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深度学习下的课堂问题优化

2020-08-26陈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深度学习语文教学

陈清

摘要:“深度学习”的理念因其关注思维引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科学巧妙地设计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方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深度学习  课堂问题

参加了多次关于“深度学习”的主题活动,在学习探讨过程中对语文深度学习产生了诸多思考。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对待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知识网络结构的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呢?我想教师的课堂引领十分重要,因为深度学习不是指教师自己对文本挖的有多深,在课堂上教得有多深,关键是教师如何引领和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恰恰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也是讲究技巧的,随便提到处提当然不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优化。

一、课堂问题的特点

(1)课堂问题要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每节课都有核心知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或能力就是设计问题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材,明确本节核心的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转换成层次鲜明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进而接触到本节要学的核心知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于核心知识的关键点,以问题为知识的切点,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问题要注意层次性。“问题链”不是几个问题的简单集合,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设计适当的问题,确保问题始终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既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步步深入、有层次 、螺旋上升的问题会引导学生逐渐接近核心知 识,通过问题的逐个解答,最终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

(3)课堂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仅仅考取高分,设计问题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而要通过问题来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设计问题不能只限于简单的描述性或记忆性问题,要更多关注一些有思考、有挑故、有启迪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质疑,因思维的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激起智忽的火花。这一点恰恰是中考所提倡的。

(4)课堂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课堂问题只是教师课前的一个教学预设,而在课堂实际进行中,可能会冒出许多层出不穷的意外,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去积极应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问题链的开放性。当预设的问题可能因学生认知不够导致问题得不到回应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预设铺垫。若遇到新的观点或者干扰意见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在保证课堂核心目标不偏离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引导,可以通过临时追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课堂问题优化策略

(1)课堂问题注意进阶性,促进积极思维。首先要明确的是“深度学习”绝非只有深度,没有梯度。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方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一些浅层的问题设计上应当注重趣味性,能够勾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胃口,使学生在听到这一问题后能够具有很大的动力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更好地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思考和反思。

比如在教学《诗经》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会从介绍《诗经》及《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入手,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经》和《诗经》所阐述的情感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选择的导入方式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昧,而我在教学过程中放了一首歌曲《在水一方》,以《在水一方》导入,并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爱有多深,情有多切?”二是“夙愿偿了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总结:爱而不得的惆怅,十分符合陷入单恋中的“君子”形象。接着由此问题引入《诗经》的具体教学过程,正是因为教师设计了一两个有趣又值得思考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对《诗经》中朦胧的爱,合蓄的爱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中的探索力度。

(2)课堂提问应注重发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提问应当具有发散性,能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发现更多地问题,或者能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要想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努力设计出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让更多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学习和思考过程中。

比如在教学《社戏》时,《社戏》是小说,文中所叙之事易懂有趣,我可以把作品當作叙事作品来学习,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明白本文的景美、情美是怎样表现的,顺着这个思路,我确立了一个教学重点:从本文叙事艺术角度,学习本文叙事美的特点。

设计的问题:同学们阅读《社戏》之后,都感受到它的景美、情美,那么景美、情美是通过什么展现的呢?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引导学生,向学生提问:“我们倾听一个故事时,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说:‘这个故事真实,真美。那么在你们的心中故事美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又是丰富多彩的,那我顺势而为,那么《社戏》的叙事美表示在哪里呢?看戏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是否符合你们的故事美的标准?

(3)课堂问题注意曲直,让学生深度学习。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注意曲直,所谓“直”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直接给予回答,且很轻松就能回答出来,所谓“曲”就是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需要学生努力思考后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之所以要教师提出曲直两种类型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深入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

比如在讲授《藤野先生》一文时,当我讲到:“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时,我这样进行提问:“这句话中的‘正人君子跟你心目中的‘正人君子是否是同一类人呢?”这样提问就是一个比较曲的询问方式,学生通过提问后需要仔细思考,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后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解。这样提问后,如果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可以继续往下讲,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比较直接的问题进行提问:“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但是有些文人为了吹捧军阀,在文章中极力讨好军阀,粉饰太平,而这些文人真的是为老百姓着想的‘正人君子吗?”

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质量非常重要。有效的提问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应用,是课堂设计的基点,观察课堂的标准,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出一些有趣、有梯度、值得思考和探讨的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更加主动地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和揣摩,也才能让学生养成行成于思、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从而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觅更深的感触与体悟,真正做到深度学习,享受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秋月,优化课堂设计 促进语文深度学习 语文教学 32-33
  2. 江霞,深度学习背景下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1(07)

【3】王冶武,互动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功效 语文周报.实践考研报 2014(04)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深度学习语文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