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途径

2020-09-02梁运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学化成因分析幼儿园教育

梁运霞

摘要:優质的早期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且没有消退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并探讨了治理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成因分析   治理途径

幼儿园是幼儿迈出家庭后接触得最早的教育环境,是幼儿一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很多幼儿园慢慢变得功利化,许多幼儿培养项目与小学初始年级吻合,这不利于幼儿科学健康的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1.幼儿园竞争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私立幼儿园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缓解了幼儿入园压力,也为家长选择幼儿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幼儿园竞争压力过大,很多有规模的、条件优质的幼儿园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得不顺应大流,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正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大多数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从幼儿教育展望将来的高考成绩,认为不能让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主张在幼儿教育阶段进行知识性学习,甚至存在严重的幼儿成绩攀比现象,认为成绩好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这样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更加注重有知识性教育内容的幼儿园,这在无形中导致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

3.幼儿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幼儿教育走向“劣势”。同时,幼儿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这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幼儿过早地接触小学教育,会严重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会对幼儿教师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制约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4.幼儿教育被禁锢于应试教育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是普及性、全体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我国中小学过度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这一现象逐渐趋于低龄化,幼儿教育被完全禁锢在应试教育下,幼儿园不再是幼儿释放天性的“乐园”,而是成为小学教育的“预备班”。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治理途径

1.教育管理要符合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必须坚持“幼儿中心”理念,开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教育项目。首先,教育部门要强化幼儿园办校审批手续,严厉打击开设兴趣班、重点知识教学的幼儿园,必要时可以直接剥夺该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其次,教育部门要重视研究和制订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指导制度,规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形式、理念等,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加强家长教育, 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教育观念和需求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要多组织家长参与教育活动,适时地利用多媒体宣传科学的幼儿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达成幼儿科学教育的共识,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3.构建专业的幼儿教师队伍

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幼儿教师是幼儿言行举止的主要影响者,幼儿会模仿他们的很多行为,所以幼儿教师的每个举动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幼儿园要注重对幼儿教师应聘者进行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的评估与考核。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为开展幼儿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一言一行都深受幼儿园教育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要正确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今后发展的意义,摒弃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道德素养,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以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亚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

[2]黎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政策的实践及其改进[J].教师教育论坛,2018(12).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老城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学化成因分析幼儿园教育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