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2020-09-02王井士桑海旭邢亚楠于深州

北方水稻 2020年4期
关键词:吡唑三环霉素

王井士,桑海旭*,邢亚楠,于深州,刘 郁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

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灾害性真菌性病害, 在辽宁省水稻生产上经常性发生, 每隔几年就会产生一次病害流行,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水稻稻瘟病通常以叶瘟、穗颈瘟危害损失最大,轻病田减产能够达到10%~20%,严重时颗粒无收[1,2]。 当穗颈瘟在田间发病时, 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损失分别达到2.017、2.001 kg/667 m2[3]。 目前,化学农药是农业生产上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 但连年的大量应用也导致了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4]。 农药的毒性对农产品的残留风险、环境的污染、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植物病原菌产生了抗性,造成农药的使用年限较少,长期使用甚至失效, 而农药混用是延缓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5,6]。 在水稻生产上,抗病品种的利用也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重要方法, 由于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复杂多样, 小种遗传变异速度快, 抗病品种往往在推广几年后抗性就逐渐丧失[7],最终导致品种被市场淘汰。 农药复配能够扩大防治靶标,降低药剂的使用量,由此既可以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又能降低使用成本,这一方法符合当前减肥、减药的两减综合防治理念[8]。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多种单剂进行田间药效评价,利用防治较好的单剂进一步混合使用, 筛选出高效、 低毒且能够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的化学药剂混用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品种

供试药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 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 由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由陶氏益农提供;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由先正达公司提供;25%生防菌PJWN-1 发酵液水剂,由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提供。

供试品种:盐丰47,由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田间药效防治采用小区试验, 种植水稻品种为盐丰47,每个小区面积20 m2(4 m×5 m),株行距为28 cm×14 cm,5 月下旬田间小区手插秧,3~4 株/穴。 2018 年选用5 种单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共设置6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在8 月2 日对各小区进行施药。 2019 年将2018 年田间试验效果较好的单剂混合使用,试验共设置6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8 个小区,在8 月7 日对各小区进行施药。 在各个小区之间起坝,防止窜水。 单剂6 个处理分别为: 吡唑醚菌酯450 ml/hm2、 三环唑352.5 g/hm2、 呻嗪霉素1 050 ml/hm2、 戊唑醇225 ml/hm2、嘧菌酯300 ml/hm2、等量清水对照;混用药剂6 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处理B(戊唑醇57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 处理C(生防菌PJWN-1 发酵液225 ml/hm2)、处理D(三环唑352.5 g/hm2)、处理E(肟菌·戊唑醇300 g/hm2)、处理F:等量清水。

1.3 试验调查

均在9 月12 日调查水稻穗颈瘟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 点取样, 每点调查纵向连续3 穴,共计调查15 穴。

穗颈瘟调查分级标准(以穗为单位)为:0 级:无病;1 级: 个别枝梗发病, 每穗损失5%以下;3级:1/3 左右枝梗发病, 每穗损失6%~20%;5 级: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每穗损失21%~50%;7 级:穗颈发病,大部瘪谷,每穗损失51%~70%;9级:穗颈发病,造成白穗,每穗损失71%~100%。

1.4 计算方法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多重比较采用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比较不同处理的差异显著性(P=0.05)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通过表1 可知,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差异,其中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了80.8%,且与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显著;三环唑和申嗪霉素的防效次之, 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6.9%和76.7%,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嘧菌酯的防治效果最差,只有56.6%。 在农业生产中,三环唑是用来防治水稻穗颈瘟的常规药剂, 而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均高于三环唑, 申嗪霉素的防治效果与三环唑差异不显著, 因此可以在田间使用吡唑醚菌酯和申嗪霉素两种单剂来防治水稻穗颈瘟。

表1 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2.2 不同药剂混合使用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通过表2 可知, 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穗颈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处理A: 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了86.1%;处理D:三环唑352.5 g/hm2的防效次之,为80.4%,其他处理的防效依次为处理B:戊唑醇57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的防效为73.7%,处理E:肟菌·戊唑醇300 g/hm2的防效为68.5%, 处理C:生防菌PJWN-1 发酵液225 ml/hm2的防效最低,仅为17.5%。处理A 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常规药剂三环唑和其它药剂处理, 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按照处理A 两种单剂混合使用,用于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防治。

表2 不同药剂混用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化学防治仍然是最快捷、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9]。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穗颈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 单剂中,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吡唑醚菌酯高于三环唑,这与张贵峰、冯桂梅等[10,11]报道的相一致。三环唑的防效为76.9%,嘧菌酯的防治效果为56.6%,这与董丽英等[12]报道的三环唑防效为87.37%, 嘧菌酯高达89.6%存在较大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嘧菌酯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属于高抗性风险药剂[13],农田多年来使用这两种化学药剂, 导致田间对这两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 在混剂中,申嗪霉素225 ml/hm2+吡唑醚菌酯487.5 ml/hm2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显著高于农田常规药剂三环唑,因此可以选用以上的药剂组合用于田间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生防菌PJWN-1 发酵液225 ml/hm2虽然是生物制剂,对环境安全,但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较低, 因此目前无法用于田间防治。盘锦地区是稻蟹养殖的主产区,滨海土壤盐碱成分含量高,化学药剂使用量大,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不利于河蟹的养殖, 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对生物药剂的筛选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吡唑三环霉素
银三环(千里达)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合成研究*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