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2020-08-18李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小学教育传统文化

李鑫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第一次进行集体学习,更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会对学生之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开展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不可否认,在小学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影响,目前教育还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不太重视,导致实际教学单调、乏味,课堂不活跃,无法激起学生兴趣,造成学生成绩难以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  传统文化  教育教学

小学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是我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政策以及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起始点,与学生道德标准、智力发展等产生正向关系。在我国,教育体系历经多次革新,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民族自信,对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加了解、更加喜爱,就需要在小学阶段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各科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引导,让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一、我国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课改已经得到全面落实,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新课改中提出的具体要求落实程度还不强,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导致学生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因此需要在落实过程中得到加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一)师资技术条件落后,教学过程紊乱

教师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更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教师同样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所以教师教育水平高低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教育软硬件方面还稍显不足,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甚至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科的情况,学生在饮食、住宿等多方面也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当地教育发展非常不利。还有的地区教师对于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缺乏关注,没有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缺少创新意识,无法进行高效、科学的教育,很多时候课堂只是展示教师风采的场所,更出现了一言堂,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忽略了学生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无法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氛围,乏味枯燥,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缺乏对学生全面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也是近些年新课改中提出的重要要求。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一些教师更加重视知识教导,对于德育教育不太重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只有多方位、全面的发展,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人格塑造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三观,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文化,还能够提升道德素养。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这对于之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考水平,帮助他们能够在学习上有所提升。

二、利用传统文化进行解决小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除了具有精神文化,更要彰显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是他们需要必备的品质,更是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了在小学阶段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导,例如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至理名言等等,都能够对学生产生熏陶,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境界。在学习《弟子规》时,能够让学生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了解,通过诵读能够掌握其中的含义,在诵读时要抑扬顿挫,有节奏地读出其中的神韵,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境中,并且在无形中传承文化精髓。

(二)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模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所以教师如果选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比较厌烦。所以要让课堂充满趣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让学生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可以传授他们一些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名人传记,用古人的精神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含义,并且对学习更感兴趣。而且教师还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将计算机多媒体音乐图片视频中加入教学当中,水墨丹青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学生对此并不喜欢,更喜欢素描、油画等等。例如,在讲解“彩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名画,在介绍《侍女》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将其他作家所画的侍女与此画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创作背景有所了解,让学生在鉴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文化精髓,实现导入内容。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能够使学生学习时更加投入。在鉴赏其他作品,如吴冠中、石齐的彩墨画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水平,还要了解传统文化,掌握相关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深的自豪感,实现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

(三)吸纳更多的教学人才,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教育之所以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有关部门要对经济不发达地区予以重视,要将更多教育资源投入到办学规模小、设施不健全的地区,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教师加到贫困地区教育中,让农村地区也能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大资金投入,使落后地区的教育在软硬件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教育改革全面落实,并且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现有的教學方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新技术让小学阶段教育成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让学生能够了解并且尊重传统文化,让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自发的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养,使之成为能够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乾雯.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7(9):162.

[2]侯立东,张丽丽.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分析[J].速读(上旬),2015(7):160-161.

[3]房玉松,李伟杰,王永珍.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7(26):10-11.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小学教育传统文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