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中未来音乐教师与学生协作的教学方法之刍议

2020-08-18马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马成

摘  要:本文揭示了高等师范大学音乐系学生在校外艺术培训机构与未来教师开展教学协作时,就如何实施有效的歌唱训练,研析出三个方面的教学方法。一、面对专业化的社会教育环境,在不同互动水平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对话。二、通过有意识的歌唱教学强化学生的演唱技能。三、在学生歌唱活动中教育环境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生歌唱训练  未来音乐教师  校外艺术培训机构

厘清研究性问题的重要路径是建立教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之基础。在教学法中,存在阐释“教学方法”内涵的多种方式。教学方法旨在解决研究问题的一种客观可能性,它涵盖了内容、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取决于以个人活动为介导,基于专业培养为载体的过程性体现。

笔者对前人不同角度关于“教学条件”概念的描述梳理后发现:一种是将它们叙述为具有适应其教学特征的某种教学环境,另一种则强调了它们是其成功完成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鉴于让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的音乐老师甄别今后组织歌唱教学的细节,我们考虑了教学条件的分配,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对教学形式、教学条件(具有适当的教学特征)的思辨,研析出与之呼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面对专业化的社会教育环境,在不同互动水平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对话

对话是学生组织歌唱活动过程中,实现主题与主体互动的主要手段。没有对话就不可能实现互动。任何互动都需要有认同才能具备对话的能力。对话的存在和质量指示了主题与主体之间互动的实施程度,以及基于演唱者与引领者之间的互动,并通过对话的产生进行互通互融,这个过程是自然且有意义的。

在现代教育空间中,所有以人格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对话作为交流的一种单元而相互多样化时,就需要一种更加全球化的对话意识,对话互动的几个层次的定义:主体对话、文化对话、内部对话、职业活动对话。根据布拉琴科(S.Bratchenko)的理论,对话以各种形式发生:对话、言论、语义立场、逻辑和文化、人格,最能体现合作的心理本质。

教学交流的初始状态决定了互动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影响方式。根据A.Dobrovich的说法,交流的主要水平有两个:较低的水平(操纵性的、标准化的、冷漠的、独裁主义的、冲突的)和较高水平的(信任对话、对话性的、精神上的)。对话是可变的,其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并取决于交流对象的文化和精神层面。这种方法使我們可以将教育过程定义为不同层次的文化对话:教师和学生的主题文化,在此过程中文化得以丰富;满足未来职业活动的文化和学习文化;全球民族文化和学校文化。

因此,在建立主题与主体互动的教学手段论证中,需要对概念的本质、方法的分配,做进一步澄清。在这种教学条件环境下,即:作为文化交流对话中教育对象对教育主题的认知(理解),作为教育互动交流的手段。考虑到上下文中不同的语义,对话还可以定义为不同种类型:人的对话(语音),思想的对话(科学),文化的对话(历史概念),人与自身的对话(反身)等。

二、通过有意识的歌唱教学强化学生的演唱技能

歌唱的现象是音乐艺术作品的同时感知,再现和同化。在感知音乐作品的同时,实现再现和同化。歌唱本身就是一个集约化的过程,它需要与独奏者,合唱团,合奏团等进行集中稳定的排练磨合。针对演唱技能的强化,我们开展了声乐,合奏和合唱方面的工作。契合学生实际受教度,发现歌唱水平的有效提高集中在合奏唱歌这种教学形式上,且乐队歌手的每节课均有严谨的安排。在系列对话中“母音歌唱”(训练方式)的信息量是最少的。往往持续很短的时间,大约十分钟。从某种意义上讲,包含了一些(实用、简单)易于掌握的信息,该信息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歌唱兴趣的培养和演唱技巧的提升。

我们认为,根据小组成员的准备水平,以这种与学生合作方式可以扩展到校外艺术教育培训中。如在教学设计中,拟定带有一定解析性的主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未来音乐老师(该乐队歌手的负责人)的辅助材料。那时,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在主题上,而我们就可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强化教学实效性。当然,也可根据主题的内容,结合学龄的差异性,设计制作带有图谱示例、背景插图的课件(互联网、PPT文稿),便于课后访问、查阅。

我们知道,在黑格尔的语境中“自身意识是精神之概念”就意味着精神在自身意识中本质性地显现并由此得以把握其自身。对于学习唱歌的学生而言,自身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对音乐的自觉。如:学习兴趣,音乐解析力(乐感、想象力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对话内容、学情因素梳理后,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大量的实践论证。其结果表明:将独唱模式转换为合奏(合唱)模式,产生并增强了演唱组中成员间的协作与凝聚力。这种默契的配合,激发了自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歌唱作为一种生理的运动,更是一种意识的演化,它是体能与脑力的有机结合。自觉的歌唱意识,是发出动人声音的前提。因此,学生演唱技能的提高不应单纯诉诸对语音和技术层面的片面追求,更要通过有意识的歌唱来完成。

三、在学生歌唱活动中教育环境的文化建设

在组织学生专业歌唱学习中,应在歌唱群体中营造出文化的氛围。以文化背景、教育原理为切入点,从概念、价值意义、科学假设和原始思想等方面,我们进行了师范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对比性研究。社会教育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涵盖了不同文化思想、价值观的交融,丰富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假设,一定程度上个人逐渐发展的质性特征,文化和环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生活系统,包括教育空间主体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教育和日常活动,旨在塑造他们的思维文化,实现价值取向,实现创造潜能并提供相关文化。创造性活动有助于发展原始的非标准思维,寻找创造性活动的新方法,提出假设,形成问题并将其概括的能力等。创造性活动可以扩大与环境的交流,与他人进行比较,并获得对自己活动的客观评估。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