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鱼养水 以鱼净水
——“贵水黔鱼”跃水而出造福百姓

2020-08-21王立强余艾萍邓萍

当代贵州 2020年26期
关键词:网箱渔业贵州

王立强 余艾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邓萍

随着“零网箱·生态鱼”的全面实施,贵州实现了从网箱养殖向生态渔业的华丽转身。通过天然优势做好水文章,把水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发展和保护双赢的路子。

近日,在余庆县龙溪镇芝州水库,1700斤鲢鳙鱼苗下水安家。据介绍,2020年余庆县境内一共要投放70万斤鱼苗,比2019年增加投苗20万斤……

贵州自2018年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以来,“贵水黔鱼”焕发勃勃生机,作为贵州绿色发展新动能,湖库鱼、稻花鱼、冷水鱼、设施鱼等生态鱼养殖在贵州绿水青山间“欢腾”着。

零网箱 生态鱼绿色发展内核需求

贵州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良好、水质良好、气候温和。依靠独特的好山好水和丰富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高质量特色山地生态渔业之路,条件十分优越。

据统计,全省已建成水库2379座,正常水面350万亩,水库常年水温在20℃至22℃,宜鱼水域面积74万亩、适宜稻田养鱼面积320万亩。全省有鱼类232种(亚种),其中,濒危鱼类11种,贵州特有鱼类18种,主要经济鱼类44种,还分布有大鲵等珍稀两栖动物渔业资源。

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的淡水渔业发展得好,这是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世界上减少以谷物换取动物蛋白最有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贵州为解决库区移民生计问题,大量发展网箱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河流造成水质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贵州把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决定全面清理取缔网箱养鱼。

2018年4月,贵州上下联动,用1个月时间将网箱养殖全面取缔,共取缔3万余亩,省内淡水鱼供应出现10万吨以上缺口。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渔业发展。走“放鱼养水、以鱼净水”的绿色发展新路子,改善水生态,促渔业增效、促渔民增收,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各地政府采取多渠道搭建平台,帮助养殖户解决短期售鱼难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确保网箱拆除后养殖户生活来源有保障。

自网箱拆除后,全省生态渔业发展态势良好,规范化生态养殖方式进一步凸显,近3年首次实现水产品产量增加。

政策引领 示范带动群众享受生态红利

规划先行明方向。2018年5月以后,贵州省先后出台《贵州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10多份,明确了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品牌战略、配套政策、科技支持等15项指导意见。提出“试点先行、稳步推广、全面铺开”三步走战略和“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等工作步骤,为贵州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组织保障强根基。2019年初,贵州省将生态渔业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并成立以郭瑞民副省长任组长、省直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省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湖库、稻田生态渔业发展两个专班,各市(州)及县(市、区)也同步成立工作专班,形成联动机制,为生态渔业的迅速有效推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政府主导扩影响。加强宣传引导,走出养鱼必污染水、水源地不能养鱼等认识误区,广泛形成放鱼养水、以鱼净水、修复水生态的认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各级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的支持力度。2019年,省财政划拨1.32亿元资金发展生态渔业;依靠政府整合资源,将资产、资金、技术、人才形成合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渔政执法,营造生态渔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龙头带动强示范。2018年9月,成立贵州省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作为全省生态渔业的实施主体,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渔业,促进产业融合,创立“贵水黔鱼”品牌,带动渔民致富,助推脱贫攻坚,做实、做强、做优贵州生态渔业产业。

试点先行探模式。公司成立后,省政府即斥资1000万元购买鱼苗85万斤,开展大水面养殖试点,在保护好水环境、提升水质的前提下,系统研究不同功能、水质、水温、营养成分水域大水面净水养殖,探索协同当地政府部门联合管理和执法,创新性地提出整县推进、一库一策模式,全面开启与各县的合作步伐,水库育苗投放、示范养殖和繁育基地等项目加速上马。2019年省生态渔业公司带动发展湖库大水面生态渔业面积15.27万亩,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放鱼养水、以鱼净水”效果初步显现,已投放鱼苗的水库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利益联接享红利。建立以“三变”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湖库生态渔业方面,大力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渔民、农户增收。湖库生态渔业主推整县推进、单一行政区域、跨行政区域等模式。稻田生态渔业主推“企业+合作社+农户”“村社合一+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显著,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2019年,通过生态渔业发展带动14.8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82元,同比增长8.77%。

品牌引领攻市场。贵州在特色生态鱼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上不遗余力,通过媒体宣传、组织展会、开实体店等形式,贵州生态鱼概念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产品通过进社区、进军营、进超市、进网上商城及订单生产等方式,“黔鱼”迅速“游”进千家万户。在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的同时,提出建立生态鱼地方标准,引领全国生态鱼标准化建设;加快优质水产品认证推进,“贵水黔鱼”区域性品牌商标获国家商标总局批准,赤水“月亮湖有机鱼”通过认证,“从江田鱼”“播州乌江鱼”取得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产地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科技支撑强技术。贵州省强化生态渔业技术运用与管理、人才教育培养,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2019年,开展各类培训235次1.3万人,建立省内外3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

清水江三板溪水库网箱养鱼拆除前后对比图。(陈沛亮 摄)

应养尽养 宜养则养贵水黔鱼跃水而出

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渔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贵州在生态渔业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应养尽养、宜养则养”,主抓湖库大水面养殖,结合稻渔综合种养、冷水鱼养殖、设施养鱼等养殖形式,推进生态渔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规模发展。

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具备发展条件的宜渔水域面积74万亩、适宜稻田养鱼面积320万亩,已形成以铜仁市、安顺市为主的环梵净山及黔中地区冷水鱼产业带。提高产能、实现水产养殖向陆地发展的设施鱼也起步发展。

据统计,2019年贵州省水产品总量达24.36万吨、总产值57.7亿元,实现恢复性增长。全省稻鱼综合种养面积268.97万亩。全省湖库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从零起步到较快发展,发展面积27.4万亩。鲟鱼健康养殖面积57.68万平方米,产量居全国第二。

猜你喜欢

网箱渔业贵州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水产养殖网箱清污专利技术概述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网箱养殖瓯江彩鲤鲪鱼技术浅析
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贵州古驿道
影响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产量的三大因素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