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2020-08-19陈策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普通高中

陈策

【摘 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总结当前普通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材、学生、教法三个维度提出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教学教学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综合。教学能力作为教师的核心能力,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间接反馈。普通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把控能力、课后反思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思维能力发展,更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

一、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整合,体现了教师思维的全面性,是教师必备的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师会忽略教学设计意图,更没有针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指导下,高中物理要进步一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而实际的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往往忽略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同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不明确,知识与技能的预设期待值低。最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准确,主要原因是对教材内容吃不透、理解不深刻。

(二)教学活动实施现状分析

教学活动的实施是建立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上,以教学过程为依托,利用“教学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它是教学能力呈现的核心。只要包括:导入新课、教学方法以及板书。物理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高中物理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学科,特别是在力学、电场和磁场很多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多教师不会合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同时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交流,板书潦草、缺乏新课的导入意识,导致教学活动实施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教学反思现状分析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调节和控制的综合能力,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它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教师缺少教学反思,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局限性。更有教師的教学反思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当堂课不能很好的进行总结,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发现,不利于自身的职业成长。

(四)教研能力现状分析

教研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研究总结。包括发现新问题、挖掘新课题等,并通过书面文字形成完整的表达体系。教研能力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手段,是教师专业成长进步必不可少的能力。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师大多是以前的本科或者专业毕业,在教学上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多数物理老师不会搞教研,更没有经过系统的体系培训,或者是缺乏教学研究的意识,所以整体上高中物理教师教研能力不足。

二、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分析发现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都存在问题。影响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三个维度:对高中物理教材的理解不深;对学生学习的困惑点抓不住;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教法学法吃不透。下面,将从这三个维度来谈谈提升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加深对“高中物理教材”的理解

1.重难点理解模糊

在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但是很多时候存在重视对“结果”的理解,而忽略来教学的重难点。高中物理教师要加深对“高中物理教材”的理解,做到:“整体把控,精华提炼,重点突出“。比如高中的一堂课“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在初中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学习有关于“力的概念”,比如: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概念等。所以在高中力的教学中要重点突出“力的分解示意图及其画法”、“影响重力的因素”等等。抓住重难点进行讲解,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提升教学能力。

2.遵循物理知识的逻辑顺序

遵循物理知识的逻辑顺序,能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讲解“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时,以“锥体爬坡”实验来进行新课导入,但是在讲解是很多老师会讲解关于“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等再解释具体的实验现象。这样实验就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插入的话题会影响学生知识的逻辑顺序。讲实验放在“重心”学习完以后再演示,让学生自己解释,反而更能巩固知识,使知识形成逻辑顺序,也能提升教学能力。

(二)加深对“学生学习困惑”的理解

1.理解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

学生有没有学进去知识才是重点。我们只有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比如在学习惯性的时候,学生对“惯性与速度无关而与质量有关”记得很熟悉,但是“为什么”没有弄清楚,所以在实际在运用、特别是关键时刻,还是在脑子里冒出“速度快惯性大”的想法。

2.在学习的困惑处设计教学

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能力上,预设判断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然后根据困惑设置教学,排除学生的学习困惑。针对刚才的“惯性”知识,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变化的本领”,在此基础可以设置动画模拟情景教学:用同一货车,一个满载一个空载,用同样的牵引力达到同一速度,学生的已有经验肯定知道空载的货车肯定会先到达同一速度。由此我们得出物体抵抗运动状态的变化由质量决定。即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三)加深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解

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能力,要明白一下几点:一是教师“怎么教”,这是教学的价值所在;二是教师“教什么”,高中物理教师教的是高中的物理知识;三是教师“怎么教”,这个涉及每个教师的“教法”;四是教师“教的怎么样”,这是一种评价的反馈。以牛顿力学的“第三定律”的教学为例。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堂课的价值,就是“从研究单个物体到多个物体”的递进,也是“单个力学”递进到“多个力学”的分界线,这中间涉及“怎么教”,这就是价值所在。其次要明确重难点,这就是“教什么”,其核心就是要讲清定律中的“总是”,即“固—液—气”之间一直存在力,不管是接触还是非接触都涉及力。再次我们要明白“怎么教”,就是要知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这个就涉及对生活现象的反思,如: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痛”等。最后就是“教的怎么样”,这涉及到教学反思与评价,反馈者是学生,老师要知道学生学进去没有,就得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通过反馈与评价逐步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对教材的把握吃透,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加强对物理教法的学习。要以教材为依托做好教学设计:做到教学目标完整、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中多预设学可能存在学习困惑并做好解答;最后要进行及时的反思与评价。坚持“教研”,做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红娜.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提高教师能力的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1(09).

[2]陈才龙.普通高中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校本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

[3]夏川川.高中物理教師实验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06).

[4]张幸福.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提高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7(1X).

[5]刘召新.高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升的几点启示[J].物理教师,2011(05).

[6]杨永忠.有效说课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04).

[7]蔡千斌.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与途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07).

猜你喜欢

物理教师教学能力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年轻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的分析与探讨
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能力素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