期开展读书笔记比赛等活动。随着阅读量增加,学生会掌握记录一件事情的技巧,也能自然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虽然学生对一些表现手法还不熟练,但在无形中能学会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增加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一来,突破作文教学“瓶颈”也就水到渠成了。

3.走近生活,抒发实感,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本,解除条条框框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学生作文百花齐放的春天。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充分说明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学生只知道发生了事情,如果让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会难以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开展“生活小镜头”的活动,让学生用笔做“摄像机”,记录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写出生活气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另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关注对象出发,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和练习内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形成独具一格的写作特色。反之,则可能埋没学生的写作天赋,扼杀学生的写作灵性。

笔者记得有一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擦玻璃》,有一个学生坐在座位上哭,直到交卷也没有写出一个字。他告诉笔者,自己从来没有擦过玻璃,不知道怎么写。于是,笔者立即找来一块抹布,打了一桶水,一边教他怎么擦玻璃,一边告诉他用心体会其中的细节。随后,他补上了那篇作文,并且写得很好,之后也渐渐地爱上了写作。

4.着眼长远,改变评价机制,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成果的显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见效比较慢,它涉及字词的积累、句子的写作、修辞的运用、知识的储备等各个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训练。但是,有些家长仅凭一次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让教师不得不走捷径,为了追求短期效果,只能选择成本低、见效快、风险低的方法——应试作文。

笔者认为,学校应改变评价机制,从长远角度看待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大胆地改革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达到写作的最佳状态,从而突破作文教学“瓶颈”。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应通过创新课堂,强化训练;加强阅读,提高积累;走近生活,抒发实感;着眼长远,改变评价机制等多个方突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瓶颈”,激发学生“乐写”“想写”的情绪,使他们在“乐写”中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姜婧.试论如何突破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瓶颈[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6).

[2]许霞.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突破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

[3]黄可卿.如何突破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瓶颈[J].课外语文,2013(22).

[4]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龙山街道龙山完小)

猜你喜欢

瓶颈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