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探讨

2020-08-18杨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时期互联网+互联网

杨乐

摘  要:高校圖书馆流通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之一,是与读者密切联系的窗口之一,同时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随着民办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图书馆流通工作需要适应新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本文章围绕其流通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多个层面提出如何实现新的转变和应用展开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新时期  流通服务  创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流通工作作为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承载着与读者打交道,提供服务和引导、教育的基础并具有必不可少的职责。馆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知识、业务熟知度都与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基础建设还是比较弱,相对公办院校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还是有一定差距。对图书馆的投入、建设思想上也有些偏差。如何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水平,减少图书的丢失,错架乱架、扫码漏记等,满足读者对流通服务的要求以及有效促进信息共享,是在具体推进流通服务工作中,我们民办高校图书馆员目前更急需积极研究和探讨的工作。

一、图书馆流通部门现今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图书馆流通部门管理人员问题

以我校为例:现我馆流通部库室多,人员少。工作时间从早到晚。因为没有完全推行自助借还,而每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借阅图书数量不断上涨,工作人员工作量也就不断上升。借、还图书、整理书架、图书、新书上架、打扫库室卫生、学生咨询工作。每天借阅量达到2000册图书以上,工作单一,重复劳动,出现心情烦躁的现象,从而导致图书漏记、错记、不能耐心给予读者解答和帮助、工作人员必须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完成以上库室工作等情况。种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图书流通工作时常出错、为今后工作埋下隐患。

(二)图书馆流通方式内部问题

图书馆硬件设备老化且维修更新不及时,导致系统时常断开,出现无网络、网络连接时好时坏等故障。导致学生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却未及时发现。不利于图书大批量及时的流通管理。

(三)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有限,馆藏缺陷,图书馆服务仅是一些最初最单一的服务。很多领导认为图书馆只是学校教辅部门,对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视。在物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每年仅购置很少量的图书或者购置一些质量不高的图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就等同于没有做好服务工作,更无法体现服务至上的原则。

(四)信息技术落后问题

图书馆流通工作必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进借阅工作的创新模式。在“互联网+”新环境下,沿用传统的图书借阅模式,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会产生很多问题,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以“互联网+APP”的信息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读者开放,借阅者可以不再需要亲自来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

二、“互联网+”新环境下民办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新改革

(一)每一项与流通性服务有关的工作,都是依旧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为指导。工作人员还是应当主动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和老师角度出发,最大限度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大力开展与其他高校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负责图书流通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丢弃传统的机械式服务。

(二)通过网络建设来创新。具体:提供多样式流通服务:即一本图书具备不同形式的文献载体,当纸本图书被读者一扫而空之后,可继续提供电子图书的阅读,又或者提供馆际互借的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健全完善图书网络更新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及时提供新资源信息,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获取新书资源,及时阅读借阅。

(三)图书馆要顺应时代。自动化的流通服务管理系统需要必须配备。自动化的服务不仅简化学生借还书的步骤、节约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让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为读者做到咨询、帮助的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更多更好的阅读量、优秀的信息资源,及时推送给每位读者。

(四)图书资源的多元化、丰富性。对于阅读纸质图书内容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的读者,尤其在手机不离手,电子出版物的盛行的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图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实体图书馆为依托,丰富虚拟图书为资源,两者相结合,建立起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图书馆。

(五)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促进服务转变。图书馆的工作源于“服务”,而服务离不开馆员队伍的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下,线上和线下的服务工作是应当融合的。一方面要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图书流通服务工作,根据读者的需求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熟知本馆馆藏资源,做好信息化管理,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图书情报信息和咨询建议。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图书馆流通工作虽具备重要意义,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效率低、业务能力弱、单一化等。随着社会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变革。图书馆的发展应以高效率,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需求为基本原则、拓宽服务范畴、利用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效的、现代化需求。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为优质、更为合理、更顺应时代潮流的服务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卫华.浅议提高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效率的路径[J].办公室业务,2018(17).

[2]蒋颖.关于图书馆流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才智,2018(09).

[3]王娜,“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8).

猜你喜欢

新时期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