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唐乐呈才伴奏音乐小考
——以《高丽史·乐志》《乐学轨范》《呈才舞图笏记》《宫中舞踊舞谱》为中心

2020-08-26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抛球高丽唱词

一、《高丽史·乐志》中记载的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

据记载,最早的唐乐交流发生在公元664年左右的新罗和唐朝之间,而关于唐乐呈才的最初记载是在高丽王朝时期文宗二十七年(1073)十一月,该记录介绍了13名教坊女弟子在宫中表演的一种新型乐舞—《抛球乐》,由此认为唐乐呈才成为国家性表演的时间是1073年。当时如《抛球乐》一类的乐舞也不叫唐乐呈才,而是一般被通称为唐乐(当时的唐乐泛指唐乐舞、唐歌、唐乐器等)。在韩国,唐乐通常是对高丽王朝时期以后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音乐的统称。此外,《高丽史》卷七十一志卷第二十五《乐二·唐乐》中收录了《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5种唐乐呈才。

《高丽史·乐志》中记载的5种唐乐呈才的伴奏音乐如下:

(一)《献仙桃》伴奏音乐

①《会八仙引子》;②竹竿子口号致语(28字);③《会八仙引子》;④王母《元宵嘉会词》(56字);⑤《献天寿慢》—王母三人《日暖风和词》(47字);⑥《献天寿令嗺子》—王母三人唱词(52字);⑦《金盏子慢》;⑧王母《丽日舒长词》(102字);⑨《金盏子令嗺子》;⑩两挟舞《东风报暖词》(47字);《瑞鹧鸪慢》—王母《海东今日词》(56字);《瑞鹧鸪慢嗺子》;两挟舞《北暴东顽词》(48字);《千年万岁引子》;竹竿子致语(20字);《会八仙引子》。

竹竿子口號致語:邈在龜臺,來朝鳳闕。奉千年之美寔(宴),呈萬福之休祥。敢冒宸顔,謹進口號。

《元宵嘉會詞》:元宵嘉會賞春光。盛事當年憶上陽。堯顙喜瞻天北極,舜衣深拱殿中央。懽聲浩蕩連韶曲,和氣氤氳帶御香。壯觀大平何以報,蟠桃一朶獻千祥。

《日暖風和詞》:日暖風和春更遲。是太平時。我從蓬島整容姿。來降賀丹墀。幸逢燈夕眞佳會,喜近天威。神仙壽算遠無期。獻君壽,萬千斯。

唱詞:閬苑人間雖隔,遙聞聖德彌高。西離仙境下雲霄。來獻千歲靈桃。上祝皇齡齊天久,猶舞蹈賀賀聖朝。梯航交湊四方來,端拱永保宗祧。

《麗日舒長詞》:麗日舒長,正葱葱瑞氣,遍滿神京。九重天上,五雲開處,丹樓碧閣崢嶸。盛宴初開,錦帳繡幕交橫。應上元佳節,君臣際會,共樂昇平。廣庭。羅綺紛盈。動一部、笙歌盡新聲。蓬萊宮殿神仙景,浩蕩春光,邐迆王城。烟收雨歇,天色夜更澄淸。又千尋火樹,燈山參差,帶月鮮明。

《東風報暖詞》:東風報暖,到頭嘉氣,漸融怡。巍峩鳳闕,起鼇山萬仞,爭聳雲涯。梨園弟子,齊奏新曲,半是塤箎。見滿筵、簪紳醉飽,頌鹿鳴詩。

《海東今日詞》:海東今日太平天。喜望龍雲慶會筵。尾扇初開明黼座,畫簾高捲罩祥烟。梯航交湊端門外,玉帛森羅殿陛前。妾獻皇齡千萬歲,封人何更祝遐年。

《北暴東頑詞》:北暴東頑,納款慕義爭來。日新君德,更明哉。歌詠載衢街。淸寧海宇無餘事,樂與民同燕春臺。一年一度上元回。願醉萬年杯。

竹竿子致語:歛霞裾而少退,指雲路以言旋。再拜階前,相將好去。

(二)《寿延长》伴奏音乐

①《宴大清引子》;②竹竿子口号致语(28字);③《宴大清引子》—《中腔令·彤云映彩色词》(54字);④《中腔令》;⑤《破字令》—《破字令青春玉殿词》(53字);⑥《中腔令》—竹竿子口号致语(56字);⑦《中腔令》。

(三)《五羊仙》伴奏音乐

①《五云开瑞朝引子》;②竹竿子口号致语(42字);③王母致语(29字);④《五云开瑞朝引子》;⑤《万叶炽瑶图令慢》;⑥《嗺子令》;⑦《中腔令》—《步虚子令·碧烟笼晓词》(57字);⑧《步虚子令中腔》;⑨《中腔令》;⑩《中腔令》—奉威仪18人《彤云映彩色词》;《破子令》—王母5人《缥缈三山词》(50字);《中腔令》;竹竿子口号致语(30字);王母口号致语(27字)。

(四)《抛球乐》伴奏音乐

①《折花令》;②竹竿子口号致语(34字);③《折花令》;④《折花令·三台词》(50字);⑤《折花令》;⑥《水龙吟令》;⑦《水龙吟令·洞天景色词》(101字);⑧《小抛球乐令》;⑨《小抛球乐令·两行花窍词》(28字);⑩左队第1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1人《小抛球词》(14字);左队第2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2人《小抛球词》(14字);左队第3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3人《小抛球词》(14字);左队第4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4人《小抛球词》(14字);左队第5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5人《小抛球词》(14字);左队第6人《小抛球词》(14字)—右队第6人《小抛球词》(14字);《清平乐令》;唱词(52字);《小抛球乐令》;竹竿子口号致语(28字)。

(五)《莲花台》伴奏音乐

①《五云开瑞朝引子》;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众仙会引子》;④《白鹤子》;⑤《微臣词》(22字);⑥《献天寿令慢》;⑦《献天寿令·日暖风和词》;⑧《嗺子令》;⑨《嗺子令·阆苑人间词》;⑩《三台令》;《贺圣朝》;《班贺舞》;《五云开瑞朝引子》;竹竿子口号(16字)。

以伴奏音乐为中心,分析《高丽史·乐志》中记载的5种唐乐呈才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高丽史·乐志》中唐乐呈才的构成

二、《乐学轨范》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

《乐学轨范》编撰于朝鲜成宗二十四年(1493),是一部乐学综合丛书,共有9卷3册。在卷一“六十调”里记载了时用雅乐十二律七声图、律吕隔八相生应气图说、十二律围长图说、变律、班志相生图说、阳律阴吕在位图说、五音图说、八音图说、五音律吕二十八调图说、三宫、三大祀降神乐调、乐调总义、五音配俗呼、十二律配俗呼等。在卷二里记录了雅乐陈设图说和俗乐陈设图说;卷三里记载了《高丽史·乐志》中记录的唐乐呈才和俗乐呈才;在卷四的《时用唐乐呈才图仪》里记录了《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金尺》《受宝箓》《觐天庭》《受明命》《贺皇恩》《贺圣明》《圣泽》《六花队》《曲破》14种舞曲。下面将以《高丽史·乐志》中记载的5种为参照,对《乐学轨范》中收录的唐乐呈才伴奏音乐进行考察。

(一)《献仙桃》伴奏音乐

①《会八仙引子》;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会八仙》;④《会八仙》;⑤王母致词(56字);⑥《会八仙》;⑦《献天寿慢》;⑧王母《献天寿慢》尾前词(23字)—尾后词(24字);⑨《献天寿嗺子》;⑩左右挟《献天寿嗺子词》(52字);《金盏子慢》;《金盏子嗺子》;王母《金盏子慢》尾前词(51字)—尾后词(52字);《金盏子嗺子》;《金盏子嗺子》;《金盏子嗺子》(47字);《瑞鹧鸪慢》三成;《瑞鹧鸪嗺子》;王母《瑞鹧鸪慢》(56字);左右挟《瑞鹧鸪嗺子》(48字);《千年万岁引子》;竹竿子口号(20字);《千年万岁》。

竹竿子口号:邈在鰲臺,來朝鳳闕。奉千年之美寔(宴),呈萬福之休祥。敢冒宸顔,謹進口號。(《高丽史·乐志》的“竹竿子口号致語”为“邈在龜臺”)

王母致词:与《高丽史·乐志》中王母《元宵嘉会词》相同。

《献天寿慢》尾前词:与《高丽史·乐志》的《日暖风和词》前段相同。

《献天寿慢》尾后词:与《高丽史·乐志》的《日暖风和词》后段相同。

《献天寿嗺子词》:与《高丽史·乐志》的唱词 相同。

《金盏子慢》尾前词:与《高丽史·乐志》的《丽日舒长词》前段相同。

《金盏子慢》尾后词:与《高丽史·乐志》的《丽日舒长词》后段相同。

《金盏子嗺子》:与《高丽史·乐志》的《东风报暖词》相同。

《瑞鹧鸪慢》:与《高丽史·乐志》的《海东今日词》相同。

《瑞鹧鸪嗺子》:与《高丽史·乐志》的《北暴东顽词》相同。

竹竿子口号:与《高丽史·乐志》的“竹竿子致語”相同。

《高丽史·乐志》的竹竿子口号致语名称各不相同。《乐学轨范》中王母《元宵嘉会词》《日暖风和词》、唱词、《丽日舒长词》《东风报暖词》《海东今日词》《北暴东顽词》和竹竿子致语分别被称为口号、“王母致词”、《献天寿慢》尾前词与尾后词、《献天寿嗺子词》《金盏子慢》尾前词与尾后词、《金盏子嗺子词》《瑞鹧鸪慢》《瑞鹧鸪嗺子词》,以及“竹竿子口号”,但其内容却相同。由于其他4种唐乐呈才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因此仅以《献仙桃》为例说明。

(二)《寿延长》伴奏音乐

①《宴大清引子》;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中腔令》;④《中腔急迫》尾前词(27字)、尾后词(27字);⑤《中腔急迫》;⑥《中腔令》;⑦《清平乐》;⑧《破子词》(53字);⑨《中腔令》;⑩竹竿子口号(28字);《中腔令》。

(三)《五羊仙》伴奏音乐

①《五云开瑞朝引子》;②竹竿子口号(42字);③《五云开瑞朝》;④王母致语(30字);⑤《嗺子》;⑥《万叶炽瑶图令慢》;⑦《嗺子》;⑧王母《步虚子令》尾前词(28字),尾后词(29字);⑨《步虚子急拍》;⑩《步虚子令》;《破子》;《破子词》(50字);《五云开瑞朝引子》;竹竿子口号(42字);《五云开瑞朝引子》;王母致语(28字);《五云开瑞朝》。

(四)《抛球乐》伴奏音乐

①《折花三台》;②竹竿子口号(34字);③《折花三台》;④《折花三台词》(45字);⑤《小抛球乐令》;⑥《小抛球乐令词》(28字);⑦《小抛球乐令》;⑧左队第1人唱词(14字);⑨右队第1人唱词(14字);⑩左队第2人唱词(14字);右队第2人唱词(14字);左队第3人唱词(14字);右队第3人唱词(14字);左队第4人唱词(14字);右队第4人唱词(14字);左队第5人唱词(14字);右队第5人唱词(14字);左队第6人唱词(14字);右队第6人唱词(14字);左队第7人唱词(14字);右队第7人唱词(14字);左队第8人唱词(14字);右队第8人唱词(14字);《水龙吟引杀》;竹竿子口号(28字);《水龙吟》。

(五)《莲花台》伴奏音乐

①《前引子》;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前引子》;④《众仙会引子》;⑤《微臣词》(22字);⑥《献天寿慢》;⑦《班贺舞》;⑧《后引子》;⑨竹竿子口号(16字);⑩《后引子》。

以伴奏音乐为中心,分析《乐学轨范》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的构成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乐学轨范》中唐乐呈才的构成

三、癸巳《呈才舞图笏记》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

《呈才舞图笏记》是被记录在像笏模样的韩国传统纸张上的呈才舞谱。笏是指用象牙、木材制作而成的长30 cm、宽6 cm大小的薄板,在仪式、行礼、上命、下命时用作记录的备忘录。《呈才舞图笏记》是由掌乐院制作的经折式装帧的舞谱册,因而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下面将围绕癸巳年(1893)版《呈才舞图笏记》的内容进行考察。

(一)《献仙桃》伴奏音乐

①《乐万春之曲步虚子令》;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令与民乐》①;④仙母致语(26字);⑤《步虚子令》;⑥《步虚子令》;⑦随乐节尾前词(23字);⑧《乡唐交奏》;⑨《乡唐交奏》;⑩左右挟《嗺子词》(47字);《乡唐交奏》;仙母《瑞鹧鸪词》(56字);《步虚子令》;竹竿子口号(20字);《步虚子令》。

竹竿子口号:与《乐学轨范》中“竹竿子口号” 相同。

仙母致语:昌辰嘉會賞春光。盛事當年憶上陽。堯顙喜瞻天北極,舜衣深拱殿中央。

歡聲浩蕩連韶曲,和氣氤氲帶御香。壯觀大平何以報,蟠桃一朶獻千祥。(与《高丽史·乐志》的王母《元宵嘉会词》和《乐学轨范》的“王母致词”相同,只是用昌辰替代了元宵的表达。)

随乐节尾前词:与《高丽史·乐志》的《日暖风和词》前段和《乐学轨范》的《献天寿慢》尾前词相同。

左右挟《嗺子词》:与《高丽史·乐志》的《东风报暖词》和《乐学轨范》的《金盏子嗺子词》相同。

仙母《瑞鹧鸪词》:与《高丽史·乐志》的《海东今日词》和《乐学轨范》的《瑞鹧鸪慢词》相同。

竹竿子口号:与《高丽史·乐志》的“竹竿子致词”和《乐学轨范》的“竹竿子口号”相同。

(二)《寿延长》伴奏音乐

①《祝圣人之曲步虚子令》;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中腔》;④尾前词(27字);⑤尾后词(27字);⑥《乡唐交奏》;⑦《青春词》(53字);⑧《中腔》;⑨竹竿子口号(28字);⑩《中腔》。

(三)《五羊仙》伴奏音乐

①《清平乐之曲步虚子令》;②竹竿子口号(42字);③《步虚子令》;④仙母致语(30字);⑤《乡唐交奏》;⑥《步虚子令》;⑦随乐节唱词(28字);⑧随乐节唱词(29字);⑨《乡唐交奏》;⑩仙母与左右挟唱词(50字);《步虚子令》;竹竿子口号(42字);《步虚子令》;仙母致语(28字);《步虚子令》。

(四)《抛球乐》伴奏音乐

①《华封三祝之曲乡唐交奏》;②竹竿子口号(34字);③《乡唐交奏》;④前队2人唱词(20字);⑤《乡唐交奏》;⑥第2队唱词(28字);⑦《乡唐交奏》;⑧第3队唱词(28字);⑨《乡唐交奏》;⑩第4队唱词(28字);《乡唐交奏》;第5队唱词(28字);《乡唐交奏》;第6队唱词(28字);《乡唐交奏》;竹竿子口号(36字);《乡唐交奏》。

(五)《莲花台》伴奏音乐

①《乐升平之曲步虚子令》;②竹竿子口号(28字);③《步虚子令》;④《微臣词》(22字);⑤《步虚子令》;⑥《步虚子令》;⑦竹竿子口号(16字);⑧《步虚子令》。

以伴奏音乐为中心,分析《呈才舞图笏记》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的构成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呈才舞图笏记》中唐乐呈才的构成

四、国立国乐院《宫中舞踊舞谱》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的伴奏音乐

国立国乐院发行的《宫中舞踊舞谱》中,分别收录了《抛球乐》(《宫中舞踊舞谱》第3辑,1988)、《寿延长》(《宫中舞踊舞谱》第5辑,1990)、《献仙桃》(《宫中舞踊舞谱》第7辑,1994)、《莲花台》(《宫中舞踊舞谱》第8辑,1997)和《五羊仙》(《宫中舞踊舞谱》第9辑,1999)。

(一)《献仙桃》伴奏音乐

①《步虚子》;②竹竿子口号(8字,一部);③《步虚子》;④《细灵山》;⑤仙母致语(14字);⑥《细灵山》;⑦《三弦还入》;⑧《细还入》;⑨《打令》;⑩《步虚子》;竹竿子口号(8字,一部);《步虚子》;《打令》。

竹竿子口号:与《呈才舞图笏记》的“竹竿子口号”相同,但只唱一部。

仙母致语:与《呈才舞图笏记》的“仙母致语”相同,但只唱一部。

竹竿子口号:与《呈才舞图笏记》的“竹竿子口号”相同,但只唱一部。

(二)《寿延长》伴奏音乐

①《步虚子》;②竹竿子口号(6字,一部);③《三弦还入》;④尾前词(7字);⑤尾后词(7字);⑥《三弦还入》;⑦《细还入》;⑧《打令》;⑨《乡唐交奏》;⑩竹竿子口号(7字,一部);《打令》。

(三)《五羊仙》伴奏音乐

①《步虚子》;②竹竿子口号(14字,一部);③《细灵山》;④仙母致语(10字,一部);⑤《细还入》;⑥随乐节唱词(12字,一部);⑦《三弦还入》;⑧《细还入》;⑨《打令》;⑩仙母左右挟舞唱词(12字);《步虚子》;竹竿子口号(8字,一部);《步虚子》;仙母致语(10字);《步虚子》;《打令》。

(四)《抛球乐》伴奏音乐

①《乡唐交奏》上灵山;②竹竿子口号(7字,一部);③《乡唐交奏》上灵山;④《三弦还入》;⑤第1队唱词(11字,一部);⑥《三弦还入》;⑦《念佛还入》;⑧《细还入》;⑨《打令》;⑩《乡唐交奏》上灵山;竹竿子口号(10字,一部);《乡唐交奏》上灵山;《打令》。

(五)《莲花台》伴奏音乐

①《步虚子》;②竹竿子口号(7字,一部);③《步虚子》;④《三弦还入》;⑤微臣词(8字,一部);⑥《细还入》;⑦《打令》;⑧《步虚子》;⑨竹竿子口号(8字,一部);⑩《步虚子》。

以伴奏音乐为中心,分析国立国乐院《宫中舞踊舞谱》中收录的5种唐乐呈才的构成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宫中舞踊舞谱》中唐乐呈才的构成

五、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的比较

通过对《高丽史·乐志》《乐学轨范》《呈才舞图笏记》和现行的《宫中舞踊舞谱》中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曲谱的考察比较(表5),可以发现呈才伴奏音乐用语的多样性和传承的多面性。

表5 4种文献中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的比较

(续表)

对比《高丽史·乐志》和《乐学轨范》中的5种唐乐呈才伴奏音乐可见,21首曲中有20首的曲名都相同,只有《折花三台》一首不同。但是后来的《呈才舞图笏记》与现行的国立国乐院《宫中舞踊舞谱》中记载的伴奏音乐曲名差异悬殊。

以下是对这5种唐乐呈才的伴奏音乐在曲目传承方面的变化的考察:

(一)从《高丽史》的编写时代到朝鲜王朝《乐学轨范》编写的时代,这5种唐乐呈才的伴奏音乐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在《呈才舞图笏记》的编写时代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乐学轨范》中,在《寿延长》的后半部舞蹈中添加了《清平乐》。

(三)《五羊仙》大致相同,但在《乐学轨范》中,舞蹈的结尾部分是以《五云开瑞朝》作为结束曲的。

(四)《抛球乐》基本相同,但在《乐学轨范》中,舞蹈的后半部漏掉了《清平乐》和《破子》。

(五)在《乐学轨范》中,《莲花台》被简化,其舞蹈开头曲《五云开瑞朝》和舞蹈后半部的《白鹤子》《嗺子》《三台》《贺圣朝》《五云开瑞朝引子》等乐曲均被省略。

(六)《呈才舞图笏记》和《宫中舞踊舞谱》记载的伴奏音乐与之前的相比呈现出较大变化,乐曲共有《与民乐命》《步虚子令》《乡唐交奏》《中腔》《颂九如之曲》5首,将《乡唐交奏》视为《表正万方之曲》(8曲=组曲)。

图1 《大乐后谱》卷6的时用乡乐谱

结 论

通过对《高丽史·乐志》《乐学轨范》《呈才舞图笏记》《宫中舞踊舞谱》中记载的5种唐乐呈才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唐乐呈才是北宋时期传入高丽的教坊乐。传入初期相比于歌舞戏《献仙桃》的歌词(散词,在宴会过程中曾使用的大、中、小长度的诗)唱法更加多样。

(二)《呈才舞图笏记》中的伴奏乐曲都是先记录雅名再写实际曲名,一旦定好的乐曲名会一直使用下去。

(三)《三台》作为大曲在唐代教坊里表演,有自身词调,分为《急三台》《宫中三台》等5种。《三台》是指百官饮酒时(赐宴时)的《抛球乐》《折花令》《三台词》和《折花令》。

(四)《乐学轨范》时代以后,乡乐呈才与唐乐呈才的唱词部分被弱化,舞蹈成为主流,同时整体表演的时间也缩短了。

(五)乐曲的雅名包含了舞蹈表演时行礼的意义和宴会的特别意义,可以看出舞蹈表演的次数,雅名与实际伴奏曲名无关。

(六)尚不清楚《乡唐交奏》是哪种乐曲,但本文认为可能是《表正万方之曲》(8组曲)里用来恰当地使用正速和变速的乐曲。编舞会根据舞台条件与表演性质,在传统乐中选择伴奏曲目的快慢、次数。

(七)以乐谱为中心考察呈才伴奏曲《步虚子》,从高丽王朝时期到朝鲜王朝时期再到现在,《步虚子》将宋词乐作为辞说与呈才伴奏曲,和《洛阳春》堪称双璧。虽然《步虚子》是20拍(6.4.4.6),但作为舞蹈伴奏时变为10拍(3.2.2.3),拍子、长短和节奏都发生很大变化。

(八)唱词可以根据跳舞的节奏自由调整。三言、四言、七言、八言、四六文的叫法各有不同,竹竿子、仙母、挟舞、舞员唱的口号、致词和唱词有逐渐简化的倾向。

(九)对于以伴奏曲名为中心的唐乐呈才伴奏音乐的研究,实际曲名不同、各时代准确记录缺失、舞蹈的空间和时间条件、是否符合时代性(历史与现实)也应该是需要考虑的要素,关于伴奏音乐与歌舞之间相关性的深入研究将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

图2 金琪洙、徐汉范编的《觱篥正乐》(1979)

图3 金宽熙采谱的《五羊仙》伴奏谱

【注释】

①疑为《与民乐令》的误写。

猜你喜欢

抛球高丽唱词
唱词(外一首)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运用排球攻防技术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教学策略
高丽莉作品赏析
抛球机的介绍及运用方法庞见维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法与学法
母与子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新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