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020-08-18李素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教学情境创设

李素姬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因此,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源于生活、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北师大版教材编排也是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自然地把数学知识贯穿在其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能很好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致使数学课堂无趣、抽象、脱离现实生活,背离了教材编者的意图。因此,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是当前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共鸣,瞬间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的欲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关键词:创设  教学情境  培养  应用意识

一、创设“趣味情境”,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确没能引起学生注意,失去了“创设情境”的初心。还有部分教师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但因呈现的方式方法或语言平淡而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也失去“创设情境”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书本借助“一场足球赛”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同样的情境,有些教师的课堂让人听起来比较沉闷,学生学得无精打采,参与课堂的学生并不多。而有些教师却能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片段:

出示罚点球的图片

师:同学们,他们在干什么?(出示图一)

师:如果我们班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你会派怎样的人去踢?

师:淘气他们班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这是近期三名队员进球统计表。(出示图二)

师:从表中数据,你觉得应该派谁去?

踢足球是全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教师出示数据时,只出示进球数,考虑不周的学生从进球数得出结论。心细的学生却发现在不知道罚球数的情况下用进球数来判断球员的能力有些欠妥。派谁踢点球,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在不同的意见的碰撞中,学生学会沉下心来思考。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能单纯从一组数据去得出结论,应结合踢球实际,要知道他们的命中率。这样的情境,成功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达到创设情境的初心。课堂中,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初步认识到百分数在踢足球中就有,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应用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问题总会激起人的探索欲,征服欲。遇到问题,人会通过各种方式办法寻找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若能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那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就会被激发出来。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

平日的课堂教学教师会很直白的引出: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呢?

教师是否有创设情境呢?回答是肯定的。但这样的情境是有效的吗?细细想一想,这样的情境视乎不被学生所关注,这样的问题成了教师赋予学生思考的,被动地接受问题的思考。假设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出示:

师:公园里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果你是公园的员工,要派你去购买草皮铺这块空地,每平方米的草皮要20元,你准备向公园支出多少钱去购买草皮?

学生讨论中……

情境中,赋予学生一个角色,在角色中,学生自然会设身处地地想到遇到的问题——知道草皮的钱,先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激起学生寻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的价值

随着数的扩充,所学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中越来越吃力。如何从学生熟悉的数扩充到“新数”、理解“新数”呢?这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常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的,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

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特别是在后期学习分数的应用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是不牢固的。因此,教学中,实验组教师从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从整数到分数,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片段:

出示一块饼干。

师:看,把饼干平均分成了4份,吃了一份,教师手中还有多少饼干?

生:还有3小块饼干。

(学生的回答是预料之中的答案。其实,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更喜欢用整数来描述生活情境。归其原因,学生对整数理解更透彻,而对分数学生处在“像对”又“好像不对”矛盾中——不敢肯定。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整数”过渡到“分数”来描述生活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那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数学方式来描述吗?

学生思考片刻,想到了分数。

师:那生活中有很多用整数来描述的场景,也可以用分数来描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

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逐步体验生活中很多用整数来表示的场景,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现出来,分数在生活中随处都有,只是日常生活不习惯应用分数来表示而已。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分数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分数的价值。

四、创设“数学家故事”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名人,是人类的精英。他们的刻苦拼搏,勤奋学习的故事,更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勇攀高峰。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不但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由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的教学,我把课本47页“你知道吗”中“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体积”的故事作为情境来导入。

教学片段:

生1:我想,为什么水溢出来,阿基米德就想到了方法,是什么方法呢?

生2:应该是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身体的体积,假设把皇冠也放入装满水的容器里,同样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皇冠的体积。

生3:溢出的水可以用长方体容器装起来,量出长、宽、高得出水的体积,也可以用量体积的容器直接得出。

……

将数学家的故事搬到数学课堂中来,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并认识到,只要爱动脑筋,发现数学知识也不难。并认识到很多难解决的数学问题,其实都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呈现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夏俊利.以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