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0-09-02孙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

孙霞

摘要:在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因生施教,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档案,并依情诊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述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心理健康    实施路径

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但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交往、情绪和学习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期促进学生身心的科学发展。

一、转变观念,关注心理

第一,农村小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依据自己的真实水平制订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学习自信心;第二,教师要细化分解学生的达成目标,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跨越障碍,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希望孩子样样精通,但每个学生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性,自身的长处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即使没有任何特长,学生也要以平常心对待。尤其在面对考试、竞赛失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逆境,培养学生的“逆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家校沟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教师要开展丰富有趣的班队活动,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让他们在团体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二、因生施教,健全人格

第一,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测量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使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第二,教师要记录、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科学诊断。这既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又能积累教育经验。以便因生施教,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治疗。第三,教师要考虑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如在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要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学生交往,让他们收获友谊,从新环境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第四,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调适好学生的心态,让他们能正确地面对考试分数,在集体活动中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解除心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由于小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一些不健康的影视、网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建立档案,促进发展

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也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检测方式。首先,教师要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依据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分类,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心理档案的建立,能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提升学生自我监控和教育的能力。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后,教师可以运用心理测评加以分析整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最后,学校的德育、教务、团队等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小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形成创造的活力。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采用自助为主、他助为辅的策略,让教师的辅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帮助他们形成吸纳、内化知识的习惯。同时,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以角色扮演、有趣故事、小組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的契机,让学生能倾诉自我,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正确的轨道,让他们能反思自己、检查自己、评价自己,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自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立足生本,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依情施教,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表现自我、调整自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