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优化探讨

2020-08-31张千映蓝永胜罗仲耿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优化互联网+教育

张千映 蓝永胜 罗仲耿

【摘 要】本文针对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简单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提出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优化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高师院校  学前英语  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74-02

学前英语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专业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亟须对教学进行优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探讨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的优化策略,既是时代发展使然,也是高师院校使命所在。

一、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在新课堂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则发挥主导的作用,主要进行点评、点拨和总结。然而,当前部分高师院校在学前英语教学中仍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主要是机械被动地完成小部分任务。

(二)教学内容简单陈旧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的主要对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知识快速更新的网络社会里,部分高师院校的学前英语教学仍然使用数年前出版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低水平重复。另外,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唯教材是教的层面,教学中很少涉及教材外的知识,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实践教育明显不足。总之,教学内容简单、陈旧,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当前,在部分高师院校的学前英语课堂上,还存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满堂灌”现象,特别是在年纪较大的教师所任教的课堂上。在这样的课堂上,鲜有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少有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更少涉及多媒体课件、微课等教学形式和手段,无法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师院校学前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而当前“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为优化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可以选取更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材和课外教学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首先,选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材。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英语》为教材,该书内容丰富且与学前专业密切相关,书中含有幼儿经典故事、幼儿经典歌曲等内容,将学生熟悉的内容以英语的形式呈现出来,且图文并茂,有听力、视频等内容,极受学生欢迎。

其次,丰富课外教学资源。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授课教师可选取或制作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以供学生课外学习,如名言演讲、经典英文影片、英文经典散文、英文故事等相关课程。此外,授课教师还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引进“清华幼儿英语”视频库、中职教学资源网、外研社资源库Unipus等权威教学资源,利用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充实和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充裕的资源支持下,根据自己能力完成基础必做题和选做题等锻炼,授课教师也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中汲取教学智慧,促进自身教研的发展。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包含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需要学习者花时间学习钻研,不断实践。英语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参与性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英语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因此,要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这可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实现。

一是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沟通、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前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布置主题讨论、儿童歌曲或简短的英语情景剧表演等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例如,在学习Plant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一首关于植物的歌曲或者朗诵一首关于植物的诗歌,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组评分,并将评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不但能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帮扶的作用,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学习任务的下达要尽量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唯有接近现实、趣味性强的任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交谈动机,满足学习的需要。

二是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网络手段把幽默故事、顺口溜、儿童英语歌曲甚至是教学游戏等带进课堂,让学生进行情景扮演。在教动物词汇时,老师可以选用Good Morning Train这首儿歌,让学生边唱边进行扮演。这首儿歌旋律优美,扮演动作简单,非常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部分学生练习唱歌,部分学生制作手工“卡通”动物,部分学生装扮动物和火车,再分角色进行扮演,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英语儿歌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辅以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tiger、monkey、teddy、turkey等词汇的记忆。

(三)创新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为调动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借助慕课及微课等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一是借助慕课促进学生自主學习。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一种学习新方式,是信息化教学的有力辅助。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慕课平台,不断开发优质网络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推出英语新闻直播间、学前英语影视、英文音乐板块、英文阅读板块、英语翻译板块、学前英语故事等专栏,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

二是借助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微课凭借其主题鲜明、资源丰富、短小精悍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课将呆板、枯燥的知识通过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课后通过重复观看,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例如,课前可以先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Jingle bell、London bridge等歌曲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课前观摩、预习、练习,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进入表演环节,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自己表演的视频进行反思提高。

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融合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能有效拓宽课堂范围,增强听说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课后主要采取线上方式学习慕课、微课,熟悉知识,巩固知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则主要是查缺补漏、重点突破。

(四)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前英语教学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传统的以期末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方法也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学前英语教学评价可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形成全过程、多因素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增强学习自主性。

多元化教学评价改变了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有助于促进学习常态化、过程化。同时,将学生网络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倒逼学生自觉进行网络学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此外,综合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不但使得考核评价更为客观、全面,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皓月.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方向及教学改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

[2]张芊.“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大学英语教改创新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3]聂新生.“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英语教师,2019(11).

[4]张颖青.“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MOOC 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课程管理的改革与实践”(2016JGB406)

【作者简介】张千映,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蓝永胜,男,广西宜州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罗仲耿,男,广西贵港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教学优化互联网+教育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