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泽鲫仔鱼生长的形态变化观察

2020-08-26罗治远

湖北农机化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彭泽仔鱼长径

罗治远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用彭泽鲫亲本,经人工繁殖和培育获得受精卵及仔鱼。

1.2 实验方法

亲鱼注射马来酸地欧酮DOM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进行人工催产,在亲鱼池内自然受精获得受精卵。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2.5万粒/m2,孵化温度为(28±0.5)℃,仔鱼的培育温度为26℃左右。

在仔鱼培育的过程中,每天进行随机取样,每次抽取10尾,用2%福尔马林固定,置于OLYMPUS双目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4倍)下观察形态特征,并用显微测微尺进行测量。

卵黄囊容量=4/3×3.14×(r/2)2×R/2,其中:R为卵黄囊的长径,r为卵黄囊的短径[1]。

2 结果

2.1 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变化

初孵仔鱼,全身透明,头部和身体背部有少量黑色素;卵黄囊位于身体前端,大而呈椭圆形,半透明,内有黄色的卵黄颗粒,没有油球;消化管无色透明、细长,末端90°弯曲;头尾向卵黄囊弯曲,脊索稍弯曲;背腹及尾部有较窄的鳍褶,无色透明;没有口裂;仔鱼无游动能力。肉眼可看到心跳和血液流动,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

1日龄,仔鱼全长1.85mm,卵黄囊短径0.42mm,卵黄囊长径0.97mm,身体伸直,但头仍向卵黄囊方向弯曲;卵黄囊明显缩小,体积减小,卵黄囊后端渐渐向尾部伸展,前端呈椭圆形,后端呈棒状,鱼体形似蝌蚪;鱼体透明,身体的背部有黑色斑点,头部较多;眼点色素增加,颜色变深;口裂没有形成,鳍褶增大,尾鳍不分叉;鳔还未出现;肠管加粗;仔鱼活动能力有所增加,部分仔鱼可以短暂平游。仔鱼心跳为120次/min。

2日龄,仔鱼全长2.04mm,卵黄囊短径0.24mm,卵黄囊长径1.00mm,卵黄囊明显变小,长度随身体的生长而加长;口已开张,胸鳍原基形成,鳔已形成,用肉眼即可观察到胸腹部脊索下方,卵黄囊上方有一个椭圆形的亮点;身体色素增加,鳍条未形成,仔鱼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大部分仔鱼开始短暂平游,活动较为自如,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灵敏。心跳次数为118次/min。

3日龄,仔鱼全长2.42mm,卵黄囊短径0.15mm,卵黄囊长径0.97mm,卵黄囊继续缩小;鳔膨大,但没有分室;全身颜色加深,透明度开始降低;奇鳍褶均有所增大,胸鳍原基进一步发育,呈叶状;消化管直而细长,末端呈90°弯曲;大部分仔鱼可进行短时间平游,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鳃盖初步形成,仔鱼口随鳃盖张合明显,开始从外界摄取食物,仔鱼由内源性营养阶段进入混合性营养阶段。

4日龄,仔鱼全长2.53mm,卵黄囊短径0.06mm,卵黄囊长径0.69mm,卵黄囊几乎完全吸收,由椭圆形变成细长条状或棒状;鳔继续增大,仍未分室;全身颜色继续加深,透明度明显降低,在显微镜下呈淡黄色,在水中观察鱼体呈淡灰色,且由头部向尾部颜色逐渐变淡;仔鱼活动自如,平游良好。由于仔鱼的卵黄囊仍未吸收完全,此时仔鱼的营养阶段仍属混合性营养阶段。

2.2 卵黄囊期仔鱼体全长和卵黄囊测定

通过对彭泽鲫卵黄囊期仔鱼的5d连续观察,孵化后1日龄仔鱼的全长为1.70~2.00mm,平均值为1.85mm,4日龄仔鱼的全长为2.46~2.62mm,平均值为2.53mm;相对生长率分别为:2日龄18.4%、3日龄10.5%、4日龄4.55%,2日龄~3日龄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表1)。

1日龄卵黄囊容量为0.0622~0.1152mm3,平均值为0.0895mm3,4日龄的卵黄囊容量为0.0004~0.0026mm3,平均值为0.0013mm3;其相对吸收率分别为:66.4%、62.1%、88.6%。1日龄~2日龄的吸收量为0.0594mm3,2日龄~3日龄的吸收量为0.0187mm3,3日龄~4日龄的吸收量为0.0101mm3,分别占初始容量的百分比为:1日龄66.4%、2日龄20.9%、3日龄11.3%,吸收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表2)。

表1 1日龄~4日龄的仔鱼全长 (mm)

表2 1日龄~4日龄的卵黄囊容量 (mm3)

3 讨论

3.1 仔鱼分塘时间的确定

仔鱼分塘管理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分塘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鱼苗培育效果。观察发现彭泽鲫仔鱼的分塘时间应在3~4日龄。首先,2日龄仔鱼已开口,营养阶段已由内源性营养转化为混合性营养,理论上可以分塘,但由于仔鱼体质较弱,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建议适当推迟分塘的时间。其次,3日龄时卵黄囊的容量变小,受水质、密度和饵料影响,3~4日龄仔鱼生长速度下降,此时应及时分塘。

3.2 仔鱼开始平游的依据

彭泽鲫仔鱼在胸鳍和鳔出现之后,卵黄囊未完全吸收之前就已经开始平游。所以仔鱼是否能够平游应以胸鳍是否生出和鳔是否形成为依据。二者缺一不可。

3.3 卵黄囊存在的时间

4日龄彭泽鲫仔鱼卵黄囊几乎被完全吸收,由此可以推测卵黄囊的存在时间为5d。与其它鲤科鱼类,如鲢鱼、草鱼、鲂和中华倒刺鲃等在2~4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基本保持一致,而黑脊倒刺鲃的卵黄囊消失较迟,8日龄仔鱼的卵黄囊才完全消失,这可能与黑脊倒刺鲃的卵径较大有关[2]。

猜你喜欢

彭泽仔鱼长径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基于全三维动网格技术的变长径比间隙环流的研究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高速冲击下高能发射药力学行为尺寸效应研究
刚性基础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长径比研究
不同纤维长径比对钢纤维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
彭泽鲫与彭泽鲫F3代(鄱阳湖鲫鱼)养殖对比试验
齐口裂腹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江西地矿局长彭泽洲:善织关系网者,终为网困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