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意义与探索

2020-08-31马维旻党艳军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院校目标高职

高 健 马维旻 党艳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走出去,与国外、境外高校开展合作以及学生留学、人才交流、劳务派遣等活动。实施专业国际认证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工程教育领域逐渐兴起国际认证体制,为工程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成为工程教育学历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有别于以往国内教育行业常常采用的“等次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是一种以专业教育目标和学生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符合性评价”,其核心是确认毕业生达到工程行业认可的既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1 国际认证意义

国际上,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了《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多个国际协议并形成相应国际组织。各个协议适用的学历层次及地域范围有所不同。其中,《华盛顿协议》适用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悉尼协议》适应于我国高职院校,《都柏林协议》适应于我国中职学校。新时代背景下,顺应形势要求在国内高职院校推广并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的意义非常重大。

1.1 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国务院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局势作出的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高职院校是实现制造强国的主力军之一,因为制造业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和储备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味着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取得国际认证,培养满足国际规范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人才的国际输出。

1.2 助推职业教育国际化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建设目标,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走向国际化、开放化,与国(境)外同行学校开展更多师生交流。实施国际认证是专业建设走向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1.3 深化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改革

自我国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以来,有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评估一直都在进行。如以前的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些评估活动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评估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改革。参照国际协议制订的标准范式来加强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准、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

2 IEET认证规范

2016年11月,经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遴选,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电子专业被确定为广东省2017年第一批工程教育国际认证试点专业,接受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指导,开展国际认证试点工作。IEET认证规范系指IEET认证之审查标准,受认证专业须提出满足认证规范之《自评报告书》及相关佐证文件,认证评审团也是以认证规范为检视受认证专业是否通过认证之审查标准。IEET认证规范分为九部分,即:教育目标、学生、教学成效及评量、课程组成、教师、设备及空间、行政支持与经费、领域认证规范、持续改善成效。遵循《悉尼协议》要求,IEET组织认证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与行业需求,制订合理的教育目标及支撑教育目标达成的学生核心能力;根据教育目标设计课程组成,透过教学成效及评量观察学生核心能力达成程度;依靠行政支持与经费建设并维持教师队伍、设备及空间,时刻检视领域认证规范是否偏离,开展动态评估与反馈,达成持续改善成效。见图1。

图1 IEET认证规范各部分关联

3 国际认证探索

学院电子专业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大胆进行探索,借鉴台湾修平科技大学成功经验,积极实施专业建设改革,梳理发展思路,完善运行机制,规范教学管理。

3.1 建立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自决定参与国际认证起,电子专业先后四次参加IEET组织的认证研习会,细致规划工作步骤,制订改革方案,补充制度文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形成专业建设运行机制。见图2。

图2 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专业建设实行“双回路”运行机制,二级学院的院长办公会议执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指令,同时接受“行校企”三元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宏观指导,部署专业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咨询委员会由校外人员组成,包括政府主管、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同行学者、校友代表等,约10人左右,每年集中1~2次,专题研讨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微观层面事项。咨询委员会、企业和校友形成外部反馈回路。督导室、信息员、学生座谈会等形成内部反馈回路。

3.2 确定专业教育目标

专业教育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自身性质与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综合性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毕业生就业3~5年后能够实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专业教育目标是剖析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纲举目张,专业建设首先要抓住、抓准这个纲,后面的工作才能有效展开。电子专业走访对口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经由专业教研会反复讨论后,形成专业教育目标初稿,交咨询委员会讨论并修改,再报二级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及“行校企”三元共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确保专业教育目标能够符合珠海产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修订后的电子专业教育目标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规范意识和创新思想、进取意愿和合作能力,同时具备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可细分为以下7个方面,见表1。

表1 电子专业教育目标细分条目

3.3 分解学生核心能力

学生核心能力是社会与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应具备能力的基础表述,是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助力学生取得专业成就的重要能力,也可以说是学生获得就业成功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行动能力。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协议在各国(地区)间实现实质等效意义的基础就是看学生核心能力是否一致。因此,制订学生核心能力是一项细致工作。科学合理的学生核心能力可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引导性作用。电子专业在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规格提出三方面要求,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现综合三方面要求的具体内容重新梳理出学生核心能力,共8项,每项核心能力都细分有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电子专业学生核心能力

学生核心能力的实现要能够支撑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子专业制订的8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与专业教育目标的7个条目有具体对应关系(见表3),专业教育目标的各个条目均被覆盖,符合《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

表3 学生核心能力与专业教育目标关联性

3.4 重构课程体系

对照《悉尼协议》国际范式要求,电子专业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以课程地图形式呈现。整个体系分为三块,一是校级平台课程,以通识课程(或共同科目)为主;二是专业平台课程,以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基础科学课程为主;三是专业与实务课程,分为两个平行学程,即面向珠海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的“智能产品制造学程”以及面向珠海安防工程行业的“电子工程服务学程”。

4 结语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对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增强我国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电子专业率先遵照国际范式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建设和认证,提高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公信力,提升了专业品牌。

猜你喜欢

院校目标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