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是一年“三月三”

2020-09-01李坤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活放风筝芦苇

李坤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重温歌词,伴着苏红煽情的演绎,童年与风筝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今天,校园外的上空飘着几只色彩斑斓的风筝,可惜真应了那句“好看不中用”的话,没有哪只风筝能够长久地待在天空,升上去不久就铩羽而归——纷纷落回地面,看得我真有些着急。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风筝都是自己或者家人做的。自己做的一般都是用芦苇扎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称之为“白果”型,糊的纸就是破旧的报纸。最重要的是中间横着的那根芦苇,一定要粗要直,以便于两端插上带有绒的芦苇梢方便保持平衡。最难找的也就是这种带绒头的芦苇梢了,两根要一般长短和粗细,要是哪位小朋友摸清楚了谁家有,不管是在大门外还是在院子里,一定把它搞到手。曾经有一位小伙伴“踩点”发现一家的芦苇特好,可这家人就是“赖”在家里面不出去干活,伙伴们又怕他的家人一离开被别的小伙伴占了先机,害得几位轮班“守护”着这捆芦苇,还曾经发生了因为争抢芦苇梢打架的事情。至于哪家芦苇好,一夜之间被偷得精光,或者在“偷”的过程中被狗追都是常事。

家里人能幫着扎风筝的,一般都是爷爷,爸爸妈妈忙农活可没时间做这些。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发嗲似的央着爷爷扎风筝,爷爷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放下手边的农活,给孙子孙女扎风筝。于是,在晚霞的映照下,几位小伙伴围着爷爷,夕阳的余晖映得爷爷的花白胡子金光闪闪的。爷爷扎风筝是马虎不得的,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就曾经出现了一位爷爷忙着做家务活,随意地给孙子扎了一个,与小伙伴们比赛放风筝时一下午没有飞到空中,气得孙子晚上回家拔掉了爷爷好几绺胡子。

爷爷扎风筝多数用的是竹篾,扎的时候对每一个弯曲处都极为小心谨慎,有时间还要在蜡烛上试着烤一下以利于弯曲,糊在风筝上时还会用上色彩花样的布,飞上天空的风筝经常是一眼就能认出哪个是张小三的,哪个是王小四的。

边放风筝边拔“扎扎英”,这是件极为快乐的事。一般在前一天晚上与几个小伙伴约好,第二天往往是天还没亮,我就早早地起床候着了,一遍遍地跑到大门外张望,“怎么还没有来?!”要是伙伴们来得早而饭还没做好,趁着妈妈没注意瞅着时间,我就会趁机溜出来。来到目的地,抓把泥土扬起来试一试风向,一人举着风筝一人逆风快跑,一般三两次风筝就很容易地翱翔于蔚蓝的天空了。这边把风筝系在一根树桩上,那边伙伴们早已在小路边、小沟旁寻找心仪已久的“扎扎英”了,对于风中传来的母亲一声声吃饭的呼喊声置若罔闻。要是玩得高兴,中午饭也会经常不吃的,用大人们的话说就是“这帮孩子玩疯了!”下午,在村庄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袅袅的炊烟中斜背着风筝,我们步伐蹒跚地回来,很多时候一顿暴打或者臭骂是免不了的。即使如此,我们每次还是乐此不疲!

似水流年,如今的“三月三”,陪伴着我们的除了那寂寞的风筝,还有那些遥远而又温馨的回忆了!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农活放风筝芦苇
石磨豆腐
4岁萌娃帮父母做农活
种秧
起风了
西湾村采风
芦苇
哪样更累
放风筝
放风筝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