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三十而立”

2020-09-01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观毕业年轻人

曾经有个年轻人跑来说要跟我“取经”,说是取经,其实更像是来诉苦的。他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国有企业,五年过去,事业和生活没什么进展,倒是勇气和志向较刚毕业时已经有些“风头渐衰”的趋势,当年许下的“蛟龙入海,乘风破浪”的奋斗目标有多豪迈,如今的现实状况就有多令人气馁和沮丧。

年轻人在校期间,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佼佼者。但进入社会工作后,他就面临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在学校里积攒的自信和骄傲,很快就荡然无存。他经常被上司指责工作做不到位,加班重做是常事。各种应酬中,互相比较工资和职位,发现那些成绩很差的同学工资竟然比自己还高,有些同学早已在父母的资助下买房买车,并且,同他们比,自己在择偶市场上已经落后了几条街。都说毕业五年后,同学之间就会出现分水岭,他以为自己会被分到优秀者的这一边,现在看来,自己是远远落后了。他很努力, 也极能忍耐,但这么努力还是无法实现当初定下的目标。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怀疑无法预见的未来。年轻人说了很多,最后用无比焦虑的眼神看着我说:“我快三十岁了,都说三十而立,我什么都没有, 怎么立啊?”他把自己归入失败者的行列,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失败者的行列。

“你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成功,所以期待从我这里得到一些经验?”听完他的讲述,我反问。他说,是的,他想跟成功的人士多学习,获得方法和捷径,尽快走向成功。显然,他是一个追求进步的年轻人,我对标自己的三十岁,自叹弗如。我跟他说,我在三十岁时,比他现在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三十而立”,我似乎也曾为此而困扰过。我突然想到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的我曾受困于这个三十而未立的恐慌和自我否定之中。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本身入学年龄就偏大,加上后来从农村学校转学到县城又留过几次级,导致我上大学时,几乎是全班最大龄的同学,大专毕业时,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二十五岁的我还没接触过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社会阅历几乎为零,工作经验更加无从谈起。好在我们那一代的大学毕业生都包分配工作,否则估计我连工作都找不到。而且,我是从农村来的,从小接受到的社会教化更少,一毕业就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从此自谋生路,自担前程,何其艰难。

我在三十岁时,也是什么都没有立起来。我二十五岁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工作的头五年,几乎是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可想而知,那五年里,我承受的打击和压力有多大,不断地自我否定,然后又给自己打气,很快被现实打击回到原形,继而不断地鼓励自己——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塑,使我在三十岁之后找到了自己稳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十而立”的古语一直在内心萦绕,它给我带来奋斗动力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现状深感羞愧, 我在三十岁过后才真正开始熟悉这个社会的处事风格和规则,才真心实意地去适应这个社会,才心怀感恩地接受工作和生活赠予的所有好与坏,才开始懂得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当时看来,自己是何其失败,但如今回头看,那段日子,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的沉淀阶段,如果当时我无法坦诚面对自己的失败,无法接纳“失败”的自己,就不会有今天面对成功时的云淡风轻和临危不惧的泰然自若。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和成长路径都不一样。天生就拥有好条件,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赤手空拳地奋力拼搏,将更加辛苦,会付出更多努力,但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成功是迟早的事。而且,成功也不止一个衡量标准和一个模式,每天挤公交或地铁上班,一件睡衣穿到破洞补了再穿,一双皮鞋穿到豁嘴还舍不得丢掉的人,他们没有光鲜的外在条件,也没有值得标榜的物质条件,但你能说他们就一定不幸福吗?

三十而立,要立什么?我曾经在三十岁之后的许多个不眠之夜,不断地拷问自己。“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自己在三十岁时所达到的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意是说三十岁时,在社会认知和自我认识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拥有一种自觉或相对觉解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这里的“立”应该是指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而不是指“成家立业”,但传统文化在传播和传承中, 难免有被曲解或过度解读的情况出现,发展到现当代,渴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们,直截了当地认为“三十而立”就是在三十岁时要成家立业,要有房、有车、有家庭、有存款。世人簡单粗暴地解读古语,实在是无端给自己增添烦恼。相比那些过早地把自己的成功定位在有车有房的利益至上者,我更加欣赏那些默默耕耘、不断创造无限可能的奋斗者。

人们轻易就拿“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说事,但真正检视自己“三观”的人有多少?在当今的社会,人们被各种约定俗成的成功标准裹挟着前行,早已忘记当年是因为什么而出发,那些曾经珍视和奉若珍宝的精神动力,早已灰飞烟灭了。如果说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最初的“三观”都是从书本得来,具有很多重塑的可能,那么进入社会工作的头几年,是形成比较稳定的“三观”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决定其走得远不远。年轻人最难能可贵的是通过不断地与社会磨合,不断修正自己的内在与外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独立的人格,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三观毕业年轻人
三观壁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