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蒿坡村地道

2020-09-01崔广武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蛤蟆洞口陷阱

崔广武

地道是在地表下面挖掘而成的交通坑道,在中国自古便有。抗战中,我们的先辈将地道的构造设计得更加科学、完美,将其功能、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由一开始用地道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到后来用于攻敌,直至发展到地道的户户相连、村村相连,俨然成了一座“地下长城”。

坐落于華北平原腹地的西蒿坡村的地道就很有传书的必要。

一九四一年冬,县委根据敌人扫荡的严峻形势,以及我们受到的严重损失,指示干部要带头挖地洞,每个干部要挖三套藏身洞,公开的干部之间都知道,隐藏的只有个人和村干部知道,以备敌人扫荡时,能在洞中坚持数日。开始地道挖在街上,洞口开在院里,后来为防备敌人破坏,决定把地道改在房基下,洞口开在屋里。群众嫌麻烦,也怕在家里被敌人发现,要杀人、要烧房子,不愿对地道进行改造。为推动这一工作,村党支部逐家逐户做动员,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带头,终于完成了对地道的改造任务。西蒿坡的地道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完备的过程。

开始在屋里垒夹壁墙,在院里挖洞。最初的地洞比较简单,先挖个坑,然后上面蒙上土,洞内窄小,人躲在里面像蹲在洞中过冬的蛤蟆,群众把这样的地洞叫“蛤蟆蹲”。在抗战初期,“蛤蟆蹲”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敌我斗争越来越残酷,“蛤蟆蹲”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洞内回旋余地小,大多就是一个洞口,被敌人堵住洞口,根本跑不了。如往洞中施放毒瓦斯,全得被熏死。

从一九四二年秋季开始,西蒿坡村对地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造后的地道是纯土结构,地道壁部坚固、光滑、干燥。地道距地面表层二至三米,内高一米七左右,宽七八十厘米左右。幽深蜿蜒、曲折不定。地道又分若干个坑洞,有干道和支道,并与各家各户相连。堡垒户的地道与干道有一墙之隔,紧急时才与干道挖通。地道内有开会用的大屋子,有休息用的小屋子,有击敌用的掩体、障碍墙、陷阱等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和不方便说话用的牵扯绳等附属设施。

改造后的地道还较好地解决了防毒、防水、防烟以及洞口隐蔽等问题。地道分上下两层,两层之间有通道相连。通道有翻眼,设在上层地道口的叫上翻眼,设在下层地道口的叫下翻眼。敌人在其中一层地道放毒,只要躲到另一层,把翻眼堵上,即可平安无事。对洞口的伪装也很巧妙,有的开在牲口槽下面,槽底拉开露出洞口,槽底插上与其他槽无异;有的洞口开在墙根下,盖上洞盖,砌在盖上的砖与原墙合为一体,就是最细心的人也不会发现与其他地方有什么两样。此外,还有的洞口开在锅台、水缸、炕洞、粮囤下,水井中。开在村中大水坑西南部的苇子里,一半隐蔽在水下,水上的一半也做好伪装,不了解内情的人谁也想不到这竟是洞口所在。

为防敌人发现洞口后进入地道,在洞口下面设有陷阱,陷阱内栽上尖木桩,陷阱口有翻板,自己人进入地道后,立刻把翻板下的插销抽掉。敌人进入地道踏上翻板会立即翻入陷阱中,被活活扎死。就是敌人想法绕过陷阱也进不了地道,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有只容一人爬着才能钻过去的卡口,只要一个人在卡口后面把住,就是再多的敌人也休想进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道里不但有住人的寝室,还有存放粮食的仓库,常常是地上敌人闹翻天,而躲在地道里的妇女,则安然地坐在蓬松的草铺上做针线活。

在主要街道左右两边是两堵一丈多高,宽度相当于街宽一半的垛口墙,墙上有射击孔。胡同口堵死,院墙打通。最高的屋顶上筑有高房工事和射击孔。改造后的房与房之间用梯子连起来,形成地下通、院户通和村外通。

当时地道修建比较好的,是西大院三家,还有赵风阳家、刘其新家、赵玉灵家、巩连会家、赵玉俊家、赵玉亭家等。每家地道不算太大,高约一米七八,四五个人的空间,里面有煤油灯, 有草帘子打的地铺,有预备封堵地道用的泥球。鬼子来了,八路军就进入地道。有时晚上出来,白天在里面开会、休息。相连的几家院墙都打通了,谓之“连庄道”,同时在胡同上面有架梯子搭在两边的房顶上,便于在上面通过,房顶四周砌筑约半米高便于射击的垛口墙,形成了既能防守又能进攻的地下、地上、空间工事,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家的房屋需要翻建,也就在翻建的同时,将原有的地道进行了填充、封堵,加上一九六三年的一场特大洪水的侵袭,让仅剩的几户地道也随之坍塌。

一九七二年底,为了响应当时“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西蒿坡村也不例外。

地道从村北街口到村中心十字街,再往西到原大队院里,大队院里有约一百二十平方米的地下室,都是砖混结构,顶部水泥楼板,地下室内高约两米,对开各三间,中间有走廊。沿街各家各户也都在适当的位置挖了一间地下室,通到大街的主干道里,形成了一个地下畅通网络。

地下防空设施建成后,其规模档次在全县首屈一指,一时间成为省、市、县的标杆,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位于村大队院里的地道是由县政府拨款修建的。这是经过当时青县革命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的。目前,这个地道内的六间房屋至今保存完好。

地道,可谓是西蒿坡村抗战序曲的一个篇章。虽然一晃近八十年过去了,现如今早已旧貌换新颜,各家各户的地道都没有了。但是,留在人们心中的地道还在。虽然当年抗击侵略者的人不在了,但西蒿坡村人历代传承的精神和感恩之心还在。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蛤蟆洞口陷阱
走自己的路
躲猫猫
陷阱
陷阱2
陷阱1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开洞后内力变化分析
重生
甜蜜的陷阱
捉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