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020-08-18覃启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家国情怀传统文化

覃启云

摘  要:党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倡导,这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礎。在校园内弘扬家国情怀,通过传统文化培养“没有国哪有家”的国家归属感,深化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培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将简单探讨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传统文化,尤其是信宜当地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联系起来,增进学生祖国的认同感,弘扬“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教育研究

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开展兴趣课堂,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其实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也会有很多文章提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从文章入手,在此基础上拓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绍,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信宜是粤西山区小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拥有其特色的本地文化。其中建筑文化以镇隆镇保存的红楼古建筑、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等为代表;风俗文化以各地年例而闻名;工艺文化以南玉城玉雕、怀乡竹编最为出色;艺术文化以镇隆飘色、六双花灯最为迷人。我了解到,现在很多的学生都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地文化的认知,信宜千古流传的风俗习惯,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风味,代表着信宜人民淳朴、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我特意组织开展了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打听询问长辈、实地参观学习等方法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在班会上积极分享讨论。通过大家的学习分享,学生们都对这一风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这样一来,引导学生加强了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们今后更加重视当地传统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兴趣课堂,比如开展一节手工艺术课,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制作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在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统文化也在兴趣课堂中焕发了勃勃生机,家国情怀就在这一堂堂兴趣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还很好地宣传了传统文化艺术,还把学生的想象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实现了小小的创新。只有学生们真正去了解、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才会真正爱上我们中国这一片土地,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从而培养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

在学校,我们老师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他们对情感的认知。所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首先要做到老师自己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感染到学生。如果一个老师从不提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遇到与爱家爱国有关的话题也不深入探讨的话,那么他的学生也一定不会有很强的家国情怀意识观念。比如,在日常的交谈中,可以给学生们说说自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故事,真情实感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感受,让这份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每个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展示了在长辈们那看到的信宜传统的工艺作品:玉雕、竹器的照片,作品的精美震撼了在场的每位同学,我就给同学们讲述了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相信自那以后,同学们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更加敬佩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谨言慎行,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小细节,如果我们在教课时能经常把传统文化挂在嘴边,如果在谈论到国家利益时,我们坚定地站在有利于国家的立场,那么这份强烈的爱国情感就会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三、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设身处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再多的书、查再多的资料都不如亲自走一趟来的实在。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学校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去当地的古建筑探究。就比如传统文化建筑——镇隆红楼,带着学生去感受它的古雅风韵,了解它的悠久历史。当学生真正设身处地亲临现场时,那感受是阅读课本、看图片远远比不上的体验。又比如组织学生到怀乡起义纪念馆、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重温历史,深深认识到怀乡起义是中共信宜县委组织领导信宜人民,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次革命实践。怀乡起义所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粤西地区第一次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是信宜人民的伟大壮举,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信宜乃至粤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亲自到现场,那种震撼的感觉才能直接抵达内心深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震撼。当学生们感受到这份震撼时,随之而来的就是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会让学生觉得生活在中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这里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值得用一辈子去探索。那一刻,家国观念就会在学生的心里深深烙下烙印。

结语

综上,我主要以信宜当地的传统文化为例,讲述了如何让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老师们可以适当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所以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之中都要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家国情怀就是要从小就着手培养,通过老师们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感染,学生们一定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祖国母亲的伟大,从而逐渐培养起浓厚的家国情怀。所以,为了祖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老师要和学生们一起努力,把弘扬传统文化牢记于心,充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家国情怀深深根植在每个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4):154-155.

[2]吴旭杏.小学德育教育开展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2020:501-502.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家国情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