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2020-08-18郑佳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三案例教材

郑佳丽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基本意识,但由于学习习惯有所差异,部分学生还是缺乏在地理学习中主动质疑、主动剖析、主动自省的能力,由于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较迟缓,也就影响了他们后期对问题的处理及总结,进而导致学生的地理能力停滞不前。到了高三阶段,更要注重对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应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问题汇总,化解疑难杂问,整理问题思路,消除地理困惑。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能力

地理涵盖了生态问题、自然灾害、人口问题等多形态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互动中,学生只有基于自己的地理进度,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摸索地理问题的规律,找到答题的技巧、总结经验进行释疑,才能够获得地理的进步。而高三阶段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从被动状态中脱离出来,更为主动、积极地去扫清问题障碍,以问题搭建学习的阶梯,促使学生更快的进步。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意義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是鼓励学生主动的结合自己的已知信息搜集未知问题,进行地理的整合,相对于教师集中进行重点要点的解析,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哪部分已经学会了,哪部分还不太了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可促使学生言简意赅的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有助于构建愉悦的互动空间,促使学生碰撞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在问题上举一反三、发散思维[1]

(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地理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先树立积极的地理学习态度,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引导出来,促使学生学习更为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形式,都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促使学生将地理的学习精力汇集到课堂上与课后,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们则可以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高三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二、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要求

(一)根据教学需要导入问题

学生们发现的问题应与教材的主题紧密关联,高三时期学习的时间比较紧张,可进行适当的地理问题延伸,但不宜徒增课外知识量,应有方向、有目标的展开问题导入,教师应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诱导的路线与教材紧密衔接,鼓励学生提出与主题有关的话题,减少与教材、与课堂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互动,保障课堂的效率[2]

(二)根据学生能力来设置问题

地理教学应尊重学生的文化水平、问答能力,围绕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们在一定的轻松环境下,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思维碰撞下,结合教材这一必然学习资料,融于地理的情境而获得理解。设置问题时应尽可能构建层次化的问题内容,应帮助基础薄弱、基础扎实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3]

(三)提升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分析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时,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不能单一的寻求经典答案、经典解题步骤,还应串联有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深入的地理释疑,可从同一答案视角进行同类的问题整合,也可以从同一问题视角进行多类型解题思路整合,让学生的问题思维灵活起来。

三、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式

(一)根据教材创设问题

教师可挖掘教材潜在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问询、议论问题为着力点,可联系已知问题与未知问题,保持循序渐进的态度,而调动学生的互问互答积极性。如高三复习“经纬网”教师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导入问题:“一个人向正南走了6km,然后向正东走了8km,再向正北走了10km,这时候他会到原地,看到了一只熊,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接着利用地球仪这一教具,找出经线、纬线,回顾各个概念,接着教师可适当地补充我国唐朝测量子午线的故事,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不拘泥于教材定义,而简化的、独立进行纬度划分,期间应预留出时间让学生结合教师引入的问题进行追问,要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和机会,也要让学生们在由浅入深的问题下,有问题总结和议论的空间。

(二)结合案例创设问题

地理的问题构建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各个问题组建成案例模块,这样很多复杂的、杂乱的地理知识就变得更加简化、有条理化,在地理的案例式问题下,还能够帮助高三学生分析材料,通过案例的情境搭建,可将有关的地理问题拆解、细分,有助于学生去梳理地理的知识梗概,进而找出自己存在的漏洞,提出问题补充不足,案例问题可帮助学生形成问题的框架,无论是构建思维导图还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课案例整理,都能够更为逻辑化的阐述问题,促使学生对自身的问题也更为清晰,能够比较直接的提出问题,掌握地理的复习计划,教师可将微课视频与思维导图卡片等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也能够结合相应资料总结自己的问题,进而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小组总结的形式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后学生们可以互相解答、也可以自问自答,从而消化地理的知识。

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教学意义出发,通过循序提问、趣味提问、案例式问题总结,推行微课、思维导图等方式,鼓励学生在自我提问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消除地理学习中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郑丽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 (11):79.

[2]孙金玲.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设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22.

[3]陈箭.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8(31):78.

猜你喜欢

高三案例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三·共鸣篇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