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08-18翟儒曲永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

翟儒 曲永政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本文在探讨影响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后勤管理  信息化建设  影响因素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发展对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教师需要认识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因素,才能做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快“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的融合步伐

实施互联网加高校后勤管理,要依托互联网信息管理工具和大数据分析计算功能,充分发挥好高校后勤管理中信息管理的技术优势和扁平化管理优势,使物流管理平台更加多样化,更灵活化。从公寓宿舍,餐厅餐饮,物料管理,实验设备,所有后勤设施的运作以及后勤辅助材料的购买,管理,分配和运作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进行处理,安排好各类具体事项,做好后勤财务,学生档案工作,日常复杂又琐碎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到“互联网+高校后勤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了制度和管理方法。各单位,部门一起建立和使用的后勤管理网站,利用手机管理链接APP,让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信息资源库等载体平台,通过手机实现各类信息共享和互连,增加互操作性,减少管理障碍,以提高管理效率。

例如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物流管理需求,根据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中,添加各种智能数据监控收集装置,满足师生在消费,教育等各个方面产生的信息数据需求,进行合理的收集和分类,并及时补充和上传师生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MySQL和其他专业数据库软件,为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因此及时收集整理各高校的物流信息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因此,除了不断扩大信息渠道的来源外,还可以为高校后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以实现精确的服务和精细化的后勤管理。高校需要针对大量分布式物流信息数据的特征使用集成技术,借助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专门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对原本分散的物流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深入分析后,再进行处理。物流信息直接传送到相应的数据库,方便后续查询来自师生和物流管理人员的电话。其次,学校还需要主动结合师生的现实爱好,积极使用微信,微博等移动媒体和APP让现有的内联网将学生与教师公寓和校园教学联系起来。食堂,自修室,图书馆等都可以相互连接,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使用移动智能客户端完成在线活动,例如点餐、选座、借书等,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后勤服务的效率。

二、切实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共享能力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必须注重学校共建共享,高校要加大资金、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力度,加大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充分地更新后勤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和设施,尤其是要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共享能力水平,要对高校内部不同的下属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后勤科室之间打破数据库壁垒,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同时应注重信息资源整合,依靠科学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科学,高效地整合高校内部之间的管理信息资源,以实现物流管理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标准化,完整性和统一性管理。

例如继续推进重点高校运输日常管理和其他资源共享知识推广和发展,积极构建高校物资管理知识共享平台。基于大数据的统一标准,可以实现高校统一标准体系和大平台的使用,并实现实施标准化,信息平台继续开展管理工作,更加积极地促进了对接完善。不同的信息内容管理模式平台,在大学的不同供应管理中实现部门之间统一,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数据分配,并按需共享想法,交流和识别各种类型的信息和资源,必须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投资,以实现管理保障安全。在提高管理模式中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的同时,有必要保证信息内容共享资源的安全,并为管理中的智能共享资源提供全面安全支持和质量保证。

三、突出师生需求中心

大学后勤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师生的需要,因此应围绕这一目标和要求紧密开展工作,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信息管理,这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因此在物流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及时收集有关师生服务需求的信息,只有找到他们的实际需求,学校才能针对问题不断改进措施,最终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在现阶段,各高校可以在积极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微信等聊天软件,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拓宽学校的物流服务渠道,在微博建立一个官方公共账户,并在公共账户中设置了三个功能:向导、服务中心和福利分配,让学生扫描二维码自助查询服务,鼓励广大师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公共账户中的后勤人员进行实时在线互动,对学校后勤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还主动将食堂、超市打折等各项活动信息公开到公众账户中,从而有效地吸引广大师生对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视。

四、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培养

高校后勤信息管理能否取得积极成果,取决于实施人员的实施水平,高校应重视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管理和多媒体网络为背景的大批管理人才的选拔,建立信息管理人才库,充分发挥信息管理人才的作用。

例如LED显示屏位于每个学生公寓楼的前面,可以实时播放安全提示,学校告示等信息,这有助于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信息。学生和物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权限登录物流信息系统,实时查询每所学校的物流信息,并随时掌握高校的后勤工作趋势,个人喜好,消费习惯和生活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高校的物流管理服务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此外,鉴于大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在高校应用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较高,以及物流信息化进程的规划和建设对相应的人员也没有要求,因此,学校还应积极加强高端人才的智能规划和建设,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后勤专业的基础培训和知识学习,使他们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实现基础后勤文化教育,全面掌握更先进的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价值。

结语

摒弃旧有观念,积极融入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体系的建立,才能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并充分满足高校师生需求,适应新时代下的后勤和管理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圣峰.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及措施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20.

[2]张斌,郭倩含.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8(17):61.

[3]任秀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8(1):146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探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