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探析

2020-08-31李淑兰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积极作用学生

【摘 要】本文阐述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并调查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积极作用的措施:优化学生社团选拔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引导社团成员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社团规范化运行;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社团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学生  个人发展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450-9889(2020)05C-0131-03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团体,社团成员间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目标和理想追求,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甚至不同的学院,按照组织目标和活动规则开展活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及其发挥途径

(一)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作用

1.导向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将高校学生社团与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能够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宗旨导向、学生自主导向、政策导向来实现。宗旨导向即社团在自身宗旨的规范引导下,根据自身性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促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自主导向即学生在管理、组织、策划、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和不断的创新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活动的批评、总结进行自我教育;政策导向即学校党团组织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社团向党的方针政策靠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素质提升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起到素质提升作用。第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素质中居于首位,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一般道德品质。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只能学到专业的基本知识、理论、观点和方法,想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还需要在课堂外加强实践。高校学生社团则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学生实践和拓展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3.社会化作用。当前社会所需的不是具备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出色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大学生必须积极塑造自身社会化角色。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开放性和相对宽容的平台,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塑造自身社会化角色。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发挥作用的途径

1.同辈群体感染。同辈群体是指社会身份相似、志趣相投的人所组成的能够相互影响的一个群体。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里一个重要的同辈群体,社团成员之间由于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相近,容易产生彼此的吸引和影响。在学生社团中,成员之间通过相对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可帮助成员个体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矛盾与冲突,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通过不断的自我改造来适应社会角色。

2.社团活动渗透。首先,社团活动是社团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社团文化的形成遵循社团的宗旨、得到社团成员的广泛认可,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社团文化的影响,在社团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其次,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素质教育作补充。最后,社团所开展的活动涵盖范围广、丰富多样,具有学科的交叉性,社团成员通过活动可以培养更加广泛的兴趣爱好,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领域,从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积极作用的调查分析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共有34个具有特色的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实践公益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体育运动类四个大类。各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活动,不仅为学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舞台,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及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阵地。为明确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社团的部分成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共收到有效问卷203份。被调查者来自不同的学生社团,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等方面。

(一)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调查结果显示,70.65%的学生社团成员认为参加学生社团能够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由于社团的种类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呈现学科的交叉性,社团成员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可以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展现自我,这就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武术协会会长的访问中,当问及“你认为同学们参与社团活动具体积累了哪些方面经验?有哪些提高或收益?”的问题时,该协会会长认为学生参加武术协会可以深化对武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同时还能学会撰写活动策划方案,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其他受访者也认为,参加不同社团能够提高不同方面的能力。例如,参加商业管理协会能学到职场经验、商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参加篮球协会能学到篮球比赛的知识,提高篮球技能,增强体质;参加法律协会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问卷调查中,有63.05%的被访者认为参加社团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现代高校学生社团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校内团体,越来越多的社团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社团活动的组织策划者还是参与者都能够学习到与社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据笔者了解,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经费大多来自社团会费,许多社团开展活动面临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上一些商家的赞助。调查中,有45.27%的社团成员表示会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与一些商家进行接触。社团成员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能够学会与商家进行协商谈判,学会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此外,不论是校内活动还是校外活动,相关的策划审批、场地申请、领导嘉宾邀请等事项都会涉及与人沟通、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社交能力,提前适应社会角色。

(三)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

在问卷调查中,有47.78%的被访者认为参加社团有助于培养自身管理协调能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者要想成功地组织一场社团活动,往往要协调社团内各个部门的关系、社团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关系,从而学会沟通与合作,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统筹全局能力,学会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同时,在访谈中当问及“您认为管理和发展一个社团,最主要的应该重视和关心哪些问题和环节?”的问题时,4位社团负责人均表示最应该重视的是社团成员的积极性。要想让社团成员找到自身在团体里的价值和归属感,提高和保持其积极性,社团干部应加强与社团成员的沟通,学会协调众多社团成员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以及分工与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都会到很大的锻炼和提升。

三、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优化学生社团选拔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社团干部队伍

社团负责人和骨干成员的素质、管理协调能力等决定着社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并影响着社团成员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相关教育功能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在选拔上,将笔试与面试相结合,重点考核社团干部候选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在管理上,制定和完善社团骨干考核制度,对于表现良好、业绩优秀的社团骨干予以奖励和表扬,对于表现不佳、无作为的社团骨干予以批评、撤销相应职务等处罚,让社团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活动氛围,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施展自身才华。

(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引导社团成员健康发展

学校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干预能够帮助学生社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校党团组织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应及时了解和研究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重视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社团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鼓励学生社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利于学生自我素质完善的活动,帮助学生社团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活动的审批、考核制度,建立学生社团的监督考核机制。其次,根据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将党团组织建设引入学生社团,在大型社团中探索性地建立党支部和团支部,让社团成员中的优秀党员、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影响社团成员,加强对社团成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社团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最后,帮助社团选聘合适的指导老师,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支持指导老师的工作,出台针对指导老师的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指导老师的工作热情。

(三)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社团规范化运行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生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社团成员能够施展才华、锻炼自我的保证。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要加强和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校团委为领导核心、以社团联合总会为辅助的管理体系。校团委要将高校的德育渗透到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中,和社团联合总会一起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的活动朝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的方向开展。同时,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准入和审核制度,对于新申请成立的学生社团要严格地审查其材料,对其成立现实条件、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支持条件成熟、教育意义明显的社团,在管理制度、政策、物资条件上帮助和促进新社团发展及成长。此外,学生社团联合总会要在服务好学生社团的同时加大监管考核力度,保证学生社团的规范化运行。

(四)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社团创新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应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保证社团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社团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使社团保持活力、社团成员保持激情。不论是奖励还是批评,对于学生社团成员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给予优秀的学生社团工作者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是对其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果的一种肯定,能够激发其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斗志;而给予在社团工作中表现不佳、怠慢的学生社团成員一定的批评惩罚,则能敦促其端正态度,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自我,改变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高校不是一个工厂,放原料进去就产出标准化的产品,高校更像是一个花卉培养基地,产出的花不但要有共性的娇艳,更要有个性的芬芳。高校应鼓励学生社团发挥自身创造性,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独特个性,实现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邸卫敏,贾云秀,马沁芳.高校学生社团育人机制的跨文化研究——对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分析[J].中国教师,2016(2).

[2]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

[4]郑皓然.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伍德勤.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8]欧兵.高校青年德育工作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9]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李淑兰(1978—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积极作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如何有效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雾霾与经济
学生写的话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