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性系油茶苗嫁接口种植深度研究

2020-08-30周智峰唐昌贻朱旭华叶陈育钟子龙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迹地生长量油茶

周智峰,唐昌贻,朱旭华,叶陈育,钟子龙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 3233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3],其茶油及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4-5],因此,近年来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6],在造林过程中发现,采用嫁接口平于或略高于地面的嫁接苗,有的苗木从嫁接口处被折断而死亡,有的苗木长成了油茶砧木品种的苗,还有的在一棵砧木上长出了砧木品种和嫁接品种两个品种。为解决这一难题,何慎等[7]将嫁接口栽入5~ 10 cm 的土层;石领崇[8]、吴嘉[9]都建议嫁接口要低于地面种植,其结论不一致。杨风梅等[10]认为无性系油茶苗木种植太深,如果梅雨季节雨水多,易造成烂苗;而如果种植太浅,在高温干旱季节,易造成脱水旱死。所以,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嫁接口埋入不同深度土层对无性系嫁接油茶苗种植成活率和当年生长情况的影响,探索出一个既能提高种植成活率,又能保证品种纯度,还能促进苗木快速生长的最佳嫁接口种植深度,以期为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浙江西南部的遂昌县,地理坐标在28°35'~ 28°37' N,119°13'~ 119°15' E,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1℃,最高气温为40.1℃,最低气温为-9.7℃,年均降水量为1 212.5 mm,≥10℃年积温为5 273.3℃,无霜期为223 d,相对湿度为79%,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试验地分别设在金竹、大柘、新路湾和北界4 个镇,选择种植过油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和番薯Ipomoea batatas4 种不同植物的土地,坡向均为阳坡,海拔在275~ 500 m,坡度在0~ 30°的山体中、下坡,土层厚度在40~ 75 cm 的立地条件,具体见表1。

表1 试验地概况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tudy plot

1.2 研究材料

试验苗木采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研究所选育的油茶品种‘长林4 号’,苗木规格为2 年生裸根苗,苗高平均在50 cm 以上,地径在0.5 cm 以上,嫁接口距离根系在3~ 5 cm,且叶、茎、根部均无病虫为害的壮苗。基肥选用遂昌绿金有机肥有限公司生产的“绿金肥科”牌有机肥(N+P2O5+K2O≥5.0%、有机质≥45%)。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设计 于2017 年12 月,在金竹镇、大柘镇、新路湾镇和北界镇各设一个试验区,共计4 个试验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由于苗木嫁接口距离根系只有3~ 5 cm,本次没有设嫁接口在地表上的处理,每个试验区分别设置嫁接口种植深度(D)分别为0<D≤5 cm(D1),5<D≤10 cm(D2),D>10 cm(D3),D=0 cm(CK)4 个处理,每个处理4 个重复,每个试验区16 个样地(面积15 m×20 m),4 个试验区共64 块样地。

1.3.2 整地与种植 老油茶林地的整地与种植:先将低产老油茶树伐除,然后在无油茶树桩的地方挖穴,最后按试验设计种植;杉木采伐迹地的整地与种植,先将杉木伐根全面清除,平整土地后,再开始挖穴,最后按试验设计种植;山垅田直接挖穴种植;茶园地则采用茶套种油茶立体经营,其种植密度与其他试验地的种植密度相同,以茶园中空地为主,进行挖穴种植。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每穴施复合肥250 g,株行距为 2.2 m×3.0 m,种植密度为1 500 株·hm-2,于2018 年2 月底前完成造林工作[11]。

1.3.3 数据测定与分析 于2018 年12 月油茶休眠期按照试验设计调查造林成活率、用200 cm 钢卷尺测量苗木当年新梢生长量。采用DPS 软件LSD 法进行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嫁接口种植深度对无性系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调查发现,嫁接口种植深度不同,其造林成活率也不同,每个试验区中嫁接口种植深度均以5<D≤10 cm为最高,为了检验嫁接口不同种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将造林成活率数据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利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4 种试验地的造林成活率均超过82%,其中,以D2处理的成活率为最高,平均达95.81%;其次是D3处理,其成活率达89.65%;D1处理成活率为85.64%;CK 成活率最差,为83.41%。每个试验区中4 种处理的成活率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这表明油茶苗嫁接口的种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有直接的影响,不论是老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还是茶园地,造林成活率都以D2处理为最好。这是由于油茶既怕渍水又怕干旱[12],D3处理,因梅雨季节易渍水,直接影响土壤含氧量,使得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致使部分苗木窒息死亡;D1处理,在高温干旱季节表土层的水分容易蒸发,加上水往低处流,土壤中水分含量减少,造成部分苗木失水死亡;而CK 处理,除了苗木缺水外,还有因嫁接口裸露在外面,油茶苗受大风和积雪等影响,从嫁接口处折断而死亡,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只有在D2处理下有20~ 25 cm 深的松土层(造林穴深30 cm)可以积水,上有5~ 10 cm 厚的土壤遮蔽阳光和阻挡水分蒸发,这样油茶苗可以生长在既不缺水又不会有积水的适宜环境中,所以,其造林成活率最高。这表明无性系油茶苗木最佳种植深度为D2处理。

表2 嫁接口种植深度对无性系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planting depth of grafting union on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s

2.2 嫁接口种植深度对无性系油茶嫁接苗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根据4 个试验区中新梢当年生长量的测定结果发现,每个试验区中无性系油茶苗嫁接口埋入深度不同其新梢生长量也不同,在老油茶林地种植的油茶当年最高新梢生长量为32 cm,最低新梢生长量为5 cm;在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的油茶,当年最高新梢生长量为53 cm,最低新梢生长量为12 cm;在山垅田种植的油茶,当年最高新梢生长量为52 cm,最低新梢生长量为7 cm;在茶园地套种的油茶,当年生最高新梢生长量为40 cm,最低新梢生长量为6 cm。为了验证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将不同地类中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对应的数据整理成表3。

由表3 可知,油茶幼苗当年新梢生长量以D2处理最好,平均达到24.16 cm,CK 的新梢生长量最差,为16.36 cm。4 种立地类型中的4 种处理,新梢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这表明油茶苗嫁接口的种植深度对油茶幼苗当年新梢生长量有直接的影响,不论是老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还是茶园地,油茶幼苗当年新梢生长量都以D2处理最好。因此,适当深栽有利于苗木生长。

由表3 中的新梢生长量可知,嫁接口埋入深度从CK 处理至D2处理是随着埋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从D2处理开始,随着埋入深度的增加新梢生长量反而减少。为此,对嫁接口埋入深度从CK 处理至D2处理和从D2处理至D3处理的新梢生长量(Y)与嫁接口埋入深度(X)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见表4。

根据表4 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当年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在0~ 10 cm 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嫁接口种植深度>10~ 15 cm 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56 以上,这说明老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茶园地4 个不同地类中,当年新梢生长量与嫁接口种植深度相关关系紧密,对当年新梢生长既不是越深越好,也不是越浅越好,嫁接口埋入深度在5~ 10 cm 之间最好。

表3 嫁接口不同种植深度对新梢生长量的影响Table 3 The depth of grafting and the growth of new shoots

表4 嫁接口埋入深度与新梢生长量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lanting depth of grafting union and shoot growth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和茶叶园地种植油茶苗,比较了4 种不同嫁接口种植深度的造林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结果表明,4 个试验地中嫁接口不同种植深度间造林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油茶苗成活率最高、生长势最强的为5<D≤10 cm 处理,其平均成活率达95.81%,新梢生长量平均达24.16 cm;成活率最低、生长势最弱的为D=0 cm 处理,其成活率低(83.41%),且新梢生长量小(16.36 cm)。5<D≤10 cm 处理的油茶苗比D=0 cm 处理造林成活率提高12.38%,新梢生长量增加47.68%。由此可见,油茶苗以5<D≤10 cm 处理表现较好,其成活率高且生长势强,因此,无性系油茶苗的嫁接口最佳种植深度为5<D≤10 cm。

从本试验中发现,无性系油茶苗嫁接口的种植深度对当年新梢生长既不是越深越好,也不是越浅越好。刘春等[13]研究显示无论是裸根苗还是容器苗,适当深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其结论与本文结果相一致。

3.2 讨论

由于一年的生长时间太短,地径生长量在老油茶林地、杉木采伐迹地、山垅田和茶园地,嫁接口种植深度之间都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本文未作比较分析。

油茶苗嫁接口种植深度(D)以5<D≤10 cm 处理对无性系油茶嫁接苗生长最有利,究其原因,可能与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子有关。水、肥、气、热不仅影响造油茶的林成活率,还影响油茶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其中,肥(养分)是油茶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14],因为上层(D≤5 cm)土壤的部分养分会随着雨水一起流失,造成养分不足,直接影响油茶的生长发育,下层(D>10 cm)土壤中的养分虽然比上层(D≤5 cm)的数量多,但在新梢生长季节(梅雨天)土壤中水分过多,土隙含氧量减少,导致油茶根系感染根腐病,直接影响新梢的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油茶苗嫁接口埋入土中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均比在D=0 cm 时的好,而且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没有像栗Castanea mollissima[15]、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6]苗木嫁接口埋入土中因渍水而腐烂和病菌侵入致死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那样的现象发生。因此,为了避免嫁接口露出地面造成接穗在嫁接口处折断而影响造林成活率,防止砧木萌发新芽造成品种不纯,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建议广大林农在种植无性系油茶嫁接苗时,应该将苗木的嫁接口埋入土中5~ 10 cm 处。

猜你喜欢

迹地生长量油茶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遥感提取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家乡的油茶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